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讯 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匹克球应该如何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匹克球如何借助大湾区建设促进交流,搭上共同发展“快速车”?……11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匹克球运动研讨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谋求匹克球运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道。
来自香港、广州、深圳、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惠州、肇庆等相关匹克球协会会员、爱好者以及各大高校和中小学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全球华人匹克球联合会理事会成员、香港匹克球协会永远顾问韩政龙介绍了香港匹克球运动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国际匹克球运动发展状况、匹克球国际评级认证制度发展状况等。世界匹克球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广州市匹克球协会会长王庆民进行了匹克球运动推广心得分享。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主任、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体联匹克球分会会长卢三妹教授讲述了中国内地匹克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卢三妹认为,匹克球参与人数激增,人员结构分布广泛;场地设施从套用到专用发展,社区场地少见;组织机构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少见;赛事类别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但数量远远不够;师资培训类别趋于多样,但专业人才尚处于空白;参考资料缺乏,亟需增加;带动经济产业发展,预期空间广阔。
“我国对体育发展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大大提升了体育消费能力,匹克球运动‘三易一低一高’特点,中国乒、羽、网球群众基础厚实等各种政策与现实条件,都是发展匹克球的良好前景和优势。”卢三妹建议,匹克球的发展还应逐步建立、完善匹克球的师资培养体系,大力开发和丰富匹克球教材和相关资料,大力发展匹克球社团组织,着力推动匹克球运动在学校的开展,社区体育开展促进匹克球运动全面普及,丰富体育赛事为匹克球运动提质增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与港澳台的交流,加快与国际接轨,培养匹克球运动本土文化,提升多元价值。
本次研讨会由华南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承办。
文:黄心豪 供图:研讨会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