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好医生,不一定是在做大手术,搞大研究,在服务患者的路上,基层医生同样绽放出精彩的医路人生。南京建邺区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医”心为民,坚守基层平凡岗位,为群众提供专业治疗,让百姓小病不出门,收获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十年如一日,用中医药服务“老朋友”
在从事基层中医药服务的10余年,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缪敏用专业为辖区居民开展中医医疗服务,收获了一群“老朋友”。
蔡叔叔就是缪敏的铁杆粉丝之一,今年年初出现了睡眠障碍,很是焦虑,担心睡不好觉影响健康,也害怕助眠药有副作用。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蔡叔叔找到缪敏。在对蔡叔叔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后,缪敏决定用中药配合针灸、心理疏导进行治疗,1个月后蔡叔叔症状明显好转,情绪也平稳了。坚持治疗半年后,现在不服药,也可以睡得很好。前几天,蔡叔叔特意给缪敏送来了锦旗。他说:“一开始,我是半信半疑,但是经过这半年来缪主任给我的治疗,这下我是真正的信服了,中医不愧是咱们的国粹呀!”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10年来,缪敏一直坚持学习,跟师省中名医,进修针灸、推拿,学习各类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慢慢地,中医科从只有一个中医师、只能开中药的小科室,发展到现在人员配备合理、治疗设备齐全,可以开展9类32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的四级中医馆。
信任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和辖区居民的重要纽带,十年如一日的“医”心为民地工作,让缪敏收获了很多“粉丝”,也收获了很多“老朋友”,从一开始的健康咨询,到如今的节日问候;从一开始生分的医患称呼,到现在的“叔叔”“阿姨”,是缪敏10年来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医科10年来得到广大社区居民信任认可的体现。
缪敏希望双闸中医馆能成为辖区居民心中一个温暖的地方,如今的中医科按时节为叔叔、阿姨们提供中药茶饮;为小朋友们提供绘本、画笔,俨然成为了社区真正的一份子。
“以牙还牙”,帮助居民“笑口常开”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腔疾病看似不起眼,却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从医6年,李兆伟以“解除牙病痛苦,还患者轻松笑颜”为己任,用高超的医术和充满爱心的服务,帮助众多牙病患者摆脱病痛折磨,重新绽放灿烂笑容。
“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口腔专业。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枯燥。”李兆伟说,成为口腔科医生是他孩提时的梦想。大学毕业后,他先是考上江苏省口腔医院规培,接着顺利考过了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李兆伟接诊过一位90多岁的患者邱先生。老人长期服用激素,上颌牙全部缺失,牙槽嵴严重萎缩。尽管几年前镶了活动假牙,但一说话、咳嗽,假牙就容易脱落。此前,老人也咨询过不少口腔专家,都说条件差,不建议镶牙,也不建议种牙。长期进食困难让老人苦不堪言,经朋友介绍找到李医生,听说可以治,老人非常开心。经过几周努力,李兆伟为他定制了吸附性全口义齿,终于能正常吃饭的邱先生恢复了笑容,人也慢慢自信起来。
看到一个个患者满意而归,李兆伟总是甚感欣慰。 “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口腔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李兆伟说,“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把好‘病从口入’这重要一关,让建邺百姓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牙医服务,让所有信任我的患者都能笑口常开。”
治身更治心,做产后妈妈健康守护者
“别害怕,产后身体发生的变化都是可以恢复的。”这大概是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康芮玉萍最常说的话了。芮玉萍说:“每个产后的妈妈在这个阶段都是脆弱的,我们要给予她们信心与关心,和他们一起正确对待各种产后康复问题,帮助他们恢复产后身体健康,更要帮助他们避免产后抑郁。”
前不久一位50多岁的阿姨,因为早年生育没有产康条件,一直存在漏尿问题,她认为时间长了,慢慢地就好了,并且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羞于开口的话题。但随着时间推移,漏尿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最后不得已,阿姨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系统评估后,芮玉萍为她制定了整体治疗方案。“可以不吃药不手术解决我这问题,我真的很开心,太感谢你们了。”阿姨在通过治疗恢复良好后这样说。
产康中心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芮玉萍却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着关乎所有女性健康与幸福的重要事情。“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的目标就是帮助产后妈妈解决问题,找到适合她们每个人的治疗方案。”芮玉萍把自己的每一位患者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从不引导患者做选择,而是客观地去分析其中利弊,一一解释清楚,把选择交给患者,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也总是强调“每个患者都是有思想的人,她们的身心舒适是我最先考虑的,其次才是治疗效果。”
芮玉萍说,追求美好是永恒的主题,做妈妈是一场修行,生完孩子瘦不下去的肚子、直不起来的腰、选择剖腹产依然松弛的盆底……正确训练盆底肌,抓住产后的黄金期,循序渐进,才能迎来女性生命中的第二次绽放,希望所有母亲都能在漫长岁月中善待自己。
通讯员 陈贻
南京晨报记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