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这座仍保留着商城遗迹的东方古老都市,春秋时称为“东里”,而以东里命名的东里书院遗址就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书院街原郑州十中院内。
书院街
郑州市第十中学大门
光绪八年(1882年)知州王成德将东里书院由地势低洼处的东关迁到书院街原郑州十中址。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东里书院改设为郑州中学堂,此举开创了郑州市中学教育的先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创立郑州官立中学堂。次年,又改名为郑州中学堂。民国十三年(1924年)三月,于原中学堂址新建郑县县立中学。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改名为郑州市市立初级中学。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改办为私立明新中学,当时校舍面积7578平方米,至民国30年(1941年)共有学生8班564名。1949年停办,创立郑州市高级中学。
从这里走出的第17期黄埔学员
1953年郑州高中(现郑州一中的前身)迁出,成立纯招女生的郑州第八初级中学,时称“女八中”。1954年秋,按市教育局指示:一中、二中、五中、六中的部分学生并入“女八中”,当时全校共三十六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全校师生1600余人,规模空前。1956年易名为郑州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完中。
1958年8月定名为郑州市第十中学。1961年定为市重点中学。1981年改为单设普通高中。1985年5月,经省教委批准,正式改为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被郑州市教委定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 并恢复“郑州市第十中学”校名,同年,高中恢复招生。
郑州十中旧址教学楼
2004年3 月,经市教育局批准学校中专部更名为“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和郑州十中并存一校,是融中专和普通高中为一体的新型学校。
2014年6月成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职普融通类试点学校。2016年3月被评为河南教育名片学校。2017年5月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
成绩骄人的郑州十中
郑州十中在命名前是一所名为郑州市第三中学的完全中学,时称“三完中”,1958年正式定名为郑州市第十中学,当时高中部迁出,是一所初级中学。1961年定为市重点初级中学。1969年又恢复为完中,当时是四年制。1974年冬在市东郊原圃田公社十中校办农场的基础上创办了郑州十中农村分校,分校首届学生于1975年3月20日开学,第一批共进驻学生两个班一百余人,以后每学期轮流进驻一个年级,至1977年6月到分校学习的共45个班,学生近2000人,常驻分校教工10名,学生实行半耕半读。开设的文化课有政治、语文、数学,另设有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业、农机、化工等课程,曾先后聘请工农兵兼职教师10余名,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1976年后,学校教学秩序逐渐走上正轨,农村分校也随之停办。1977年初中部首先恢复为三年制。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后,教育战线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机,在当时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了十中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自1978-1981年间,先后考取清华、北大、人大、西安交大、武汉钢院、长沙铁道学院等10多所全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就达到40多名,升学率在市里名列前茅。当时,郑州十中的教学水平和骄人成绩不仅享誉社会,同时也引起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有意确定郑州十中为重点高中。1981年改为单设普通高中,初中当年不再招收新生。1983年高中恢复为三年制。
记载学校发展变迁的碑廊
国际友人来学校参观考察
碑廊前,校领导给年轻同事讲学校发展史
响应号召举办职业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改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进入80年代后,中央的精神犹如春风给郑州十中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学校领导班子多次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抓住机遇,积极稳妥地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路子,在实践中摸索积累职业中专的办学方法和经验。1980年试办过一期机电专业班,1981年又试办了体育专业班,1984年又在全市率先开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班并形成了拥有档案、计量、物资等四个专业的职教规模。1985年5月,经省教委批准,正式改为郑州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862班张欣参加全国职业学校首届作文竞赛获三等级奖。张欣与辅导教师刘巧云合影
九四级学生军训留影
自改办职业中专以来,学校先后开设过体育、机电、长度计量、化工计量、文书档案、物资管理、司法文书、机械加工、钳工、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硬件及维修、会计电算化、电脑美术设计等专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依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保留了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四个专业即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及维修、电脑美术设计,这些专业倍受社会青睐,报名场面火爆,每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培养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学校受省、市教委委托,多次承办省、市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赛,均以显著优势名列第一。在1998年举行的河南省首届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比赛中,以优异成绩夺取团体冠军。2002年7月,004班李君、侯磊两位同学代表河南省参加在长春市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计算机专业两个一等奖,为河南省、郑州市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这是河南省自办职业教育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学校因此受到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市教育局的通报表彰。李君、侯磊两名学生也因此被保送至本科院校学习深造,辅导教师卢广峰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获国赛一等奖选手合影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连续27年荣获郑州市学生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多年连续荣获河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并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得一等奖。
十大”感动校园“人物颁奖
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
1999年,被郑州市教委定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并以“郑州市第十中学”恢复招收高中生。学校开办综合高中的首届毕业生,高考总分过建档线率95.8%,完成了郑州市教育局下达指标的210%,毕业生张爱同学语文学科高考成绩名列郑州市第二名。
2003年,学校继续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并肩发展、普职共存、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
2010年,学校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经过认真思考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2012年,在郑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开始招收两个综合高中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学校还将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作为课题进行立项,
综合高中特色办学推进会现场
2012年6月,《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被郑州市教科所确定为年度市级重点课题,8月,课题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对学校开展综合高中办学模式探索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学校进一步加大对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力度,2013年11月,郑州市教育局出台了《郑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办好综合高中的信心。
学校在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论证,使之真正区别于普通高中班的办学模式,但又不同于中等职业班级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开足开够普通高中课程,同时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和学生选修课程,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开设比例为70%:15%:15%,二年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之后,适当压缩文化课,同时加大专业课、和选修课开设比例,将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开设比例调整为30%:40%:30%,三年级,除一部分人继续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之外,将学生的课程设置比例进一步调整为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程,两者的比例为70%:30%,使学生通过一年的高强度专业课训练,熟练掌握一项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拆迁前的书院街
新校区大门
走进新时代
因郑州市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2018年3月,学校从郑州市管城区书院街23号整体迁入郑州东职教园区(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学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高中部每届六个普高班,两个综合高中班。中专部设置数字媒体部、软件应用部、网络电子部和基础部四个系部,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制作、物联网技术应用、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六个专业。
师生合影
班主任踏着红地毯走进班主任节会场
名师荟萃
学校共52个教学班,在读学生近2500人,教职工1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2%,中级职称教师占46%,本科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占60%,“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80%;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市职业教育教学专家2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郑州市名师4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省市骨干教师25人,省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名师2 人,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评员11人,全国、省市计算机优秀指导教师20人。
校企合作工作室
实验室
实验室
创业工作室
迁入新校区后,学校硬件设施大大改善,建筑面积40000余平米,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机房11个,校企合作工作室3个,网络实训室、淘宝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综合布线室、物联网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等20余个,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校园。
作为郑州市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集团龙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中名片学校、郑州市普通高中教学创新先进单位、郑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集体、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状、郑州市教育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党支部、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市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郑州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杰出贡献奖和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