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原体肺炎”来势汹汹 呼吸科七成患儿与它有关
江苏健康
全力聚焦江苏卫生健康事业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与理念,为全省医药卫生战线提供一个集中展示、传播、宣传的平台,助力“健康江苏”建设。
2023-10-18 19:06
关注

“孩子咳嗽好几天了,总不见好,不放心带他来看看!”“先是咳嗽,这两天开始发烧,吃了退烧药只能维持一会正常体温,很快又会烧起来!”最近,“支原体肺炎”一词频频登上热搜榜。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近来门诊有七成小患者都与此疾病相关,不少中招的孩子咳喘不止,高烧不退,需要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呼吸科七成患儿与“支原体肺炎”相关

“最近‘支原体肺炎’患儿确实很多,大概占到日门诊量的7成左右!”南京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蒙告诉记者。尤其是在9月中旬以后,明显地“支原体肺炎”患儿在逐渐增加。不光呼吸科门诊、病房收治的多,像该院内科门诊等科室最近也会医治不少此类患儿。还有个别的在急诊阶段因为呼吸困难等病情较重,直接就送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了,事后查明也是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

“已经10天了,病情还很重,我们都急死了!”斌斌(化名)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小班。10天前,他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且逐渐加重,家长带他到家门口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孩子的左肺有炎症,予以打点滴进行治疗。可一个星期后孩子仍是咳嗽,还发烧,家长不敢怠慢赶紧带斌斌到南京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经过拍胸片,抽血化验,接诊的陈蒙发现孩子的左肺已经“白”了一片,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孩子被确诊“支原体肺炎”,予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和激素共同治疗几天后缓解。

“‘支原体肺炎’怎么这么难缠?孩子反复发烧,挂水,最近人都瘦了一大圈!”徐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半个月前出现发烧症状,他们以为就是感冒了,结果查出来是“支原体肺炎“。来医院治疗后,情况稍有好转,体温退下去了。可不久孩子又发烧了,继续来挂水。经过几回合的“斗争”,目前烧再度退去,孩子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不放心,带孩子前来复诊,巩固治疗。

反复发烧、咳嗽不止需警惕患“支原体肺炎”

陈蒙介绍,肺炎支原体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一种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以秋冬季较多。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发“支原体肺炎”,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3-10岁儿童和青少年,是儿童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

“支原体肺炎”感染初期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发热等,重症的会出现部分“大叶段实变”,为炎症的渗出影。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儿来说,一般需要立即做病原学及胸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像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或者肺炎支原体核酸,都可以做,可通过这些检查来辅助临床尽早诊断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陈蒙告诉记者,如患儿已确诊患“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如果用了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治疗二、三天后,患儿仍旧反复高热不退、咳喘不缓解,此时就要考虑是否是感染了耐药肺炎支原体或者过度的炎症反应。对于过度的炎症反应,可以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对于耐药支原体,药物可以调整为新型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抗支原体治疗。不过,多西环素等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左氧氟沙星等仅适用于成人,如果病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家长充分了解其风险、知情同意后才能使用。

多重原因造成儿童“支原体肺炎”增多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老病原体了,为什么今年感染的儿童会比往年多?陈蒙介绍,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存在一定周期性,每隔3-7年会迎来一个高峰,高峰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高峰年份的数倍,可能今年又到了它的一个发病高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过去三年孩子们长期戴口罩,防护措施严密,肺炎支原体被“阻挡”。在这个时间里,孩子们既往感染肺炎支原体时,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细胞等已经消失,这让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和消灭肺炎支原体,被它“乘虚而入”,引起肺炎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儿童就会接连被病毒‘击倒’,像今年2、3月份甲流,之后又有呼吸道合胞病毒,中间还有手足口病,接着就是支原体,有的孩子一年生了几场病!”

结合临床,陈蒙也总结了近期“支原体肺炎”发病的特点。首先就是高热患儿较多。以往这种“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烧一般在38-39度,有的甚至只是低烧或者根本就不发烧,今年的这些患病儿童发烧好多在39度甚至40度以上;其次,跟以往比,重症患儿不少。有些患儿因为病情重,产生痰栓,不光要接受药物和治疗,往往还需要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再次,因此发生并发症的患儿比以往多。有些孩子因为“支原体肺炎”产生肺血管栓塞、坏死性肺炎,需要抗凝治疗,严重的还要联合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大多数“支原体肺炎”小患者不会留下后遗症

儿童患“支原体肺炎”治愈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对于家长很关心的这个问题,陈蒙解释称,大多数支原体肺炎小患者属于轻症,恢复效果比较好,不会遗留后遗症,少部分病例可能会转化为重症,其中的少数病例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CT影像呈“马赛克征”,患儿需要长期接受雾化以及口服激素等治疗。再比如还会引起闭塞性支气管炎,这种情况在支气管镜下观察,由于炎症关系患儿的支气管由于过度修复造成管腔闭塞,连接支气管的细支气管、肺泡等组织都是不通气的,所以这一块肺组织都是没有功能的,今后患儿的肺功能肯定都是不正常的。

“支原体肺炎”目前无疫苗可防,它频繁“侵扰”儿童怎么办?陈蒙提醒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对孩子来说,每一次疾病也是“升级打怪”的过程。最好从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两大主要方面做起。具体可留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二是做好手卫生,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三是充足睡眠、合理搭配饮食、不偏食;四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定期锻炼。

南京晨报/ 爱南京记者钱鸣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