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花开 追光十年 西南科技大学对口陇南武都文艺支教十周年纪念活动
文化纵横
文化观察,评析
2023-03-31 16:18
关注

3月29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与西南科大联合举办 “陇上花开、追光十年”中国文联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西南科技大学对口陇南武都文艺支教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冀彦伟,文艺志愿者、著名演员马少骅、张凯丽,西南科技大学校长黄琦、党委副书记张强,绵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晓霖,十年来为文艺支教项目倾情付出的教师刘知贵、何涛、赵洋、陈玉芳、梁辰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师生代表,往届文艺支教志愿者代表,即将出征的第18批文艺支教志愿者出席活动,他们有的是亲历者、有的是见证者、有的是奔赴者。

中国文联文艺支教项目自2013年3月启动,按照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校师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文艺支教志愿服务,提升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水平和文艺素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饱受艺术教育师资缺乏的困扰。西南科技大学是距离武都区最近的重点综合性高校,开设了音乐表演、音乐学、视觉传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有着丰富的艺术师资。因此,学校成为中国文联文艺支教项目的首批成员单位,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参加到该项目的高校。

西南科技大学对口陇南武都文艺支教自2013年项目立项以来的十年,已派遣17批志愿者,共163名,这其中包含3名教师,160名学生,累计授课35000多课时,直接受益学生15000余人。这期间根据支教老师陈辅洋的支教事迹还被改编成了情景舞蹈《大山课堂》曾登上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欢乐下基层走进甘肃陇南武都区演出的舞台。不仅如此,陈辅洋、陇南武都的小朋友还受邀参加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5年春节大联欢。而西南科技大学对陇南武都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以远远超过文艺范畴,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先后开展了“陇南市科技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武都区科技局羊肚菌种植技术培训会”“可视农业与畜禽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培训和指导,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农业特色产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方面。

纪念活动中,学校第13期支教成员张雪萌和第3、4期支教成员陈辅洋分别分享了他们支教感言。“用半年时光,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情。” “文艺支教就是传递爱心,播种艺术的种子。”“文艺沁润,静待花开;文艺支教就是一场等待花开的过程,我们灌溉花,花也涵养了我们的心灵;沁润花,也滋养了一段情谊;育人,也是育己。” 浓浓的深情和满满的自豪,感动着现场观众们。如今,张雪萌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又继续投入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陈辅洋成为涪城区文化馆的一名老师,依然始终关注着学校的文艺支教项目。

今天纪念这十年的支教光阴、总结这十年取得的成果,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纪念活动上,马少骅、张凯丽和文艺支教志愿者共同朗诵的《新时代雷锋日记》,陈辅洋与陇南武都幼儿园小朋友、西南科大附属小学学生共同合唱歌曲《召唤》,西南科大青年学子带来的歌曲《理想》,都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同时,马少骅、张凯丽受邀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的特聘教授,当天点评了学校的原创话剧,还与学校学生就“青春、成长”的话题展开互动。

冀彦伟表示,中国文联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的文艺支教项目已经坚持了十年,在美育教育方面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希望未来能与西南科大拓展合作的宽度与深度,携手共同打造“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全新版本”,在目前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继续艰苦奋斗拼搏创新,不仅在国内做好,还能推向国际,讲好中国故事,不断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同时祝福西南科技大学永远春光明媚,桃李芬芳。黄琦也表示,希望校地双方能以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开辟出双方在文艺支教、科技产业扶贫道路上的新举措、新成效。

在这场双向奔赴里,育人,也育己。老师灌溉花朵,而这些待放的花苞也浸润了他们的心,所有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师生、工作人员都期待着有更多的花朵绽放。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