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晚报讯 名医荟萃,膏滋飘香。今日(8日)立冬,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十届膏方节盛大开幕,该院推出的“十大膏方”被誉为适合武汉人吃的膏方,受到市民欢迎。不少市民从今天开启一年一度的冬令进补,医院推出义诊日免挂号费、名医把脉、中医体质辨识、养生茶赠饮、膏方科普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俨然一场中医药亲民惠民的嘉年华。
立冬节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十届膏方节盛大开幕。通讯员应述辉 摄
许多市民前来参加膏方节,其中不少人是多年“铁粉”。通讯员应述辉 摄
医院现场煮制的药食同源“养生茶”沁人心脾。通讯员应述辉 摄
青年药师崔月曦为老年人讲解膏方的特点与功效。通讯员应述辉 摄
医务人员身着汉服,生动讲解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讯员应述辉 摄
武汉人适合吃什么膏方?
8日上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大厅满是前来“过节”的市民。中医药文化墙令人驻足,该院自主研制的“十大膏方”等系列中医特色制剂展示区更是围满了观众。
名医义诊台前市民有序候诊。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特邀省级名老中医李湘云、古青、方铁根为市民把脉,医院中医专家团队一字排开。市民接受“望闻问切”时,问得最多的就是“我适合吃什么样的膏方?”
据介绍,该院的“十大膏方”均来自中医典籍中传承千年的经典名方,同时由专家团队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并根据武汉的气候特点和居民饮食习惯进行改良和创新。该院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杨超博士介绍,武汉春秋短、冬夏长;冬天湿冷、夏天湿热;饮食上重油重盐重碳水,从而助长了痰热内生,因此专家团队在“十大膏方”的配伍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不少市民说,今年夏天时间长,秋天不降温,立冬也未见冬天的影子,膏方怎么调?杨超博士说,晴热天气易形成热邪伤肺,医生开膏方时会在温阳之余,佐用养阴清热之药,预防外感热病。
应邀前来的省级名老中医李湘云为市民把脉。通讯员应述辉 摄
应邀前来的省级名老中医古青为市民把脉。通讯员应述辉 摄
应邀前来的省级名老中医方铁根为市民把脉。通讯员应述辉 摄
一批膏方“铁粉”年年来过节
今年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第十个膏方节,集聚了一大批长年追捧的铁杆“粉丝”。8日一大早,他们纷纷赶来,入手今冬的第一瓶膏滋。
该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谌向忠介绍一位老患者的服膏体验。70岁的张爷爷患“老寒腿”十余年,每逢冬季就会出现顽固性腰腿痛,遇寒加重,夜不能眠,痛苦不堪。谌向忠针对他的病情,在“十大膏方”之一的“壮骨膏”的原配方基础上进行调整,以达到补肾强骨、舒筋定痛的功效。近年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已恢复正常生活。
一位8岁男童的妈妈找到杨超博士。2021年入冬时节,杨超博士接诊这名男孩时,查出哮喘,听说孩子多次住院治疗,间断咳嗽始终未痊愈。杨超博士决定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其标、益气健脾补肺纳肾固其本,7剂制膏每天冲饮2次。2022年冬天,妈妈跑来向杨超博士报告,孩子一年未发咳嗽,盗汗止住了,不光食欲好,睡觉也安神了。
中医经典病房主任医师郑莉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张阳普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肿瘤科主任医师许树才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杨超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药学部主任药师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中医慢性病门诊负责人金秀医师为市民义诊。通讯员应述辉 摄
“三高”人群能不能吃膏方?
传统观念认为膏方就是补品,自己“三高”就是因为营养过剩,还能吃膏方吗?不少“三高”老人前来咨询。
该院中医慢性病门诊负责人金秀医师表示,膏方是针对个人病症的对证处方,既有“补膏”,也有“泄膏”。“三高”初期以痰、湿、淤为主要矛盾,要以祛湿化痰行淤为主,辅以固本培元,胶体可以选用有散结作用的鳖甲胶。“三高”久病患者,多气血不足,膏方可以对其进行调养、调治。此外,给糖尿病人吃的膏滋,不可用冰糖、蜂蜜,应改用木糖醇。
“服用膏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气血没有补起来,反而长了一身肉的现象。”金秀医师提醒,膏方对于“三高”患者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平时仍要坚持规律监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
金秀医师强调,当“三高”患者症状严重,如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血糖难以控制时,不宜服膏方,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控制病情。(记者罗兰 通讯员应述辉 王安琪)
【编辑:费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