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一样上大学!青岛外事学校开拓职教升学“职”通车
青岛晚报教育
青岛晚报教育隶属《青岛晚报》教育全媒体中心。30年专注于大中小学全学段教育事业,用深度的剖析和独特的视角,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资讯服务。
2023-08-04 21:27
关注

5人闯入商贸类全省前30名,本科达线62人,独占全省本科名额五分之一……2023年职教高考成绩的公布,青岛外事学校再一次凭借骄人的成绩引起广泛关注。近日,随着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抵达,作为2023年职教高考经历者中的一员,2020级国际商务职普融通班学生张欣收到鲁东大学录取通知书,圆满完成高考梦。据悉,今年参加了春季高考的她,以665分、专业全省第12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鲁东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现了从职校到本科的一次华丽转身。张欣一路走来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然而当“全省第12名”的超高名次出现在查分屏幕上的那一瞬间,激动与喜悦同时冲上张欣的眉梢:“原来我真的考得这么好!这是我发挥最好的一次!”

高分如何“炼成”?在张欣看来,首先,学校对职教高考班特别的重视,从课程安排、作息时间、心理疏导、晚自习等各方面都有专门的安排,让他们深深感到“与众不同”。“普通班每天6节正课,我们8节,晚自习她们8:30就结束了,我们可以上到10:00,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复习。”其次,张欣表示学习氛围十分融洽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会给予我们充分的自主权,还让各科突出的同学给大家当助教,同学们互相帮助十分团结。”提起外事职教高考班一大传统,张欣自豪地说:“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优秀学生回校交流,还有的同学主动将笔记、试卷和整理的学科知识点留给我们,让大家备受启发。”榜样的作用也帮助张欣内心积聚了丰盈的力量,助她在职教高考中超常发挥。

“我们的专业课技能检测是最让人紧张的,平台上仿佛有做不完的题,每天至少做2套”张欣“心有余悸”地说到。“每次技能考试都是在学校实训平台上实战,考试一结束,每个人的成绩、每道题的正答率马上就反馈到每个同学的电脑上,让我们能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时候自己做对一道难题看到同学投来的羡慕的眼光还是很自豪的”。据张欣介绍,青岛外事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在超星平台上录入了170余套技能高考模拟题,涉及1600余个知识点。通过实训平台,让教学效果可评可测,通过针对每位同学的精准数据分析,帮助同学们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科的掌握度。

被问及对高中三年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张欣毫不犹豫的说是“检测”。“平时每节课有小测验,周考和月考次次不落。月考是最紧张也是最期盼的,因为学校在每次月考后,都会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成绩发给我们。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到弱势学科,其次明确出弱势学科的1-3个知识弱项,最后每位同学提出需求分配指导教师。班级任课教师召开学情分析会,根据每位学生学情并结合学生自主分析,建立精准的一生一策方案,并且每月都会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每次检测,老师门会不断强化做题的规范,讲解答题的技巧,帮助我们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张欣认为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尤为重要,通过自主分析错题来全面复盘知识点,更容易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据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是外事学校的“初心”。青岛外事学校针对职教学子的升学需求,20年前便精心打造职教高考辅导班。自2014年以来,600余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鲁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本科院校,更有学子本科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

耀眼成绩的背后,印证了学校突出的办学实力,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淀与打磨。在多年的职教高考备考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核四维”的管理模式,“一核”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四维”即充分整合学校、教师、学生、专家等要素,形成管理合力。为此,学校成立了高考政策研究中心,通过建章立制为教学科学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教师团队则以强化教研集备为抓手,聚焦考试核心流程,深度研究职教高考。同时,学校在市教育局、教科院直接指导下建立专家库,与对口高校建立紧密联系,力求全面提升职教高考实施水平。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乘着职业教育利好政策的东风,青岛外事学校在落实职教高考的路径上,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路径,也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在这条新的成长成才“通道”上实现了“逆袭”,成就了更加精彩的大学梦,人生梦。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娜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