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是培养民航机务、空管、机场以及航空器制造等领域科技创新、专业技术、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主要服务于航空电子电气、民航通信导航监视、机场智能与自动化等专业技术领域。伴随着学校70多年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是学校规模最大且覆盖民航专业技术领域最多的学院。现有本、硕、博在校生4800余人,教职员工170余人。
学院现有安全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电子信息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三个招生方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5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国际航空AABI认证)、通信工程国家一流本科(工程教育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省部级一流本科、物联网工程,每个专业都设有特色实验班。
学院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空中哈佛”之称的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联合开展3+1+1本硕连读项目,即本科阶段前3年在本学院学习,第4年申请赴美学习获本科学位,第5年继续在美攻读硕士学位。
师资情况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民航局领军人才及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蓝天青年学者、天津市青年“千人”、“拔尖人才”、“131”人才计划、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教师30余名;有天津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天津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民航局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团队5个,多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3位教授名列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院教育设施
学院现有国家级、天津市级等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和天津市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拥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民航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基地)等省部级科研机构7个;与中科院自动化所、遥感所及中兴通讯公司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民航各地区空管局、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单位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学院成就
近年来,学院承担完成教育部新工科、CDIO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承担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奖30余项,获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30多项、软件著作权130多项,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40余部,科研成果在民航领域转化应用40多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近年来,学院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升学率(含留学)25%以上且逐年上升。按照学校“精品信息”学科建设布局,学院正打造以“精益求精大讲堂”为特色的“一院一品”学术讲座活动,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校友举办各类讲座100余场;开展以“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智能车、机器人和“新工科”为特色的“一院一赛”学科竞赛系列活动,学院每年共有1000余名学生在校级及以上比赛获奖;举办以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绳毽比赛为特征的“一院一特”体育竞赛活动,2022年,学院学生体育活动获“运动中航大”团体积分全校第二名;组织以“因乐而学”学院歌手大赛、合唱比赛、迎新晚会等“一院一节”艺术教育活动,学院每年累计2000多人参加各类艺术教育活动。
2023年招生专业
2023年,学院本科生按照“专业大类”模式进行招生培养,即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物联网工程5个专业均按照“电子信息与电气自动化类”进行招生。新生入学后选拔出“电子信息工程CDIO”班120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新工科试验班各40人;其余所有学生于第三学期经过一定程序选专业,其中通信工程200人,电子信息工程280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40人,自动化80人,物联网工程80人。
大类招生不限性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民航航空电子电气领域就业的岗位更适合男生。
专业一览
通信工程
专业概况
本专业设置于1951年建校之初,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十三五”专业综投优势特色专业。本专业在全国各省市建有20多个专业实习基地。本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全国高校目前共有47个通信工程专业通过认证。
本专业设有英语实验班和留学生班,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授课,可为国内外学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
主要为民航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通信、导航和监视专业人才,以及智能交通运输领域、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从事工程应用与系统运行、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科技创新、专业技术和国际化人才。
毕业去向
主要去向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制造企业、IT行业、电信部门等,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概况
本专业设置于1951年建校之初,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民航特色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十三五”专业综投优势特色专业。是国内首批通过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AABI)认证的3个专业之一。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联合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设有CDIO实验班,以生产过程中产品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生命周期为培养理念,利用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思维及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和提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航空电子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和国际化人才。通过专业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素养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富于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从事航空电子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的初步能力,及在航空电子领域跟踪并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毕业5年左右基本能够成为航空电子领域的技术骨干或工程师。
毕业去向
主要在国内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航空制造业等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霍尼韦尔、达美航空、中国商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就业,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学生深受国内外知名高校认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概况
本专业设置于1951年建校之初,是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首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十三五”专业综投优势特色专业,国家首批新工科试点专业。主要为航空公司、机场培养机务类人才,是民航机务工程的重要支撑。随着飞机朝着多电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就业领域扩展到航空制造领域。
本专业设有新工科实验班,以民航新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多学科交叉、深度校企融合、具有一定的适航技术和较强系统工程实践能力的民航新型电类创新型和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主要为各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企业、机场、机载设备研发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航空电气方向的专业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兼顾通用电气信息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具有深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宽广的飞机机务电子、电气、机械维修理论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民航机务维修工程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通用电气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毕业去向
主要在国内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航空制造等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深受国内外知名高校认可。
自动化
专业概况
本专业有近30年的历史,是民航特色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是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天津市“十三五”专业综投应用型专业,同时是国家新工科教育项目的试点专业。在全国大型机场、民航自动化设备研究院所建有实习基地。
本专业涉及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管理技术等较宽泛技术领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本专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智能车、机器人等在民航自动化专业领域应用方兴未艾。民航自动化设备呈现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特征。民航自动化专业是强(电)弱(电)结合、软(编程)硬(硬件)结合的专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软件编程能力和系统工程实现能力。
本专业设有新工科实验班,以智慧机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民航自动化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人才。
培养目标
适应民航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系统建模、信息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在民航自动化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毕业去向
主要在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及其它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
专业概况
专业根据国家、民航、天津市数字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布局设立,是适应双碳目标、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设置。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数字化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划定的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
物联网工程专业以培养物联系统分析、设计、决策管理等专门人才为主要方向,以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为牵引,旨在为民航运输和航空制造领域输送科技创新、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以新工科思想为指导,突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竞争和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领域工程技术骨干人才为目标。可在民航运输业、航空制造业和信息产业领域,从事跨域物联网系统工程与设计、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物联网系统运维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毕业去向
毕业学生可在智能物联相关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程序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在民航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民航安全监控、民航物流运输、智慧机场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可从事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毕业生还可根据个人志向或兴趣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