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张大奕,华尔街登场遭打脸,颜值支撑不起市值?
遇言不止
中国最领先的女性励志全媒体,爱、独立成长
2019-04-10 19:03
关注

不是每种成功都能够仿效,不是每种成功都值得仿效。

——遇言姐

4月3日,号称国内“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发行规模为1.25亿美元。

▲持股15%的网红张大奕小姐上市敲钟,就在10年之前,张大奕还只是拍一只广告2000元的平面模特

网红张大奕担任联合创始人的如涵控股,已经是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

之前,如涵曾在2016年登陆新三板,16个月后宣布终止挂牌。

自国内退市的如涵,卷土重来进军纳斯达克,然而美国之行同样遇冷。

IPO发行价12.5美元,开盘宣告破发,至当日收盘时市值缩水了37%,可谓难看之极。

写文时遇言姐看了一下今天的股市,眼下如涵的价钱是8.51,离12.5美元的发行价仍有一大截距离。

▲如涵的创始人冯敏是一位80后,被誉为“网红电商孵化第一人”

对于网红第一股遭打脸,网红王思聪发微点评:

如涵的2大问题在于:

1:企业连年亏损

2:模式不可复制。

▲如涵签有113位网红,但除了张大奕外,其余皆未孵化成功。随着营销成本走高,网红公司非但无法批量生产张大奕,就连现在的张大奕,也不像曾经那样可以轻松带货了

虽然如涵遇冷,但持股15%的张大奕仍然拥有近6亿元的身价。

此外,她还可分得如涵净利润的49%。

2009年,作为模特的张大奕在《米娜》、《昕薇》等杂志的内页出现。

这个导游专业毕业,却没考到导游证的姑娘,有着近30万的微博粉丝,拍一支广告大约能有2000元的收入。

毕竟,在能力范围内,没有哪一项工作可以比模特更容易赚钱。

她说。

2014年,网红张大奕和电商冯敏,一个想要变现,一个想要流量,两人一拍即合开了第一家淘宝网红店——吾欢喜的衣橱。

冯敏负责供应链,张大奕负责营销。

这个模式被称为:“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

▲打开网络,几乎全都是揭发网红产品质量低劣的爆料。那么,又是谁在购买呢?高中生吗?

那时,网红电商刚刚兴起,踩在风口上一路飙升。

张大奕的微博粉丝和淘宝粉丝均过千万。

仅仅用了一年,张大奕的网店就创出了单店上亿的年销售额。

2015年双十一,张大奕的网店跻身淘宝女装TOP商家;

2016年双十一,张大奕的网店成为淘宝第一家销量破亿的女装类店铺;

2018年双十一,张大奕的网店销量破亿,只用了28分钟。

眼下,张大奕已裂变至四家淘宝店,合计将达近10亿成交额。

难怪有媒体宣称,张大奕比一线明星还能赚钱。

▲阿里巴巴2017年发布的《网红互联网消费影响力榜单》中,张大奕排名第二,仅次于王思聪的前女友雪梨

亲历网红张大奕的带货能力,冯敏意图批量复制这一模式。

他将公司从之前的“网红+供应链”转变为“网红+网红孵化+供应链”。

然而这一次,成功没有如期而至。

就在张大奕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其母公司如涵却是泥潭深陷。

营销费用和网红抽成,让如涵在盈利这件事上非常吃力。

如涵开始大量孵化网红的两年中,不仅持续亏损,并且逐年扩大。

招股书显示,如涵2017财年的净亏损4010万元,2018财年净亏损9000元,2019财年前三财季的净亏损5750万元。

至少从账面上来看,眼下如涵的盈利还不够孵化网红的开销。

这也是王思聪所质问的:“既然要投入1.5亿的营销费用,那么网红KOL的意义又在哪里?”

此外,微博的红利期已是明日黄花。

抖音等新型社交平台兴起,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如涵老板冯敏的太太陈思佳也是一名网红(莉贝琳)

除了母公司如涵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张大奕本人也是备受争议,风评不佳。

网红店的模式是仿制大牌,廉价贩卖。

服装没有版权,抄袭不被追究,但“一比一定制”这句术语又是个什么鬼?

把山寨吹成是定制,还能不能要点脸了?

这样的公司居然也能上市。

2016年,张大奕号称自制口红上市。广告却是盗取他人试色Armani的贴图。

遇言姐说,身为一家拟上市公司,却连产品照片都要靠盗图,这样的企业如何让人信任?

简直就是个笑话。

2017年,张大奕被原创者指出设计抄袭时,大言不惭地反击:

“你申请专利了 ?版权婊又来了!”

流氓作风一泻千里。

同年,本末测评吐槽张大奕售卖的服装粗糙廉价,说明不实,只配丢进垃圾桶。

稍后,本末测评的微博被关闭。

事实上,本末测评曝光过的网红店不止张大奕一家,还包括雪梨、大金 、林珊珊、滕雨佳。

结论是没有一家的产品是合格的, 是大妈们摆在钢丝床上卖的货色。

去年,张大奕称自己在LVMH化妆品研发中心待了一整天,学习到了许多行业秘密。

转过头来人家就开始“打板”(术语叫“概念来源”)雅诗兰黛的粉底液,“打板”CPB的唇彩,“打板”CPB的洗面奶。

正可谓:万物皆可打板,史诗级的搞笑。

你说你打板件衣服也就算了,居然还要打板护肤/化妆品,真当人家的研发团队都是吃干饭的?

你这么厉害怎么不去打板人民币呢?

被网友diss后,张大奕发文挽尊:“Olay也自称平价SK-II,我为什么就不能打版cpb?”

遇言姐说,玉兰油和SK-II同属宝洁旗下,技术共享,你的“打板”神技又是从哪来的?

LVMH一日游时人家教给你的?

如涵融资之时,阿里巴巴和赛富基金各持有约8%的股权。

对此,遇言姐也是不解,为何两家盛名在外的机构会投资这样一家很low的公司。

▲张大奕自产自销的纪录片《网红》,为阿里巴巴橙色天空制作

▲冯敏曾称,如涵的价值观是“让有才的人更有财”,招致网友嘲笑:张大奕有什么才啊?

遇言姐最反感的是网红营销的欺骗性。

动辄说自主设计,可事实上,网红本人肯定没有服装设计能力,团队请不起也无意请专业设计师。

他们不过是店铺的代言人,背后有一整个团队在操作。

有知乎用户爆料,某张姓网红用Maxmara大衣图稿订制山寨,成本450块的呢大衣卖3499,号称100%山羊绒。

这是赤果果的欺诈啊。

反过头来说张大奕。

很多女孩子渴望成为一名像张大奕一样穿穿新衣、拍拍照片就赚得风生水起的网红。

然而,张大奕的成功有着极大的偶然性,复制的可能很小。

作为刚好蹲在风口被吹起来的那一只,如涵自己投入重金都造不出来第二个张大奕呢。

网红的红利期过去,产品质量、后续服务、品牌价值等等问题暴露出来,如涵的结局不难预料。

可以说,没有什么观察、借鉴的意义。

眼下,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在纳斯达克遭遇打脸, 揭示出一个成熟市场对网红模式的不信任。

虽然在曾经扶摇直上的风口中,网红和推手大赚四方,但遇言姐要说的是:

不是每种成功都能够仿效,不是每种成功都值得仿效。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