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中风导致偏瘫,需要就近找一个医院进行长期康复治疗,家人到附近多家医院打听过,但都因为出行不便放弃了。正巧了解到家医工作室就在小区门口,并且配备了专业医疗团队,真是方便快捷!”近日,在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一提起家医团队,来到这里的居民都赞不绝口。
患者医生“双向奔赴”
以“仁心”暖“人心”
4月11日早上8点,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门口就已排起了长队,一位家住尚锦社区的邓阿姨进门就对着她的家庭医生牟永香接连说“谢谢”。邓阿姨说:“我中风以来,需要做康复治疗,不能走路、说话也说不清楚,常常失眠、咳嗽,让我整个人一度陷入绝望中。家里人出门买菜,看到菜市场旁边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开诊了,想到离家近,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里。没想到,在牟医生持续一个月的细心治疗下,我现在能慢慢地下地走路了。”
类似这样的话语,牟永香已经多次听到了。“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普及健康知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义诊、健康讲堂是‘安全卫士’的主要任务。”牟永香说,“每当患者通过我的治疗减轻了病痛时,我都感到十分欣慰。”
创新开办“健康银行”
以“用心”赢“人心”
“我就在这里参与了‘健康银行’项目,牟医生根据我的健康状况,对我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习惯等高危因素建立档案,然后在牟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高危因素,减少的高危因素数量就会变成健康积分,积累到一定量之后,牟医生就会奖励我一个健康用品。”社区居民白婆婆说道。
据悉,为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行“健康银行”项目,对参与到“健康银行”的居民实施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存储等方式,与临床诊疗系统、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互联互通。家庭医生定期监测分析居民高危因素,针对性开展健康指导,引导居民积极主动改善不良习惯,降低高危因素,让居民在“投入健康活动—储蓄健康积分—收获身心健康”的模式中,逐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实现健康管理由“被人管”到“自己管”的转变。
“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健康银行’管理模式,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收集试点社区居民参加健康活动的相关数据,实现健康活动的数据化、可追踪。”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王月红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程玥 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