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室内外联动的城市地质科普基地对外开放
武汉科技报
《武汉科技报》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专业报刊,是“全国优秀科技报”“中国报业协会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单位”。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23-03-08 11:50
关注

3月7日,武汉地质科普基地在武汉市规划展示馆开幕,并举行《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宣贯活动。据悉,该基地是展示武汉地质特征与城市安全的武汉唯一、全国首个室内外联动的城市地质科普基地。

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局、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武汉人民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中国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黄长生副总工、中科院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伟中等地质专家出席活动。

省自然资源厅、省地质局相关处室领导、市发改委、交通、城建等13家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和武汉地铁、武汉城建、武汉城发、中铁大桥局、武汉文旅集团等5家相关勘察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致辞表示,基地结合原来规划展馆的参观路线,进行了上下联动,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展示武汉地质特色,旨在进一步让市民能真正深入全面地了解武汉地质条件,帮助相关城市建设工作能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

嘉宾上台共同点亮光柱,宣布武汉市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开幕。

参观过武汉市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后,相关嘉宾在会议室召开《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宣贯会。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党委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导彭汉发解读了《条例》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参会专家代表、市直相关部门代表围绕《条例》展开交流发言。

省地质局相关领导认为,《条例》的贯彻实施对于加强城市地质安全,建设城市地质大数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湖北省地质局将以《条例》为基础,全力服务武汉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武汉城市安全提供有力地质技术支撑,并依托湖北地质博物馆,携手武汉市地质科普基地,共同助推打造武汉地质科普新高地。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领导指出,要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条例》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压实责任,抓好落实,依托武汉市地质科普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大众知晓《条例》,认识地质灾害的危害,发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控工作,并进一步深化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服务武汉城市安全发展,认真做好总结提炼,将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科普基地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智慧性成果在全省推广。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工作。”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就宣传贯彻好《条例》,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武汉模式,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好武汉地质环境优势,合理规避地质灾害风险,更好地助力武汉城市规划和建设。二要锚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厉行法治,将《条例》分解到县、落实到块、细化到点,从“纸面”具体落实到“地面”,为武汉城市安全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三要突出重点,持续发挥地质工作对城市安全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为城市发展提供动态化、信息化、多样化地质地图,在地质环境调查、地质文化建设、地热资源勘查、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助力武汉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建设。

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强调,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依法依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武汉市将以《条例》为新起点,全力做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

现场直击》

藏在城市里的神秘地质殿堂

3月7日,武汉市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乘坐扶梯来到武汉市规划展示馆四楼,就到了该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裸眼3D效果的熔岩地穴,让参观者从城市“迈入”神秘地质殿堂。

地质结构立体图、琳琅满目的岩矿标本、3D景观体验空间……在这里参观者能跟随可爱的动画人物汉小鱼一起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参与互动体验,打开地学知识探究之窗,引领探索的好奇心展翼飞翔。

“没想到,几亿年前的武汉居然曾是汪洋大海!”家住汉口兴业路的张小姐今天第一次来到科普基地,在这里她看到了研究者曾在汉阳锅顶山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如汉阳鱼、中华棘鱼、鳞木以及动物遗迹等,证明数亿年前的武汉曾是一片大海。“原以为地质科普会比较枯燥,没想到基地通过图文、标本、模型和互动体验的形式,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一个‘未曾发现’的武汉。”她说。

“今天我知道了武汉唯一的裸露型岩溶地貌景观是位于江夏区八分山南麓的白云洞,全长300余米,洞内石钟乳、石笋等风光迷人,周末准备带孩子一起去看看。”刘先生在武汉地质科普基地的地质互动区进行挖沙探宝时告诉记者,下次他会带孩子一起来基地参观,也会根据基地的介绍去武汉各地质景点看看。“基地的科普生动易懂,互动形式多样,很适合激发小朋友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武汉地质科普基地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地质科普基地这个窗口,赋能“双减”、服务研学,让自然资源科普特色教育离市民更近,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对武汉丰富地学资源和鲜明地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地质灾害,如何防治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只有人人珍惜生存环境,保护地质遗迹,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鸣。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张宇驰

通讯员:宁暕

编辑:赵嘉莹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