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守护者”重走抗联路
吉林日报
关注本地人,聚焦本地事。
2023-08-15 06:47
关注

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战斗生活的重要地方,在这里处处布满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红色”印迹。

8月14日下午,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前夕,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榆林边境检查站和青石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与55年“义务守墓人”高福有老人,一起来到这里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在红军洞和马架子等遗址,民警们直观了解东北抗联战士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在榆林镇治安村二组,一处天然溶洞是抗联军校遗址。因这里地处偏僻,洞内面积较大,便于隐蔽,在1937年至1938年期间,抗联部队在此开办军校,培训战士300余人。民警们整齐坐在抗联军校的石阶上,高福有老人走上讲台,讲起为无名烈士守墓的故事。

“我为什么要为他们守墓?解放军战士(抗联战士)们不怕牺牲、不怕苦,再怎么艰苦也要把日本鬼子(敌人)打败,让咱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是退伍军人,也是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来为他们守墓。”高福有说。

“向烈士默哀!”在刘金铎烈士墓前,全体人员脱帽默哀,敬献白花,表达对东北抗联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沉痛缅怀。“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熟悉的誓言在山谷间再次回响,在高福有的带领下,全体民警目光如炬,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先人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为忠魂。作为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我们一定在历史中汲取前行奋进力量,为祖国和人民群众守好边、站好岗。”该支队青石边境派出所民警刘金虎说。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子阳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