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航小薇带你看中航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招生办
中国民航大学招生办的官方人民号
2023-06-14 17:48
关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始建于1987年。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在民航行业和天津市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尤其是在中国民航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更是桃李天下。

  •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拥有一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一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后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学归国人员13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民航优秀教师1人、天津市“131”人才3人、中国民航大学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1人、中国民航大学蓝天青年学者2人、校骨干教师10人。校2017、2018、2019、2020年“十佳”教师各1人。民航企业校外兼职导师39人。基本形成了由学术带头人率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与科研梯队。

  • 科学研究

学院坚持立足民航开展科学研究,现有4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民航智慧机场理论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航信共建)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与首都机场共建)航空公司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与南方航空共建)。依托这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中国航信、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南航、国航、厦航等国内外民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关系,形成了信息技术贯穿民航生产全流程的研究与应用特色。近五年,学院科研项目数量和研究经费稳步增长,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主持完成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协(IATA)国际合作项目3项,主持完成民航行业标准、团体标准43项,主持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24项,承担企业信息化规划、企业应用等横向项目50项,科研经费累计4000余万元;获民航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百篇。其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在民航系统中应用或被直接采用,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 实验环境

计算机学院综合实验中心经过30多年的建设,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2013年12月,获批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目前中心下设9个专业子实验室18个基础实验室,建设了设备先进、数量充足、管理科学的开放型实验教学环境,已成为学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基地,同时也是师生科学研究和民航行业信息化交往的重要平台。

  • 对外交流合作

学院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广泛的学术和业务联系及合作关系。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Embry-Riddle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有着密切的合作和技术交流,是民航信息化建设对外合作的重要渠道

同时,学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川航、厦航、天津航空、奥凯航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天津滨海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西安咸阳机场、青岛胶东机场、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航第二研究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机场协会、去哪儿网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与技术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

  • 毕业去向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成长为各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及管理骨干,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进入IBM、百度、腾讯、新浪等国外知名IT企业

学院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从2022年起,本科生按照“专业大类”模式进行招生培养,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两个专业均按照“智能与计算机类”进行招生,所有学生于第三学期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概况

2021年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自1987年成立来,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循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专业建设,构建起民航行业需求与专业规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及学校与IT企业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201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天津市品牌建设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民航和社会发展需求、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良好科学素养,熟悉民航信息技术应用,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计算机专门人才。

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毕业生中约35%就职于国航、南航、海航、天航、春秋、奥凯等航空公司,首都机场、云南机场、合肥机场、烟台机场等机场以及中国航信、上海航信、空管局等各大民航企事业单位,约50%进入百度、Oracle、腾讯等IT企业工作,其余15%考研或出国留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已成长为民航企事业与IT企业的信息技术骨干,也为天津市国防科技产业与民航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支撑。

  • 人工智能

专业概况

为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及民航局智慧民航建设的需求,我校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并于2022年首次招生。人工智能专业综合实验室首批投入520万元,含实验教学机房、智能驾驶仿真实验室、智能计算系统实验室,以保障新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本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与智能计算知识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等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研究,具备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民航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具备在人工智能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与创新型人才。

毕业去向

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毕业后发展口径宽广,可从事人工智能本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算法设计、系统研发、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胜任民航及IT企业中的软件开发类工作,并可继续攻读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