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手段,是中医学“内病外治”方法的重要代表,不但操作方法简便易行,而且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在临床有广泛的适应症。《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到了唐朝,针灸便已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如今,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群众基础深厚
适用疾病范围广泛
针灸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体现出中医药“简、便、验”的优势。治疗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损伤小、见效快,因此,针灸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家通常认为针灸是由针刺和艾灸两大部分组成,其实,针灸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综合疗法。从广义来说,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穴位按摩等都在针灸的范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贾红玲介绍,“大部分人对于针刺的接受程度较高,少部分人可能存在恐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艾灸、穴位按摩等其他治疗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繁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针灸适应症已达100多种。“针灸的适用范围非常广,疼痛类疾病、皮肤科疾病、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消化科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都适合针灸治疗,而且很多疾病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贾红玲说,“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利用针灸进行调理、减肥、美容也逐渐受到大家的推崇。”
深耕多种特色疗法
焕发中医药鲜活生命力
“我最近感觉嘴有点歪,去医院检查发现不是脑血管的问题,便选择了针灸治疗,第一次治疗完就感到脸部没有那么紧绷了。”52岁的李女士10年前曾得过面瘫,近期感到身体不对劲,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贾红玲。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以往大家都会选择过了病情的急性期再进行治疗,但是急性期病情只会加重不会好转,所以我们选择提早介入治疗,减少病痛对患者的困扰。”贾红玲说。
47岁的杨先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腰疼困扰了很久,夜不能寐。“我们右取腰痛点、后溪、合谷、二间、手三里穴,在手三里穴运用‘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并留针30分钟,镇痛效果非常显著。”贾红玲介绍。“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是针灸科特色技术之一,历经五代传承,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及寒热虚实夹杂之疑难病症。“才扎上针没多长时间,我的腰疼就缓解了很多,晚上终于能睡个好觉了。”杨先生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医院针灸科拥有项七针技术、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挑灸疗法、火针疗法、头针、耳针、皮内针、温针灸、督灸、脐灸、麦粒灸、气交灸、隔物灸法、温膝灸、药线灸、泥灸以及放血疗法、拔罐疗法、成人推拿、小儿推拿、手指点穴、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中药封包疗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并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为百姓提供创伤小、痛苦低的舒适医疗,成功治愈无数患者。
技术实力雄厚
打造医学人才名片
人才是科室建设的内核。针灸科一直重视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育,打造以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贾红玲教授为首的针灸专业团队。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1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0名。
经过多年发展,科室已经成长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是项七针中医药特色技术、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挑灸疗法示范培训基地以及山东中医药学会针药结合镇痛工作委员会主委单位、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科室设有中医特色门诊12个、专病门诊5个以及中医日间病房31张,中医传统特色突出。配有医用红外热像仪、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中医脉象诊断系统、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红光治疗仪等先进中医诊疗设备,为探索中医多种疾病的特色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结晶。近年来,针灸科积极探索发展中医特色疗法,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把好康复之路的“每一关”,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到百姓身边。
记者:贾玉华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