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武汉市“人教数字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研讨活动暨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地理课堂系列研讨活动走进江汉区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度认同和特级教师李艳的指导,得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丁华峰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校长陈正东介绍学校教学特色。
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在不断发展中确立了具有现代气息的教育理念,是“四星智慧校园”。该校教师薛红现场展示跨学科主题学习《寻找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以再生资源为例》。课堂上,大屏幕上出现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写着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薛红请同学们玩“分苹果”,把自然资源分进“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筐里,在欢乐中重温了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堂课,绝不局限在45分钟之内。薛红请同学们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三个小组,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公园、江边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城市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进行汇报,展示了前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土地资源小组的孩子们上演了一出情景剧,用轻松幽默的表演给出了改善土地资源现状的办法;水资源小组利用编程技术设计了土壤湿度传感器,实现土地灌溉智能化,节约水资源;生物资源小组举行了“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话题,整理出了严惩、保护、宣传等多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现场听课教师感叹:“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综合能力,课堂展示和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真正让学生主导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这样的课堂成为可能。”
薛红老师展示课现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该如何进行?教师交流环节中,光谷未来学校的明丹芳、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武文文、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陈赞三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名师李艳对展示课做出点评,她认为这节课做到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以及教学方式、教学主题的整合,将创造发明、情景剧、模拟联合国圆桌会议等最新的教学方式整合到了一堂课中,极具创意,别出心裁。
武汉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认为,“整合”是教育的关键词,教师要站在整合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勇于探索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雷刚表示:“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是为了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好的课堂要看是否能推动有效学习、是否形成学生学习经验、是否关注学生思维、是否获得核心素养,希望老师们继续探索实践。”
(通讯员:鄢来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