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河南高教
传递河南高校声音,讲好河南高教故事!《河南教育》(高教)杂志官方账号。
2023-12-11 19:01
关注

12月9日,全国第一个文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共同体的成立将推动多元协同和全方位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是高质量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有益尝试,将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明忠,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黄继忠,中古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谦谦出席大会。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等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行业龙头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大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韦元民、余江宁、李保安、张志友出席大会。

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古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相关高水平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成立。共同体坚持以服务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行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推动政、行、校、企多元协同和全方位合作。

王明忠在讲话中指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文物保护与考古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较强的办学实力,专业群建设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此次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高质量考古工作和人才培养建设资源汇聚平台、联动发展平台、质量提升平台和立德树人平台,推动学校行业企业在三方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既是高质量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职业院校在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精准匹配,必将有力促进我省乃至全国文物保护教育资源整合和优质资源共享,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张慧明在讲话中表示,洛阳文物工作是我省乃至全国的一面旗帜,大遗址保护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文物行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文物保护考古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物工作基础人才。此次学校牵头组建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文物人才教育的创新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整体建设,也必将为完善文物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文物考古工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学校按照共同体章程,推动多元协同和全方位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协同发展能力。

李保安在致辞中表示,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推动文物保护考古事业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物保护考古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力引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借助洛阳、河南独特的文物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大文物修复、石窟寺保护和考古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努力为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添砖加瓦,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

会上,中古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当选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北京联合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博物院等26家单位当选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天水师范学院、云冈研究院等39家单位当选理事单位。

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以《浅议科技考古人才培养问题》为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以《新时代担使命深化重大考古研究 新起点抓机遇奋力实现跨越发展》为题分别作专题报告。在下午举办的文物考古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论坛上,8位专家作报告。

近年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洛阳文物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文物考古领域的人才需求,努力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为全国文物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将充分发挥校、行、政、企的力量,积极搭建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高端合作平台,必将对文物行业、职业教育和文博企业互联互通、产教融合、共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更快提升洛阳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技能人才培养和输送力度,为打造全国职院文博教育示范高地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梅瑞祥;审核:时高玺)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