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7年,其前身为1978年设立的政治教研室。学院下设9个教学研究机构,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拥有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智库)、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中国民航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是民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民航课程思政专门委员会牵头单位。
▲首届民航行业文化论坛开幕式
▲民航院校首届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学院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精心培育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思政铁军”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大部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名校,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41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6人。学院强化政策支撑机制,出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手拉手”导师传帮带等举措。近年来多位教师荣获天津市及全国民航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天津市社科成果奖5项。学院推进“一课一品”建设,其中4门课程获批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2门课程获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名师示范思政课”,1门课程获评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1门课程获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获批天津市“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移动的思政课”等教学模式改革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民航报》等媒体报道。
学院坚持铸魂育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按照“高起点规划,高目标推进,高标准建设”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一对一学术导师制,推进精细化人才培养。按照近几年,在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竞赛和人文知识竞赛等比赛中,获一等奖5项,其他奖项11项,成绩名列天津市前茅:获批国家级及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0项。学院充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加强与专业学院协同,以思政课为牵引线,推进思政课与学校“六大学科群”互融,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双向赋能。此外,学院形成了“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爱国精神”实践教育品牌,赓续红色基因,筑牢学生成长思想之基。
学校党委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曾获民航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教育系统“教工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民航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获批天津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概论教研室荣获全国民航五一巾帼标兵岗。
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秉承“政治建院、教学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制度治院、文化育院”的办院理念,着力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建设“民航特色国内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民航业的鲜明特色,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目标
培养能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特别是在民航局直属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政工作、党群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并能成为各类学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国际视野的后备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