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故事第1期|白手起家办长师
长沙师范学院
厚德博学,特立笃行,这里是长沙师范学院。
2023-02-01 12:24
关注

【编者按】1912年,徐特立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期间,徐特立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他既当校长,又兼教员、校工;聘请了朱剑凡、杨昌济、辛树帜、易培基、方维夏等学者名流和革命志士来校任教,铸就了长沙师范学校的优良传统。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投身革命,培养了田汉、许光达、刘英、廖沫沙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建国后,徐特立虽然身居北京,年事已高且政务繁多,但始终关注长沙师范学校,先后于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61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九次回校视察指导,对学校寄予殷切厚望。

红色,一直是学校最光荣的底色,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今天,是老校长徐特立先生诞辰146周年,我们推出“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故事专栏,以声音和文字的方式向老校长徐特立致敬。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特立精神”,踔厉奋发绽芳华,笃行不怠向未来。

白手起家办长师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出任长沙县首任知事的姜济寰是徐特立的好朋友,他励精图治,一心大力发展长沙县的教育,计划在长沙县办一千所国民小学。为解决师资问题,他邀请徐特立主办一所师范学校,徐特立一口应允。

开办学校需要经费,徐特立把目光投向了寄存在善化学宫内的一批硝磺上。当时徐特立担任校长的长沙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是由善化学宫改建的。这批硝磺是湘岸榷运局寄存在这里的。徐特立找到榷运局的局长,征得他的同意后,将这批硝磺变卖了,解决了部分经费问题。

开办之初也没有房子,徐特立就将善化学堂的一些破烂房间腾出来,连同过道走廊,加以修缮,改为教室,房子问题也算解决了。

1912年3月,长沙师范正式开学,招收了6个班,其中,学习5年毕业的本科2班,学习1年毕业的一部讲习科2班,学习半年毕业的二部讲习科2班,共300多名学生。这所后来声誉远播、人才辈出的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由他白手起家创办起来了。

学校里没有化学实验设备,上化学课只能凭教员讲,学生听不明白,徐特立很着急。一天,他提着一筐从旧货铺、废品店买来的破铜烂铁玻璃瓶,高兴地对化学教员说:“我今天又买了一筐化学课上能用的便宜货!”在他的指导下,一个虽然简陋但是比较实用的化学实验室终于办起来了。有人问他花了多少钱,他笑笑说:“很便宜,我用的是穷办法。”

为了给长沙师范找到一个永久性的地址,徐特立踏遍长沙城,最终选中了城北荷花池的泐谭寺。泐谭寺是一座古寺,但经过战火的洗礼,早已荒芜破败。徐特立决意后,就向长沙县知事姜济寰提出申请,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同意将此地拨给长沙师范。

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经费的筹措却越来越困难。为了不让学生失学,徐特立又忍痛把已具规模的全部校舍,租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以每月几百元的租金收入,支付学校的开支,而自己的学校则迁到简陋的城隍庙里,继续维持上课。

就这样,在徐特立的苦心经营以及他的精神的激励下,长沙师范历经百年风雨,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至今弦歌不断。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