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工大讲堂”加注产改“心”动力
先锋政务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基层堡垒
2022-11-17 10:09
关注

微信视频直播授课、线上线下热烈互动、结构化研讨入心入脑……近日,“匠心筑梦·强国有我”首期“吴工大讲堂”创新讲课形成,用学员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党建引领和劳模工匠精神讲深、讲透、讲活,原来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转换成实际案例,讲得如同源头活水,从思想深处的泉眼里冒出,汩汩热气,霞蔚蒸腾。

活动当天,吴工大讲堂——“思政教师进企业、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拉开序幕,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敬贤堂坐满了听众,其中学生和劳模代表占了大多数。首先开讲的是《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讲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

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是坚定党对企业领导地位的重要基础,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领导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党建工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基层党组织打破党建工作在时间、空间的界限,改变组织活动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格局,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田院长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入手,结合生动实例,围绕突出政治引领把牢“方向盘”、提升组织引领建强“战斗堡垒”、加强党风引领营造“良好生态”三个方面,悉心展开,引人入胜,让思政课堂生动立体起来。

随后,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中国宝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一身蓝色工装,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作了题为《以“匠心”赋能人生,用“创新”贡献价值》的专题演讲。

“把每一个问题点当成改进点,把每一个改进点当成创新点。”“我是在一线工作35年的岗位工人,希望工人将持续创新作为人生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像科学家那样去工作。”在“蓝领科学家”王军眼中,创新从来不都是社会精英、科学家的“专利”,它可以成为一线工人的“分内事”。

“工人要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是王军的座右铭,也是他给自己订立的人生信条。而要像科学家一样去工作,就要勤于学习和善于思考,最根本的就是创新。

在现场观众聆听王军“创新经”的同时,吴江区总工会还就此进行了微信视频直播。一时间,“吴工大讲堂”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小小手机屏,把“匠心”和“创新”传遍各个角落。直播期间,“吴工大讲堂”的“收视”人数就达到了60多万,加上此后的5天回放,直播观摩总人数累计79万。

吴工大讲堂,不仅可听可看,还能够参与研讨和交流。下午,吴工大讲堂——劳模工匠创新研修班又在吴江区委党校开班,来自吴江区的32名劳模工匠代表来到吴江区委党校,围绕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展开结构化研讨交流互动。在主持人和催化师“穿针引线”下,掀起了一阵阵头脑风暴,思想碰撞出共鸣的火花。对此,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总质量师杨红蕾深有感触: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把它更好地运用到工作的各个领域。

拉近心灵距离,加注“心”动力,让理论接地气冒热气。今年以来,吴江区总工会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建设,不断完善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大力实施“365”工匠培育计划,创设“吴工大讲堂”品牌,努力实践产业工人技能形成路径。

“吴工大讲堂”以院校联盟专家讲师团、劳模工匠精神宣讲团、劳模工匠技术服务团三支队伍为主要师资力量,开展系列活动。可以说,“吴工大讲堂”是吴江产改的创新举措,通过品牌的创设和活动的持续开展,不断厚植劳模工匠精神土壤,拓展产业工人成长通道,让更多优秀产业工人涌现出来,成为推动吴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全省产改工作创造更多“吴江”经验。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