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历史文脉滋养 百年老校生花
宝安日报
《宝安日报》是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着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党委机关报的职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2023-09-07 08:00
关注

核心提示

宝安区凤凰学校地处山水形胜之地,倚凤凰山而望珠江口,承山光奇拔峻秀,拥西海大潮磅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人杰地灵之所,襟带凤凰古村,傍文天祥后裔世居之地,披烟楼世泽,传爱国正气。

其办学历史沧桑波澜,可追溯至前身顾三书室办学的光绪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资源,下好“传承、弘扬、创新”三步“先手棋”,实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先后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与宝安区政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校、广东省围棋特色学校和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非遗进课堂”。

深度传承,扎根本土传统文化

在凤凰古村的古朴巷道中,凤凰学校定向越野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同学们手持地图,穿越历史长廊,打卡一座座充满浓郁广府建筑艺术风格的古建筑,深入认识古村文化,感悟古村所蕴含的崇文重教、乐善好施家风内涵。

凤凰古村是深圳乃至广东地区现存古建筑最多、最集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村落式古建筑群之一。把握并有效转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研发富有地域特色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凤凰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密码。

凤凰古村乃文天祥后裔聚居地,历来尊师重教、文风浓厚。凤凰学校重新梳理学校百余年历史发展脉络,确立以“恒·爱”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体系,提出“仁爱有恒,和合共生”办学理念,让悠久的办学历史焕发新的生机。

源长者必先溯其源,木秀者必先固其根。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该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步履不停,从校园文化的追根溯源,走向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探寻认同。邻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天祥纪念馆中,凤凰学子讲解队面向社会游客讲述文天祥生平英雄事迹和清廉美行,服务接待国家文旅部领导、香港福永同乡会等参观团队,获深圳特区报报道;洪田革命历史展览馆里,凤凰少先队员祭拜革命烈士,回望历史风云,追寻红色记忆;大鹏所城与地质博物馆,凤凰研学队伍实地感受历史海防文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山河,与先人守土戍边的精神同呼吸……

在一次次对本土优秀文化的探索与传承中,该校不断巩固立德树人必由使命,愈发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

凤凰古村定向越野活动。

多元弘扬,彰显中华传统美德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稚嫩的童声激越回荡,古老的《正气歌》在凤凰学校的校园里历久弥新,成为古诗文朗诵大会的“人气冠军”。

文化传承内铭于心,文化弘扬外践于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在凤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衍化为丰富多彩的德育与学科活动。

在凤凰学校,每遇建党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学校便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良好品德。同时,与社区紧密联动,持续参与爱心菜园、冬日送暖慰问、现役军人“尊军优崇”挂牌仪式等活动,把从本土文化中传承而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弘扬践行勤劳朴实、尊老敬老、热爱祖国等中华传统美德,让凤凰学子成为新的“望烟楼传说”。

古诗文朗诵大会,是凤凰学校利用学科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除此以外,该校紧紧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优势,打造“小初一体大语文教学”模式,以“课余大积累”“阅读大分享”等五个抓手,让传统文化贯穿各年段学习;深入开展历史剧展演,讲好中国故事,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华历史波澜壮阔的同时,亲身弘扬刚正不阿、舍生取义等优秀品格的。

“凤凰学子说党史”微思政课活动,以5-10分钟的短视频,介绍革命英雄事迹,传播红色精神;取材于凤凰山神话故事的“麻篮仙印传说”课程,在“非遗进校园”中大放异彩,学生穿古服、讲故事、唱传说,热情传播矢志报国、行善守义的凤凰之声。

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实效性与拓展性并重,鼓励各年段学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弘扬传统文化、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舞台……文化弘扬的成果,在凤凰学校次第彰显。学校先后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礼乐弦歌”课程教学示范校,广东省围棋特色学校;杨晓云老师课例荣获“礼乐弦歌”教学与科研成果征集微课类一等奖;非遗进校园之“麻篮仙印传说”课程,获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大力报道。

凤凰学校教师在上“馆校共建云课堂”云端直播课。

锐意创新,焕发传统文化活力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馆校共建云课堂——烽火羌笛里的居延汉简”云端直播课,在宝安区图书馆负一楼展厅正式开课。

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与宝安博物馆携手凤凰学校,创新性结合“线上课程内容”和“线下实景展览”,带着北京、上海、苏州、深圳、新疆、香港等地的八所学校学生,互动体验“沉浸式”云课堂,并首次尝试了深港教育云合作。另有全国40多所学校的师生及广大文博爱好者,共计7.9万余人次在线观课。

本次云课堂,正是凤凰学校520“恒·爱”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该校通过5个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块,体现九年一贯特性,培养学生恒毅品质,促进均衡发展;校馆、校企2个家校社联动课程,充分利用社区、社会资源,面向未来,传播古村文化,讲述宝安声音。同时,提倡以百年仁爱贯穿师生教学日常,形成“0”的爱心闭环。

在创新性课程体系引领和“互联网+”基因牵引下,凤凰学校已逐渐演化出诸如数据驱动、跨时空、混合式的“研+学+旅”教学形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生生不息。

学校开展“薪火相传 宝安跨越”沉浸式场馆党课活动,带领学生感受宝安百年红色风云,以“兴趣”为原点去感悟历史,并从中汲取前行的文化力量;实地到凤凰书院参观求学,在古色古香的学堂里,重温先贤治学艰辛与坚韧之志;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周边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较多的特点,带领学生了解体验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感受深圳特区自主创新、奋斗不息、敢为人先的闯劲。

景星凤凰,日出晫晫。今后,凤凰学校将继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特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精细化、多维化开发精品传统文化活动课程,打造深圳文博研学新路线,聚力培育“博物馆+学校”混合式教育名师,并联动全国中小学校云端,共同构筑多向、多维、互动的立体馆校共建共享网络,全面助力“双减”与课后服务,让学生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成才,赓续历史文脉,共同谱写当代华章。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徐嘉杰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