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门 古今辉映“隋唐第一门”
——“探访洛阳中轴线”系列报道之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五一”假期,白天,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换上华服,沉浸式体验《唐宫乐宴》;夜幕降临,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北广场上映3D激光投影秀,通过“应天门建筑+激光投影+立体声+灯光”的表现手法,带来一场关于洛阳千年变迁的视听盛宴。
隋唐洛阳城神都仙女团在应天门北广场“
坐落在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洛阳市文物局负责同志介绍,应天门不仅是隋唐洛阳宫城的“门面担当”,更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国家和皇权的象征。
应天门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在应天门城楼上,隋炀帝开创“万国来朝”,唐高宗过问了“韩国政事”,武则天发表了登基演说,唐玄宗接见了日本遣唐使。
△ 应天门
1000多年时间流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应天门再次回到人们的关注中。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应天门遗址进行考古勘察。
2016年10月,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
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开放。
复原后的应天门建筑高50.3米,相当于现在的15层楼高,仿唐代官式宫廷建筑风格,主要由台基、城楼、朵楼、阙楼、飞廊、连廊等组成。
“为更好地保护展示遗址,洛阳市对应天门遗址保护工程做了多次规划和调整。”洛阳市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在“一门三道”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采用25台超清投影,将遗址和多媒体视频相结合,生动再现当年应天门的建设场景。用数字化形式来展示应天门遗址,不仅将宫门遗址的历史文化全面的展示出来,观众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文化多维度传播。
应天门落成之后便迅速走红,从开启3D激光投影秀,到成功举办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分会场、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再到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应天门以其颜值和气质“圈粉”海内外游客。
走在城楼之上,看千年古都,风云变幻,当年的恢弘大气仍有迹可循。
走在城楼之内,尘封了千年的遗址重见天日,古老遗址显露出昔日宏伟风貌。
行看洛阳陌,又见应天门。见证了朝代更迭的盛衰荣辱,如今的应天门,已成为古都洛阳的“城市会客厅”,洛阳旅游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5月3日出版的《河南日报》02版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