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上屋小学:写有形方正字 做幸福上屋人
宝安日报
《宝安日报》是深圳报业集团子报,承担着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三区党委机关报的职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县区级融媒体,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2023-09-06 09:02
关注

核心提示

在宝安,有这样一所学校:石刻木刻无处不在,历代碑帖一步一景;一人一笔全面普及,人人练字周周展示……这便是已有87年办学历史的上屋小学。

近年来,该校抓住被授予“广东省首批书法教学与创作基地”的契机,将学校坚持了十多年的书法项目升级为特色教育,大厅、长廊、教室,历朝历代的楷隶行草篆精品随处可见;老师、学生、家长,书法练习成为常态;课堂、社团、协会,书法教育时时渗透。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受益于书法特色教育的长期浸润,该校校园环境、师生面貌、教学质量与社会影响全面提升,家长一致盛赞其为“市民身边的好学校”。

学生认真练习书法。

理念先行

“厅-廊-室”,书法精品一步一景

五年前,上屋小学新的班子领导结合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校情,经过多方研讨论证,学校提出“上善若水,幸福满屋”的办学理念,以及进一步擦亮书法教育特色的发展思路。

特色打造,非一朝一夕。该校独树一帜,将“上善”理念通过书法教育环境的营造,化为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墨香”。

上善石、至善印、碑帖林、星光道、墨雅池等,被誉为“校园八景”。其间,书法名家们为学校题写的各类石刻、木刻作品随处可见。

厅、廊、室,同样成为展示书法精品的场所。该校在教学楼一楼的每个楼梯口,设置了“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主题区,以书法作品为主要媒介,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文化。在室外,该校建设了一个近50米长的书法长廊,汇聚了历朝历代的著名碑帖,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简帛文字、《曹全碑》、《张迁碑》、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欧阳询《九成宫》、张旭《草书四帖》、苏东坡《寒食帖》等。

长廊旁,则按学生身高设置了书法练习台,台上置有毛笔、字帖、习板、水盘等,每到课间,台边便拥满学生,或虚拳直腕,指齐掌空,秉笔临写;或伫立一旁,澄神静虑,注目细研;或斜身探视,指指点点,跃跃欲试,切身体验汉字所包含的丰富艺术内涵和无穷魅力。

如今,上屋小学厅、廊之间,都挂满学生的书法作品。三进五层的教学楼,就像一座巨大的书法展览馆,就连走廊上开放式图书柜的小木凳,也由师生用书法篆刻做了手绘。

不仅如此,该校还在教学楼5楼,将3间功能室打通,改造成1间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宝安最大书法室”,用于书法展览、社团活动等。凭借书法作品的个性装饰,上屋小学逐渐摆脱原村小的色彩,走向现代,气质高韵卓然。

父女俩在书法长廊捉笔练字。

全面普及

“师-生-家”,书法练习随处发生

中国古代文人中,不少将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在墨与白、刚与柔、方与圆、疾与缓、收与放、虚与实、向与背的书写过程中,完成心境的潇洒与超然,帮助自己实现与他人、与世界的和美统一。

上屋小学深知书法这一层奥妙——退可写字实用,进可修身养性,继而调和学校的各类关系。于是,学校将书法作为连接教师、学生、家长的情感纽带,并从10个方面提供全力支持——

成立学校书法家协会,为书法教育提供师资、学术支持;

每班每周开设1节书法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了解和欣赏历代经典书法作品,写出速度与风格;

每周一坚持“午练”,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检查、统一展示评价;

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2个软笔书法班、3个硬笔书法班,解决兴趣与提高的问题;

组织编撰了3套分年级书法教材,上好校本书法课程;

通过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福满上屋”义写春联等活动,营造书法创作与展示的氛围,感受书法之美;

以谢先智书法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结成书法“上屋合伙人”,开展书法教学研究,承担区级以上书法活动,有多人次获省市区级书法类大赛特等奖、一等奖;

开展学科整合,使书法学科在往届书法录像课里成为主角,与语文老师一起参加并获得好成绩,在各学科教学上渗透书法教育;

学校每间教室展示栏都留有一处随写栏,供学生用粉笔随手涂写;

教室走廊摆满一块块墨绿色的小黑板,那是老师们每周要坚持的练字功课……

在上屋小学,书法是体育老师教的,你一点也不要感到惊奇。赖占成,体育老师,一米八几的个子,粗犷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位书法高手。他向学校主动请缨,教一、二年级学生的硬笔书法。扎实的书法功底,像体育游戏一般的书法课堂,让他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一下课便主动找他练书法。今年暑假前,他还受宝安区教科院委托,编写宝安区五年级书法暑假作业。

今年4月,学校还举办了“大手拉小手,共写中国字”活动,将书法教育延伸到家庭。由于练习方便、成本低,还能修身养性,书法迅速成为该校学生家庭的共同爱好。

谋今思远

“课-社-会”,书法教育品牌初显

字无百日功,则不能成。经过近五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上屋小学形成书法教育五块阵地——“常规课堂”“午间课堂”“延时课堂”“社团训练”“专家课堂”。

“下一步,上屋小学将全力推进协同课程构建。”学校主要负责人表示,“运用上述五块阵地,将讲授课、练习课、活动课与培训课4种课型有机结合,同时将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有效融合,从多种维度作用于学生书写习惯与习字能力的培养,实现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对中国书法、绘画、文学等领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2019年,上屋小学成立篆刻社团,以挖掘学生在篆刻方面的潜能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学生主要学习印章的起源与篆刻艺术的形成、经典临摹、印面设计、篆书书写、边款艺术等内容,并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该校还建立了书法社团早晚训制度,为特长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挖掘潜能,为学生形成终身技能打下基础。“下一步,将逐步完善高年级书法社团梯队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学生每天至少坚持练字15分钟,每学期还将开展2次以上的书法比赛,检验书法练习成果。”

上屋小学还设有全区唯一一个学校书法家协会,每周一下午都邀请宝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月明来校开展书法培训,风雨不改。目前,学校在编在岗专职书法教师3人,兼职书法教师33人,课后服务书法教师5人,特聘社团专业书法教师2人。学校书法师资力量雄厚,并成功编撰了3套书法教材——《一二三年级硬笔楷书书法教材》《四五年级软笔楷书书法教材》《六年级硬笔行楷书法教材》,形成学校书法教育的品牌力量。

今年5月31日,首批广东省书法教学与创作实践基地汇报展示活动在上屋小学举行,课堂教学研讨、“玩转书法长廊”体验式书写、观摩师生书画作品展、学生篆刻工坊及作品展示,以及“抛砖引玉”古法传拓拓展课程现场演示,让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书法(美术)教师和各学区美术教研员,充分领略到该校的书法教育品牌魅力。目前,上屋师生正凝心聚力,向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冲刺!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正金 通讯员 曾昭曙 邱绍勇 文/图

编辑 汪文成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