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黄河记者:罗晓飞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济南城市投资集团以“探索发展新路子,打造成为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为己任,围绕主责主业,聚力拓展融资渠道;以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为目标,构建漏损管控长效机制,推进漏损管控平台系统研发;制定全国首部城市供水营商环境地方标准,有效填补国内营商环境具体指标标准文件空白……正是一个个创新,赋能城投集团高质量发展,实现“倍增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融资渠道新突破
国企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作为市属一级企业,城投集团致力于政府性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在产业拉动、市场提振、效益创造、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展现了城投担当。
2023年以来,城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逐步建立了以银行借款、保险资金、融资租赁、理财直融等间接融资模式为基础,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直接融资模式为重点,资产支持计划类REITs、供应链ABS、CMBS等创新融资模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品种互补的融资体系,全面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支出,债务还本付息履约率100%。
积极对接中央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城投集团所属泉城城市更新公司加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接中国人民银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成功获批全国首笔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并发放到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正是通过融资领域的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了集团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撑项目建设,提高了竞争力。2023年9月,2023全国城投公司百强榜发布,城投集团上榜第22位,始终保持资本市场最高级别的3A评级,实力规模位于第一方阵。
研发漏损管控系统,助力节水典范城市创建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漏损问题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供水成本,影响供水安全。为解决此类问题,城投集团引入了一种城市供水管道的“听诊器”——DMA园区漏损管控系统,精准捕捉漏水区域,保障用水安全。
2023年8月30日,位于营市街的槐花园小区纳入漏损管控,当天即发现此处日最小流量及日供水量较高,与小区正常日最小流量及日供水量相差较大。这时,依托DMA园区漏损管控系统,准确定出漏点位于一栋居民楼内,2天后即告完成修复,日供水量下降近220立方米,预估每月减少漏损水量约6600立方米。
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城投集团按照“改旧网、建分区、调压力、增智能”的治理思路,将管网漏损控制融入供水系统建设运维全过程,形成安全完备的供水保障网络。DMA园区漏损管控系统实现分区全面化、漏控全覆盖、预警多样化、分析智能化、流程场景化、控压精细化、考核体系化的管网全智能管理模式,搭建一套科学、高效的智慧管网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10月底,DMA系统已建设完成市区、高新东区、长清区等7个分公司DMA园区715个,在试运行的6个月内,依据修漏前后对比,可评估日供水量共节约14332.4立方米。
济南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全国的1/7。以建设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为目标,到2025年,济南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5%。这其中,城投集团研发的漏损管控系统将发挥巨大作用,助力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建设。
业务板块多元化,赋能产业转型
创新无止境。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城投人在改革的路上步履坚定。
培育新业态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完成马山全域保护发展规划策划顶层设计,连续举办三届锦鲤大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及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小锦鲤游出大产业。通过对商业市场的深入分析,打造商业板块,策划运营城投凤鸣广场、中央地下广场、雪山万达、湖光里等商业资产,丰富集团业务业态。
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济南城投集团在成丰面粉厂旧址以文化、电竞为抓手,打造了“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以新兴产业唤醒民族工业遗产,以软实力促进硬实力,让文化产业跑出“加速度”。
供水营商环境迈向标准化。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课题团队开展“供水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校企合作”,总结提炼供水营商环境创新实践经验,制定济南市地方标准《营商环境供水服务规范》,把安全、稳定、优质的规范标准、优惠政策精准推送给市场主体,以标准化“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规范》编制工作于2023年3月启动,8月11日作为济南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有效地填补国内营商环境具体指标标准文件空白。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站在新的起点上,城投集团正以创新引领发展,在深化国企改革中,不断凝聚发展动力,增强竞争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