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道:紫金港交通出行的困与解
浙江大学
分享求是园的精彩,感受浙大人的活力!
2023-11-09 09:11
关注

大学之“大”,直观体现在面积。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现有面积五千多亩,从宿舍食堂往返教学楼、课间在教学楼间换教室等,通常有一公里以上的距离,步行时间超过十分钟。

偌大的校园在给师生员工带来广阔的活动场地和园林景观体验的同时,有时也给大家的日常校内出行带来难题。校园内师生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有自行车、共享单车、电动车、校内观光车、校园巴士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校园里出现了一些新鲜事物“共享电动车”。尽管目前投放量较少,但其出现还是在同学之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校内有如此多交通工具可供日常出行,其中哪一种最受青睐呢?日前,人民号学生记者针对相关问题面向校内学生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了近3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女比例约为3:2。同时,学生记者进行了线下采访,并佐以现场观察统计,得到了更丰富的数据和反馈。

紫金港主要出行工具是什么?

据人民号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内出行方式中,除步行外,约有42.70%的同学最喜爱使用电动车出行,超过了选择自行车的35.94%同学。根据记者的现场观察,也确实发现电动车出行与自行车出行等并驾齐驱。

当被问及喜爱电动车的原因时,同学们一致认为其速度比步行和自行车更快、骑行省力,另外有21.40%同学强调其雨天出行更方便。超过七成骑电动车出行的同学表示3天以上充一次电即可,这也符合大学生的生活节奏。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使用电动车仍存在诸多不便,如校内停车位紧张,充电桩数量少、相关管理不到位等。此外,虽然校园道路限速,但违规载人、超速行驶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也使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共享电动车来了

作为同学们的话题中心,刚投放的共享电动车是调查采访的重关注对象。

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0.00%在首批电动车投放的一周内已经抢鲜体验过共享电动车,剩余的同学中则有超过一半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尝试”。74.47%的同学对“共享电动车进校园”持积极态度。

目前看来,共享电动车的优点在既可以为暂未购置电动车的同学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也能为拥有电动车的同学在车子充电、维修的时候提供应急之需。

一些热心同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校园共享电动车的骑行体验。用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完成实名认证之后扫码解锁,戴上头盔后即可开始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骑行。在电动车的仪表盘上显示有电量和当前速度,以便了解电动车实时状态。车上有限速设置,能够将骑行速度控制在25km/小时以下。在行程结束后,需要把车停到指定的区域并归位头盔才能成功还车。

共享电动车触发了什么

共享电动车进入校园后,同学们也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反馈意见。

应该说,交通方式更加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师生员工的出行更加便捷,提高通行效率。但同时应该注意到,共享电动车对校内交通安全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在大量游客涌入,校内交通流量剧增情况下。在评论区,同学们建议运营方增设学生认证、骑行资格认证等机制。此外,还有同学对共享电动车目前的收费标准提出看法。

共享电动车这一项目正在不断影响着师生。“作为校园新事物,共享小龟需要更长的一段适应时间,才能融入大家的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2023级文学院的一位博士生阿凯(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运营方也表示,共享电动车现在还处于校内测试和意见收集阶段,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建议适时调整。为了真正服务师生、便利出行,运营方应在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及时升级完善功能、创新改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助力校园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平安校园你我共建

美丽校园建设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守护平安校园,保障幸福生活,在此提醒每一位骑行者:

1.拒绝超载,单人单车上路;

2.平安出行,先检查再出发,确认车况完好;

3.佩戴头盔,做好必要防护,保障人身安全;

4.减速慢行,不飙车不追逐,保持安全距离;

5.观察路况,小心变道转弯,礼让行人车辆;

6.专注骑行,切勿双手离把,不要分心使用电子设备;

7.遵守交规,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靠右行驶,不得逆向行驶;

8.规范停放,将车有序停至停车点,禁止随地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和人行道。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人民号学生记者 谢禹、宋承旭

责编:柯溢能 吴雅兰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