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竹子作为绿色、低碳、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以竹代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刊记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实现这一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引,让人们对“以竹代塑”有了更多期待。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宋莎莎。
“以竹代塑”治理“白色污染”
记者:为什么要“以竹代塑”?
宋莎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10月发布的《从污染到解决方案: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评估》显示,1950至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累计生产了92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约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而这些垃圾的全球回收率不足10%。在2022年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与会的193个成员国达成一致,同意制定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防治塑料污染。2023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切断根源:全世界如何终结塑料污染,创造循环经济》报告,提出如果各国和企业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的政策和市场转型,就可以在2040年前减少80%的塑料污染。数据显示,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已高达0.75亿~1.99亿吨,占海洋垃圾总重量的85%。
国际竹藤中心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塑料垃圾已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马里亚纳海沟,无论是植物体内还是胎儿体内,都有微型塑料颗粒的身影。”
为应对塑料垃圾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相继出台禁限塑令,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出台了禁限塑政策。2021年,我国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指出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的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
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使用的良好替代品。我国拥有丰富的竹材资源,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达到756.27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3.31%。2022年,我国可计量的“以竹代塑”产品的出口额达到19.92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10%。可以预见,随着“以竹代塑”行动计划的推进,“以竹代塑”产品的国际需求将集中释放,与此相关的国际贸易将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竹缠绕复合管 宋莎莎/供图
技术要上去、成本要下来
记者:竹子能代替哪些塑料?未来怎样推广?
宋莎莎:围绕“以竹代塑”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七个方面的重点行动,分别为科技创新提升行动、产业生态培育行动、产销对接促进行动、重点场景替代行动、特色地区引领行动、社会宣传引导行动和国际交流合作行动。
在重点场景替代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统筹“以竹代塑”产品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适时发布“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精准识别替代场景,提升替代比例。积极鼓励日用、文旅等领域使用“以竹代塑”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等;鼓励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竹格淋水填料、竹车辆内饰产品、竹质包装材料等;鼓励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制造的管道管材、竹格栅、竹质板材。像竹缠绕复合管,它的运输成本低、保温性能好、抗变形能力强,且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综合造价仅为塑料管的60%至70%。据统计,2022年我国生产的竹制圆签、圆棒、冰果棒、压舌片、一次性竹筷、竹浆纸等“以竹代塑”产品的出口总量约为36.47万吨,出口总额约8.33亿美元。
就目前来说,做好“以竹代塑”的推广工作,降低竹制品成本是最关键的因素。以竹纤维一次性餐盒为例,目前由于产量和规模较小,原料的采收和初加工不集中,以及流水线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影响了成本的降低。此外,还需提高“以竹代塑”技术水平,当前“以竹代塑”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企业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努力让“以竹代塑”产品的功能提上去、性能稳下来、成本降下来。
“以竹代塑”是个系统工程
记者:怎样做好“以竹代塑”?
宋莎莎:竹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诸多优势,当前要做好“以竹代塑”工作,必须要回答好科技创新这道时代命题。要以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推进竹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中国竹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创设平台,助力我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拓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吸取国外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拓展我国竹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竹产业科学研究的相关政策,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企业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尽快建立竹产业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相关企业要推动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升级改造,集中力量开发竹材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要提高竹材生产加工的机械化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关键工序实现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要通过打通竹制品智能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我国竹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迈进。
竹文化是竹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竹文化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要深入探究竹文化底蕴,以文化引领助力竹产业转型发展。要加强竹文化创新,推动形成竹文化数字化、产品化,打造竹文化IP,将竹文化深度融入竹产业发展,增加竹产品的附加值。要积极构建“互联网+竹文化”格局,在科普竹文化的同时推广竹产品,拉近竹文化创意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与竹文化相关的旅游、康养等品牌,推进竹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着眼未来,我国竹产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等手段使科学、艺术、设计相融合,不断开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来源:《时事报告》
监制:徐遥 责编:黄小丛 编辑∕制作:刘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