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
3706户!旧小区61个!累计完成投资额达1.33亿元!这是自2020年四川省什邡市方亭街道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后,截至目前,该街道受益居民的户数。回头看近年来方亭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做到“面子”与“里子”、“硬件”与“软件”、“多数”与“少数”兼顾,是否建立健全了制度、机制,让“焕新”后的老旧小区实现“常新”?
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走访了方亭街道正在改造和改造后的多个老旧小区。记者深有感触,曾被视为城市衰老符号的老旧小区,如今正焕发新生,实现逆龄蜕变。
迎着冬日暖阳,茶余饭后,方亭街道银杏社区白果小区不少居民都喜欢在小区里走几圈,聊聊家常唠唠嗑。
这个于2021年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已旧貌换新颜,小区内车辆有序停放,居民楼旁规划花坛内绿植枝繁叶茂,以前凹凸不平的水泥路变成平整宽敞的柏油路。居民戴从芬感慨:“小区变美了,人的心情也跟着好了。”
小区一角,新增的臂力训练器、扭腰器、步行器等健身器材一字排开,小区的居民正在锻炼。
距离银杏社区白果小区不到几公里远的通站东路科新苑小区,这段时间正忙于改造。管道施工、电梯安装、道路翻新……一项又一项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小区施工,对于居民而言,难免造成不便。但年过七旬的老人刘秀凤却无比支持改造工作,她坦言以后打开大楼的门,乘坐加装的电梯,不到1分钟就到了位于5楼的家中。“这一身老骨头,再也不用爬楼梯了,想想都觉得开心。”刘秀凤说。
老旧小区“逆生长”,其背后是“加减乘除法”重构社区空间的做法在发挥重要作用。
加的是空间规划,把更多公共空间留给居民活动,为居民服务。
做好小区空间规划、功能设计之余,还需要为小区减负。减的是违章建筑,除的是安全隐患。
“要说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拦路虎’,非‘违章搭建’莫属。”作为典型的“城中村”,白果村是违章搭建拆除工作的重点、难点。“我们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消解大家的抵触情绪。”什邡市银杏社区党支部书记蒲金峰说,社区组织人力、机械,用40天时间,拆除了28户有违章搭建情况的商铺、住宅。
随着拆除工作的推进,位于白果社区的花鸟市场也搬迁至夜市。很快,主打健康轻食的餐厅、氛围感十足的咖啡店陆续入驻。曾经脏、乱、差的“花市街”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看到了花市街的蝶变。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住的地方可以变得这么美,现在我期待它能变得越来越好。”家住花市街的居民刘黎凤笑着说。
2022年,什化小区迎来一件“大喜事”——这个有30余年楼龄的老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小区从‘一盘沙’变成了‘一家人’。”什化小区居民蓝和平说。
什化小区流动人口多,人员组成相对复杂,机动车、电动车保有量大。2021年,小区启动改造,业委会筹备组同步上线,积极采取议事协商机制,与“两代表一委员”、党员楼长、网格员等挨家挨户开展宣传。
“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均由居民商量着定。最终,通过摸排征求居民对改造工作的意见建议200余条。“后来的改造也都围绕着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缺什么就补什么。”银杏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涛说。
“面子”提升了,“里子”也规范了,后续如何管理好小区?
为更好地探索老旧小区后的长效管理机制,什化小区积极探索以住建部门、街道办、社区、小区业委会多方协作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实行自治管理,同时提供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
在小区里,物业管理服务相关细则已经上墙,保安详细登记人员及车辆出入小区信息,路面宽敞整洁,车辆有序停放,墙面粉刷一新,小区从无物业状态转入有序管理。
该小区还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了党支部,小区现有党员32名,积极参与着小区的各种事务;社区同时还有一支“赢心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也分布在小区的各个楼栋,共同参与小区的各项治理工作,实现了小区共治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模式;同时参与小区治理的志愿者社区还实行积分制度,通过这种积分制度,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今年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和全域无垃圾的整治工作,社区的“赢心志愿者服务队”在什化小区开展了3次专项活动,有120余名志愿者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了自己小区的“主人翁”,也为什邡的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旧小区要建好、改好,更要管好。什邡市方亭街道积极引导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自治小组,共同参与老旧小区的管理维护,并推进物业长效管理,提升物业综合服务水平,解决小区改造后的维护和管理难题。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契机,以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植入,形成以居民需求为主体,政府、物业公司、群众团体、社会力量等参与的共投、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方亭街道基层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曾旭阳说。(记者 戚原 通讯员 何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