截至6月底
01版:要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让全体中国人民一起迈向现代化”,这是人民领袖对14亿多中国人民的铿锵誓言,也是百年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大有大的难处。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人。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口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压力就大,给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要素保障带来严峻压力。“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 如何破题?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先说18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土地是不少,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资源!建城市、搞工业、保生态都要用地,必须精打细
“两重”项目建设“加速跑”(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全力冲刺年内通车!湖北宜昌北站建设正酣,站房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全长313公里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是沿江高铁全线首个开工项目。通车后,将与汉宜铁路等一道,在湖北省内形成“武汉往返武汉”高铁环线,助力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实现1小时互通。 “渝宜高铁、渝万高铁、合武高铁、北沿江高铁等沿江高铁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铁路网络深度融合、多向联通,形成川渝与华中、华东地区的快速客运通道,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铁集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从沿江高铁、沿江机场、沿江干线公路等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到“三北”工程、城市地下管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两重”建设正扎实推进。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这也意味着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 交通、水利、能源、城市更新……今年以来,以“两重”项目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一项项重大工程不断刷新“进度条”。 强基础、增功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东海之滨,施工繁忙。上海港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西1区陆域已吹填完成,集装箱码头正在稳步建设。未来,这里将成为上海港最大的单体自动化码头。 晋陕峡谷,机
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编辑手记)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日前全部下达完毕。各地“两重”建设加力实施,一项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 “两重”建设事关国计民生,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要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布局凸显前瞻性,聚焦发展急需大事要事,既稳定经济运行,又优化产业结构,掌握发展主动权;建设把握全局性,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国之重”,保障“民之重”。 发挥制度优势、注重上下协调,集中力量推动“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定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森林覆盖率达63.35%,林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生态,是江西的突出优势。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西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护绿提质,探索更好保护—— 位于赣西南边缘、罗霄山脉东麓的崇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2%。 “我们正在试点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人工干预,更好发挥森林生态和经济功能。”崇义县国有林场总场副场长黄光毅说,“杉木林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72立方米提高到1立方米以上,阔叶树林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3立方米提高到0.5立方米以上。” 在更高水平上护绿提质,江西以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营共建机制,形成了针叶纯林补阔、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异龄培育等模式,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份。 林中生金,拓宽富民之路—— 万安县高陂镇下东村,一片300亩的油茶林里,工人们忙着施肥、砍杂。“去年政府补贴15万元,我们扩建厂房、升级设备,还改进了工艺。”细看缀满枝头的油茶果,万安县兰沁坊茶油加工作坊负责人郭同南干劲满满。 一
托育服务如何更普惠?(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关 切 我生了三宝后,“甜蜜的负担”让家里忙得团团转。今年二宝刚满两岁,正是需要托育的时候。听说身边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是否有针对性政策,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更加实惠、更加优质的托育服务?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落实好惠民政策”。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广大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主要诉求是价格实惠、就近入托、服务质量有保障等。满足这些诉求,关键在于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政策举措及进展情况。 多渠道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挥中央资金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为网络的“1+N”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推进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地方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服务,在既有居住区中多措并举补充托育服务设施,加强存量闲置房屋和设施改造利用,新建住宅小区同步建设配套托育服务设施。
图片报道
8月2日,包(头)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包银高铁包惠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当日检测列车在进行联调联试作业。 新华社发
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丁怡婷)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今年1至6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21221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火电新增2578万千瓦,水电新增393万千瓦。
加力民生保障,激发消费潜能(今日谈)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民生是重要落脚点和关键发力点。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部署,既要聚焦群众关切多措并举,也要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蕴藏巨大投资空间;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银发经济催生万亿元级消费市场。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能够释放发展潜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关键要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近期出台的育儿补贴制度、部署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举措,有助于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把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将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把握好发展和民生的辩证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中国巨轮动能强劲、前途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