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政行企联手 协同育人破解体育产业发展难题
体育广东
资深记者全方位报道广东体育,弘扬体育正能量和中华体育精神。
2023-04-16 21:32
关注

中国体育报记者 黄心豪 实习生 王可欣

新时代,体育产业如何发展,助推体育强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人才、经费等难题,如何“破局”?体育院校如何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如何创新创业促进体育发展?……4月16日,广州体育学院2023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会上,32家企业单位600多人参加会议。政府部门、高校教授、企业老总、体育单项协会相关负责人等各路专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整合各方资源,破解体育产业发展难题。

国家体育总局原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谈到,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高速增长之外,更值得欣喜的是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内涵外延不断扩展,体育服务业特别是与公众直接相关的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业态一直以30%以上的增速增长。在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时代,要不断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才能激发消费潜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利用国际的新技术、新材料,包括智慧体育、互联网这一系列的创新元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使我国体育产业提档升级,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也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和契机。华南师范大学谭建湘教授认为推动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与社会构建创新创业机制。他从“以体育总部为核心,推动产业规模扩张;以项目产业为龙头,加快核心产业发展;用‘体育+互联网’为推动,助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为引领,发展新兴产业;以金融服务为保障,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以大型会展为平台,推动体育服务贸易发展;以体育综合体为标杆,打造核心体育商圈;以生物科技为动力,推动大众健康产业升级”八个方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联动发展的重点,并指出要通过加快推进联动发展机制突破,体育产业资源流动,政府间政策协调,加快民营企业的先导联动和建设完善体育产业数据、信息平台和权威发布渠道等路径来共同实现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事实上,广州体育学院于2022年出台了《广州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锚定“立足广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育人目标,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导师团队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学院建设等多方面统筹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本次会议搭建起了校政行企协同交流的平台,是推动方案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是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持续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的有效路径,高质量培养、发展体育人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古广灵教授认为要依靠创新驱动助推学校发展,就要从植根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记者在会上看到,广州体育学院与广州珠江文体、华蒙星、富力集团、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佛山中奥、广东中云体育、薪火阵营、丹辉体育等单位企业签约战略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科产教融合教学基地以及创新实践基地等多项合作,多方携手共同培育体育人才,力促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张育方说,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着力涵养彰显“体育+”特色创新创业新形态,学校将坚持“拼搏”与“开放”,进一步发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段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途径,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以及体育产业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琳“点赞”了广州体育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举措。她希望学校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推动优质创新创业课程教材编写与线上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导师团队,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为推动广东省创新创业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多的贡献。

供图:广州体育学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