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照
作为马金凤代表作之一的传统豫剧《花打朝》广受欢迎,曾被十余个剧种改编移植,但研究文章寥寥。在三大中文数据库查到的几篇专文,主要就《花打朝》在特殊历史时期经历否定后,几次重获新生发表感慨。其他研究喜剧语言或丑角特色的文章中提及该剧,并不涉及其思想精神。张真的《读豫剧<花打朝>》较为全面地解读了该剧,但在思想性上,仅指出针砭封建社会“杀功臣”和“文武不和”两方面。但事实上,《花打朝》以其多方面的现代精神,鹤立传统戏中,其思想意义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挖掘戏曲的现代精神,对于传统戏曲改造很有借鉴意义,事关戏曲传承发展大计,故撰此文,试对该剧精神领先其时代之处分析发扬,不足之处提出商榷。
对皇权较为彻底的反抗
该剧讲述罗通被奸臣苏定方诬陷、被昏君错拿后,以七奶奶为代表的诰命夫人们上殿保本,劫法场,再上殿,终使奸臣招供、昏君发布赦旨的传奇故事。
反抗性是该剧较显见的思想特征。从保本到骂殿,是一个先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发现不仅解决不了,反被当权者无端指责,于是大胆反击的过程。与皇帝针锋相对的争执、拉过椅子坐在龙案前背对观众的调度,甚至用鞋砸皇帝的行动,都显示出该剧不同于一般传统戏反奸臣、不反皇帝的思路。
劫法场之后,再上殿的情节更是不折不挠地抗争。劫法场历来都是重罪,水浒英雄劫了法场便上梁山。而诰命夫人们与程咬金劫了法场既没有跑,也没有反,还回到朝廷讨赦旨,大有一种“错的是你不是我,我凭什么躲”的意味。于是再上殿时,七奶奶与程咬金一怒之下双双坐上皇帝的龙案,将皇权当庭打碎,终将是非论明。可见该剧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传统道德彻底地背道而驰,理性与人性的光辉不加抑制地喷涌而出。
说“理性”,是因为没有迁怒与误伤,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处理方式。而“坐龙案”、“砸皇帝”这种看似冲动的行为恰是人性的体现。说“较为”彻底的反抗,是因为没有要求皇帝道歉,没有要求国家赔偿。我们的老百姓喜欢“得饶人处且饶人”,但随着观众法治意识、公平民主意识的增强,这将是该剧现代化改造的应有之义。
女性的自信自由与权利
首先是主角七奶奶被塑造成了一派天真、不端不装的妇女形象。要吃便吃,要喝便喝,要笑便笑,要爆粗口便爆,根本不理会“妇言”、“妇容”那一套。加上彩旦俊扮这一独具匠心的处理方式,这个“老”女人的魅力甚至超越了赖简的崔莺莺与自矜美貌的张五可。
其次,七奶奶对束缚女性的社会偏见,进行了果断的反击。面对脚大脸丑的质疑,她说:“老王爷跟我过了大半辈子,他还不嫌我脚大脸丑。我脚大不大脸丑不丑,碍你啥事?你说我大脚,我大脚专踢你这奸臣!”七奶奶的自信显然离不开丈夫的支持,可见女性解放不是女性的事,是人类的事。具体到该剧,老王爷对妻子的支持,收获的是能与自己并肩上战场的伴侣。“碍你啥事”又是典型的边界意识,这话在七奶奶自述性格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可见七奶奶自信自由的秉性,也离不开边界意识的支持。“我大脚专踢你这奸臣”直接付诸行动,对外人眼中的缺陷不加掩饰,直接转化为战斗力。面对“妇道人家”的指责,她对奸臣苏定方说:“你不是妇道人家生的?你不是妇道人家养的?”对昏君说:“妇道人也为你打过天下……那时我杀退敌寇冲入重围扶你上马,我为救你,身负重伤血染盔甲。那时节你咋不说妇人家不能救驾?”逻辑格外清晰,句句扎在痛处。同时,也反映着劳动实践使人获得话语权的现代精神。
更有深度的处理,是七奶奶盛怒之下克制情绪讲道理的智慧,使这个女性粗中有细,没有简单化。一开始上殿她是追着苏定方上来的,本来就很冲,但看见皇帝,心念一转还是行了礼。到保本不成,引来皇帝人身攻击,她盛怒之下压住了脾气,强迫自己平心静气地唱出“万岁爷你且息怒啊”,然后倒身跪拜起身万福,继续说理。有策略,有见识,坚韧不屈,为当今的女性实践者作了范本。
但有所不足的是,最终仍要依靠王爷的加入,七奶奶的救人大计才得以完成。并不是否定男性参与的意义,而是剧中所呈现的,王爷能做的事,如劫法场、闹金殿,都是七奶奶能做的,未体现王爷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是体力和群体数量的支持,那又不是王爷一人能起作用,而是要千千万万的男性参与。所以剧作的这一处理,还是有一点旧时代痕迹的。
如果不考虑共侍一夫这种变态的情况,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作品里几乎看不到女性之间的社交、共事、相互支持的痕迹。所以《花打朝》中诰命夫人们的互助使人眼前一亮。
她们的社交始于危机发生之前,有把酒言欢等不局限于相夫教子的内容,这说明她们的社交是有主体性的,有对自我的满足,且不同于见义勇为这种外力迫使下的选择。
而在危机发生之时,她们的互助是不计个人安危的,有组织的。经历了推举领袖、分工、执行这个系统的过程,有独立的价值观,不畏惧传统道德对女性干政的污名化,不畏惧传统律法对违逆圣旨者的人身威胁,塑造了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
这样的女性互助,打破了文艺作品中女性交往唯有妒与斗的局限,即使与今天数量庞大的影视作品相比,仍然具有先进性。它反映的是被选择性遗忘的社会真实,不论笔者本人还是所见他人的经历中,都有众多女性相互成全、真诚交往的实例。充满妒与斗的女性关系往往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女性觉醒程度较低的群体中,而这一印象的覆盖面却大于实际受到过影响的群体。以至于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和实际发生的女性内斗,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一样,说不清是谁催生了谁。此时,《花打朝》这样弘扬女性互助的作品,就显得格外珍贵。
而该剧这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是,女性互助还不够高效,体现在众诰命夫人推举领袖之时。1962年的剧本中是众人让七奶奶管,她偏不管,不让她管,她偏要管;2019年马金凤艺术周演出版是众人推来推去,七奶奶自告奋勇之后,众人仍有各种质疑。两种方式都是出于把戏剧冲突塞满全剧的戏剧观,恨不得情节每推一步都是有“戏”的,但以今天的审美来看,并不是张弛有度的节奏。仅就最新的这种处理来说,剧中并未体现出有更合适的人选,如果真有能力与七奶奶不相上下之人,就应多给点戏份立起来。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这种质疑毫无用处,把一众建国女英雄矮化得缺乏主见与决断。
匹夫有责的公民自觉
奸臣苏定方劝七奶奶:“你别管那闲事。”七奶奶说:“闲事?奸臣当道陷害忠良,那是国家大事,我不能不管!”国家大事,我不能不管——在“文死谏,武死战”的旧时代便存在,在国家概念尚未消弭的新时代仍未远去,即使消弭了国家概念,也总有人类共同的事务,需要去参与。这种精神过去叫心系庙堂、心系苍生,如今就是公民自觉。积极的参与、干预,在过去会被宣扬成无私忘我,以今日的公民视角来看,恰恰是“为我”。为自己的安全,为自己心情舒畅,如果不得不牺牲,那便为后代、为同志——而这,就是“我”的化身。
入木三分的反面人物
与第四条一样,这不是现代才有的,只是在如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开篇罗通问国舅苏定方:“你做官是凭文才,还是凭武功?”就让人隐隐嗅到了《花打朝》命途多舛的原因。更生动的是,七奶奶让皇帝不要偏听偏信时,遇到了这样的回应:“不准你在金殿胡乱搅浑,你装的什么精,逞的什么能,你讲的什么情?”当权者被质疑,无法解释又不愿改正之时,会对质疑者恼羞成怒,人身攻击。这样的场面我们是如此熟悉,就怪不得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总有个别领导干部对《花打朝》紧张不已:“打谁?”
打谁?让人一愣之下忍俊不禁,充分体现出它强大的现实价值。其笔力、其观察能力也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像一些传统戏那么简单化、脸谱化,而是如此的鲜活可信。如果能用这样的作品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教材,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可要比直露的口号、专题片强大,更能走到人心深处。
《花打朝》的现代精神使得它在知识阶层中也能拥有巨大魅力,这是戏曲得以传承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国初的戏曲改造去除了一些封建糟粕,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又有了新的变化,一些传统戏再次面临落伍的命运。而《花打朝》带来的惊喜似乎昭示着,为戏曲赋予现代精神,才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① 何凌云整理:《花打朝(十场豫剧)》[J],《剧本》1962年第2期,第45-69页。
② 张真:《读豫剧<花打朝>》[J],《剧本》1962年第2期,第66-94页。
③ 郑聪:《<花打朝>如此薄命》[J],《人民戏剧》1979年第6期,第46页。
④ 张真:《<花打朝>重看有感》[J],《人民戏剧》1981年第8期,第38-39页。
⑤ 王芹、张萍:《花部“打朝戏”中的喜剧语言艺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第11期,第80-83页。
监 审:赵慎珠
责 编:岳林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