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西安浐灞:“名校+”领航,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教育发布
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部门 陕西教育
2023-01-18 13:23
关注

“名校+”是西安市基础教育的创新品牌。2022年4月,西安“名校+”入选国家教育部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名校+”工程的实施,为我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浐灞生态区在西安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积极推进“名校+”工作进程,不断运用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快速、高效提升。目前,全区共有20个“名校+”共同体(中小学17个、幼儿园2个、职业学校1个),其中市级“名校+”共同体7个,实现了基础教育各学段全覆盖。

创新优质 教育快速发展

开创尝试,合作共建。2014年,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与交大附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创建浐灞欧亚中学;与西北大学附中、西北大学附小、后宰门小学签订合作协议,采用全面委托的办学模式,管理西大附中浐灞中学、浐灞一小、浐灞二小,以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推动浐灞教育快速发展。

机制护航,加速前进。2018年,西安市全面启动“名校+”工程,浐灞生态区4所学校作为“+校”,列入西安市首批市级“名校+”,为全市推广“名校+”工程提供了有益经验。浐灞生态区成立了“名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推进“名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名校+”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了“名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名校”品牌引进及运行管理、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培训观摩交流等,全方位支持“名校+”工程实施。2021年,浐灞生态区又与交通大学合作,创办交大附中浐灞右岸学校,进一步深化与高校深度合作,扩大区域“名校+”规模。

头雁引领,带动发展。为实现“名校+”在教学、师资、制度等方面一体化管理,我们通过“公办”+“公办”“公办”+“民办”“普高”+“职高”“域外”+“域内”方式,统筹组织“名校+”共同体之间开展教育教学、教科研、教师培训等活动,变名校的输血功能为“+校”造血功能,激发名校升华自我、放大格局,鼓励“+校”增强活力、展现新貌,快速驱动“名校+”共同体全方位发展。

多措并举 推进“名校+”工程实施

浐灞生态区通过“机制保障、制度管理、深化交流、创新模式”四项措施,有序推进“名校+”工程实施。

一是软硬并驱促提升。硬件方面:按照全市薄弱学校质量提升的工作安排,将浐灞生态区3所中学、15所小学纳入首批“名校+”工程提升范围,涉及100余个硬件提升项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软件方面:为快速实现“名校+”学校共同发展目标,浐灞生态区按照“名校+”组建特征,细化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厘清名校与“+校”权责,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探索“教研训一体化”制度,发挥“名校+”内部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校”队伍提升。

二是资源共享搭平台。浐灞生态区成立区级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部,打造“名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库,促进优质课程共研共享;通过分享课后服务资源,组织开展校际间“五育”活动,增强师生对“名校+”的认同感;以“名校+”为单位,创新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统一组织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为客观评价校际间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三是普职联合创新举。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浐灞生态区结合辖区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组建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和西安市导游礼仪职业学校“名校+”,计划经过三年努力,探索并形成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的成熟经验。

名校领航 “+校”华丽“蜕变”

“名校”成熟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在“+校”快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很多新学校在短期内快速成长,由“+校”华丽蜕变为新的“名校”。

在名校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带动下,浐灞生态区首批4所“+校”在短期内快速成长,其中,浐灞欧亚中学、西大附中浐灞中学于2020年已成为市级名校,浐灞一小和浐灞二小成为区域新名校,实现了由“+校”到名校的“蜕变”;2021年浐灞一小、浐灞二小、浐灞三小从区级“名校+”升级为市级“名校+”,并荣获市级优秀“名校+”称号;多数“+校”在名校的引领下,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灞第一小学“名校+”:将浐灞一小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特色校园文化等一体化融入“+校”创新小学,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一是以“五课”促教研,增质课堂效率;二是着眼“三个立足”,增亮作业设计;三是着力“柳韵课程”体系研发,增加育人厚;四是“体艺心科”并重,增益身心健康;五是完善“2+X”体系,增值课后服务。六是深化“评价改革”,增强科学评价;七是探寻“教育新路径”,增色家校协同。固本、强基、提气、增彩,“名校”在示范引领中发展更强,“+校”在学习创新中发展更快。

灞第三小学“名校+”:学校创新引进扁平化管理模式,搭建起“一主两翼”的治理组织架构,将学校的顶层文化直接传导给一线老师、家长和孩子,确保学校理念的快速落地及精准实施。浐灞三小名校“+”充分发挥一长多校管理的优势,拉通教师资源管理,灵活配置,人尽其才。积极践行“西安好课堂”,在2020年底超前启动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开展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评”一体化。

灞欧亚中学“名校+”以输入西安交大附中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先进管理为载体,以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为关键,通过教科研研讨会活动,与交大附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六统一”,通过派驻教学副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指导,搭建“名师会诊”“名师领航”平台,开展教研交流等活动。以“成人+成才”为培养模式,以学科节、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全员社团、技能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灞绿地小学“名校+”准确把握“双减”要义,落实“五项管理”,深入推进“名校+”工程,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减负”为手段,以“增效”为目的,以西安好课堂为标准,夯实“第一课堂”开展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名校+”教研组研讨课、“名校+”校级展示课、“名校+”师徒汇报课、“名校+”展青春风采教学能手大赛、“名校+”微课大赛、“名校+”“绿地之生”观摩研讨课、西安好课堂助力名校+系列活动等。为“+校”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引领“+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升级 好学校越来越多

西安市“名校+”共同体是一种优质办学模式,这样的办学模式打通了校际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横贯通,直接打造成为全新公办优质办学实体,把一座座新学校直接办成好学校,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果。

2022年,浐灞生态区申报2个升级型市级“名校+”,均为“一长多校”组建模式,解散3个松散型名校+,升级1个紧凑型名校+,通过“民转公”引入名校办新校,组建1个“名校+”教育集团,进一步加快推进浐灞生态区“名校+”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升级,由教育联合体向共同体升级,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推进“+校”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让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遵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浐灞生态区高站位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探索,确立“民转公学校发展不耽误、教学质量不下降、家长负担不增加、师资力量不减弱”的目标,积极探索“民转公”模式。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中,浐灞生态区将原陕西师范大学御锦城小学转制为公办小学,与浐灞七小、浐灞七小创新小学形成“一校三址”办学新格局,全力打造“民转公”样本校,成为市级民转公“标杆”。群众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纷纷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下一步,针对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浐灞教育将以“名校+”工程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教育内涵发展扩优工程,打造“版块化、组团式”发展模式,推进“优师、优教、优校、优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温度、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编辑:胡晋瑜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