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另有晚号随园老人,也称随园先生,开创“性灵派”,风靡一时。
据王英志《袁枚传》,随园是袁枚居于南京的住所,后成为袁枚经常与文友、弟子们诗歌交流的场所。随园位于金陵西北。其遗址在今南京市广州路两侧,东起干河沿、青岛路,西至隋家仓、乌龙潭,以小仓山为中心。据袁枚《随园记》说:出北门桥西行二里,是小仓山。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分两岭而下,蜿蜒狭长,中间是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
当年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胜地。登上小仓山,南望雨花台,西南眺莫愁湖,北峙钟山,东为冶城,东北是孝陵、鸡鸣寺,金陵胜景皆隆然上浮,尽收眼底,实在是隐居佳境。随园在小仓山之北巅。据袁枚考证志书,其园址曾为东晋太傅谢安之住地,名“谢公墩”,是李白心向往之之处,其《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公墩》诗云:“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
清康熙时江宁织造曹寅又于此处建园,其孙曹雪芹所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袁枚认为“即余之随园”(《随园诗话》卷二)。后曹家被查抄,雍正皇帝把曹家田园赏给了曹寅后任隋赫德,隋氏名其园为“隋织造园”,简称“隋园”,曾加修葺,名盛一时。
后隋家败亡,隋园荒废,袁枚出资300两银子买下此荒园,改其名为“随园”,音同义异,有随意之义,并称自己“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随园记》)。后太平天国军攻陷南京,随园毁于战火。
袁枚“性灵”诗论说以抒发人的真性情为主旨,不仅开创清代诗界新局面,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喜爱,还拥有众多男女弟子。袁枚写道:“以诗受业随园者,方外淄流,青衣红粉,无所不备。”“才女尽为诗弟子,名流多是老门生”(孙昌时《赠随园太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园女弟子。江南民间众多闺阁才媛,因仰慕袁枚之名,竞相拜师,“四方女士之闻其名者,皆钦为汉之伏生夏侯胜一流,故所到之处皆敛衽报地,以弟子礼见,先生有教无类。”(汪心农《随园女弟子诗选·序》)以能成为随园弟子而感到自豪,向外称“吾随园授业弟子”“吾随园私淑弟子”。声势渐大,成为女弟子一派。 随园女弟子在士林中非常有名,是清代干嘉时期的一个女性创作人数和成果最多的群体,近媲西泠,远绍蕉园。她们以心为诗、以生命为诗,感情真挚,强调自我,诗歌风格清婉、语言多用白描、浅近而又蕴籍深远,给清代诗坛带来了清新、和谐的风气。
随园女弟子究竟有多少人,说法不一。据袁枚《随园女弟子诗选》,收录二十八位女弟子作品,依次为:<卷一>收席佩兰和孙云凤之作;<卷二>独收金逸一人;<卷三>收骆绮兰、张玉珍、廖云锦及孙云鹤四人;<卷四>收陈长生、严蕊珠、钱林、王玉如、陈淑兰、王碧珠及朱意珠六人;<卷五>收王倩、张绚霞、毕智珠、卢元素、戴兰英、屈秉筠及许德馨七人;<卷六>收归懋仪、吴琼仙、袁淑芳、王蕙卿、汪玉轸及鲍尊古六人,据钟慧玲《清代女诗人研究》一书,除上述二十八人外,后续有及门者,前后总计约五十余人。该书另介绍说:又近人顾远所撰《随园诗说的研究》第一章附表七《随园女弟子选录》,将吴柔之、吴蕙、汪妕、周月尊、周星薇、徐秀芳、高淡仙、张珏、张玉梧、曹次卿、陈令嘉、陶庆余、黄桢、叶令仪、葛秀英、钱孟钿以及袁枚三妹机、杼、棠诸人悉并人随园班行,则袁枚女弟子前后几达六十九人。对此,摘录有关记载略予以介绍:
席佩兰,蘂珠,字月襟,江苏昭文(常熟)人,中翰席宝箴孙女,孙源湘妻,其夫孙原湘为乾隆举人、嘉靖进士。佩兰初生之日,床前忽长灵芝数茎,故小名瑞芝。善画兰,自号佩兰。幼颖悟能诗。撰《傍杏楼调琴草》、《长真阁诗集七卷》。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一一):女弟子席佩兰,诗才清妙,余尝疑是郎君孙子潇代作。今春到虞山访之,佩兰有君姑之戚,缟衣出见,容貌婀娜,克称其才。以小照属题,余置袖中,即拉其郎君同往吴竹桥太史家小饮。日未暮,而见赠三律来。读之,细腻风光。方知徐淑之果胜秦嘉也。其诗云:“慕公名字读公诗,海内人人望见迟。青眼独来幽阁里,缟衣无奈浣妆时。蓬门昨夜文星照,嘉客先期喜鹊知。愿买杭州丝五色,丝丝亲自绣袁丝。”“深闺柔翰学涂鸦,重荷先生借齿牙。漫拟刘公知道韫,直推徐淑胜秦嘉。解围敢设青绫障?执贽遥褰绛帐纱。声价自经椽笔定,扫眉笔上也生花。”“南极文昌应一身,幸瞻藜杖拜星辰。一编早定千秋业,片语能生四海春。诗格要烦裁伪体,画图敢自秘丰神?问公参透拈花旨,可是空王座下人?”佩兰小照幽艳,余老矣,不敢落笔,带至杭州,属王玉如夫人为之布景,孙云风、云鹤两女士题诗词,余跋数言,以志一时三绝云。
孙云凤题诗云:天然小像写丰韵,国色无双四座春。应笑西湖诗弟子,从游不及画中人。(王英志《袁枚传》233页)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一七):近今夫妇能诗者,《诗话》中已载数人。兹又得孙子潇妻席佩兰、字韵芬者,《南归题上党官署》云:“一回头处一凄然,弱质曾经住两年。呼婢留心检妆合,莫教人拾旧花钿。”“雨后棠梨片片残,飞来和泪湿阑干。一花一草寻常见,到得离时却耐看。”《春游》云:“放桨如飞落日迟,并船想见好花枝。春游学得新兴髻,明日梳头更入时。”《惜春》云:“十树花开九树空,一番疏雨一番风。蜘蛛也解留春住,宛转抽丝网落红。”《陆行》云:“脱却风波踏地平,穿将珠颗数邮程。明明马铎车前响,错认闺中铁马声。”《酸酒》云:“个中滋味谁尝遍?下第才人被放官。”《哭安儿》云:“一杯凉酝奠灵床,滴向泉台哭断肠。谁是酒浆谁是泪?教儿酸苦自家尝。”安儿年五岁,能诵唐诗。爷出对云:“水如碧玉山如黛。”应声曰:“云想衣裳花想容。”亦奇儿也。
袁枚对席佩兰有很高评价: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四一):余女弟子虽二十余人,而如蕊珠之博雅,金纤纤之领解,席佩兰之推尊本朝第一:皆闺中之三大知己也。
袁枚在《长真阁集》中题辞:字字出于性灵,不拾古人牙慧,而能天机清妙音节琮铮,似此诗才不独闺阁中罕有其丽也,其佳处总在先有作意而后有诗,今之号诗家者愧矣。
《随园女弟子诗选》第一卷席佩兰52首附杂作三首
袁枚请人所作「湖楼请业图」有其画像,“…正坐抚琴者,乙卯经魁孙原湘之妻席佩兰也;…”。但湖楼诗会中未见其到会记载,故后人推测是因袁枚所推而入画的。
袁枚乾隆戊申五十三年(1788)春至虞山,访识孙原湘,遂收为弟子。后席佩兰随夫成为随园门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袁枚与席佩兰见面,席佩兰请袁为其小照题赠。
孙云凤,字碧梧,浙江仁和人,四川按察使孙嘉乐长女,诸生程庭懋妻。与妹云鹤、云鸾、云鸿、云鹄、云鹏,并工书画。卒年五十一。撰《玉箫楼诗集》、《湘筠馆诗二卷词二卷》
《随园诗话》卷二(三一):杭州孙令宜观察,余世交也。女公子云凤,幼聪颖,八岁读书,客出对云:“关关雎鸠。”即应声曰:“邕邕鸣雁。”观察大奇之。和余《留别杭州》诗四首,录其二云:“扑帘飞絮一春终,太史归来去又匆。把菊昔为三径客,盟鸥今作五湖翁。囊中有句皆成锦,闺里闻名未识公。遥忆花间挥手别,片帆天外挂长风。”“未曾折柳倍留连,纵得重来又来年。远水夕阳青雀舫,新蒲春雨白鸥天。三千歌管归花县,十二因缘属散仙。安得讲筵为弟子;名山随处执吟鞭!”
《随园诗话》卷十(二三):闺秀少工七古者:近惟浣青、碧梧两夫人耳。碧梧咏李香君媚香楼云,“秦淮烟月板桥春,宿粉残脂腻水滨。翠黛红裙竞妆裹,垂杨勾惹看花人。香君生长貌无双,新筑红楼唤媚香。春影乱时花弄月,风帘开处燕归粱。盈盈十五春无主,阿母偏怜小儿女。弄玉虽居引凤台.萧郎未遇吹箫侣。公子侯生求燕好。输金欲买红儿笑。桃花春水引渔人,门前系住游仙棹。奄党纤儿想纳交,缠头故遣狡童招。那知西子含颦拒,更比东林结社高。楼中刚耀双星色,无奈风波生顷刻。易服悲离阿软行,重房难把台卿匿。天涯从此别情浓,锦字书凭若个通?桐树已曾栖彩凰,绣帏争肯放游蜂?因愁久已抛歌扇,教坊忽报君王选.啼眉拥髻下妆楼,从今风月凭谁管。柘枝旧谱唱当筵,部曲新翻燕子笺.总为圣情磷腼觍,桃花宫扇赐帘前。天子不知征战苦,风前且击催花鼓。阿监潜传铁锁开。美人犹在琼台舞。银箭声残火尚温,君王匹马出宫门.西陵塞自宫人泣,南内谁招帝子魂?最是秦淮古渡头,伤心无复媚香楼。可怜一片清溪水,犹向门前呜邑流。”碧梧即孙云凤,和余留别诗者。
《随园诗话》卷十二(二):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女子孙云凤巫峡道中云:“烟瘴寒云起,滩声骤雨来。”……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七一)孙碧梧女子有句云:“檐前绿堕莺偷果,帘外红翻燕掠花。”张瑶瑛女子有句云:“虫飞成阵知新暖,花瓣穿棂识暮春。”二人风调相似。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一三):余饮孙云凤家,饭米粗粝,而价甚昂,知为家奴所绐。归寓,适有送白粲者,以一斛贻之。云凤不受,札云:“来意已悉。”盖疑老人以米傲之也。余殊觉扫兴,即题其札尾云:“一囊脱粟远相贻,此意分明粟也知。底事坚辞违长者?闺中竟有女原思!”云凤悔之,寄《贺新凉》一词以自讼云:“傍晚书来速,道原思抗违夫子,公然辞粟。已负先生周急意,敢又书中相渎。况贽礼未修一束。我是门墙迂弟子,觉囊中所赐非常禄。不敢受,劳往复。寸笺自悔忽忽肃,或其间措辞下笔,思之未熟。本借湖山供笑傲,何翻多怒触?披读处,难胜躇服。无赖是毫端,今以前愆,仍付毫端赎。容与否?望批覆!”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孙云凤43首附杂作十二首
「湖楼请业图」有其画像:“其在柳下姊妹偕行者,湖楼主人孙令宜臬使之二女云凤、云鹤也;……”
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云凤二十七岁,收为弟子。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四月第一次湖楼会,女弟子孙碧梧邀女士十三人,大会于湖楼,各以诗昼为贽,孙云凤、王玉如、孙云鹤、徐裕馨、张秉彝、汪妽、汪妕、钱琳等到会。第二次西湖诗会,为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春。到会七人,孙云凤、孙云鹤、徐裕馨、钱琳、潘素心、梧桐、袖香。女弟子潘素心曾自注:先生论诗以孙碧梧为首,以素心为次。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九)有录。
金逸,字纤纤,江苏长洲(苏州)人,诸生陈基妻。撰《瘦吟楼诗稿四卷》,袁枚撰墓志铭。金纤纤以其对袁诗的领解,被袁枚称为闺中三大知己之一。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二九):金纤纤女子诗才既佳,而神解尤超。或问曰;“当今诗人,推两大家,袁、蒋并称,何以袁诗远至海外,近至闺门,俱喜读之,而能读蒋诗者寥寥?”纤纤曰:“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皆正声也。然人多爱听金,石、丝、竹,而不甚喜听匏,土、革,木。于试操此意,以读两家之诗,则任、沈之是非,即邢、魏之优劣矣。”人以为知言。纤纤又语其郎君竹士云:“圣人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余读袁公诗,取《左传》三字以蔽之曰:‘必以情。’古人云:情长寿亦长。其信然耶?”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七○):吴门多闺秀,近又得……金纤纤逸《和同人集耘勉斋》云:“绿绮携来横膝上,夜凉弹醒水仙花。”《病起》云;“鹦鹉不知人病久,朝朝楼上唤梳妆。”又,《赠某女士》云:“谢家飞絮苏家锦,如此才真未见来。”余以为此句是纤纤自道。
《随园女弟子诗选》第二卷金逸77首附四首别人所作
「湖楼请业图」有其画像:“…执团扇者,姓金名逸,字纤纤,吴下陈竹士秀才之妻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四)有录。
乾隆五十七年(1792)春,袁枚初识金逸于苏州虎丘,时金逸二十四五岁。乾隆五十八年(1793)春,金逸拜袁枚为师。一个月后,金逸病逝,袁枚为其作墓志铭。也有一说,乾隆六十年(1795),袁枚八十岁,因子婚娶,出游东南山水,曾经过访金逸,受其执蛰之澧。袁枚以之与席佩兰、金逸并列,许为「闺中三大知己」注:金逸、王倩,先后嫁秀才陈竹士
骆绮兰字佩香,号秋亭,江苏句容(镇江)人,龚世治妻。撰《听秋轩诗集六卷》,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金陵龚氏刊本。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三六):句容骆氏,相传为右丞之后,故大家也。有秋亭女子名绮兰者,嫁于金陵龚氏,诗才清妙。余《诗话》中录闺秀诗甚多,竟未采及;可谓国中有颜子而不知。辛亥冬,从京口执讯来,自称女弟子,以诗受业。《游西湖》云:“渺渺平湖漠漠烟,酒楼斜倚绿杨前。南屏五百西方佛,散尽天花总是莲。”《春闺》云:“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云根山馆题壁》云:“寂寂园林日未斜,一庭红影上窗纱。主人难免花枝笑,如此开时不在家。”《对雪》云:“登楼对雪懒吟诗,闲倚阑干有所思。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四首一气卷舒,清机徐引,今馆阁诸公能此者,问有几人?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四○):余今岁约女弟子骆绮兰,同游西湖。余须看过梅花方出行,而绮兰约女伴先往;及余到湖楼,则已先一日归矣。见壁上题诗,咏《秋灯》云:“独坐影为伴,闲窗对短檠。照人虽冷淡,观我自分明。焰小知风急,光寒避月盈。欲挑还住手,无语听残更。”《秋扇》云;“暑消新雨后,人困晚凉天。”余爱其清妙,即手录以归。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一一):今年二月,余小住真州,京江女弟子骆佩香迟余不至,寄诗云:“柳外江波绿泼醅,高楼延倚首频回。心怜春雨花朝过,目盼先生桂楫来。新作羹汤储夕膳,旧眠吟榻扫尘埃。真州底事勾留久?不到寒闺举酒杯。”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六七):骆佩香孀居后,咏《月》云:“不是嫦娥甘独处,有谁领袖广寒宫?”余喜其自命不凡,大为少妇守寡者生色。
另见《历代妇女著作考》附录89页中有:《听秋馆闺中同人集》骆绮兰编。闺中同人,为江珠、毕汾、毕慧、鲍之兰、鲍之蕙、鲍之芬、周沣兰、卢元素、张蕴、潘耀贞、侯如芝、王琼、王倩、王怀香、许德馨、秦淑荣、叶毓珍、唱和之作、及书札。有骆绮兰序。见下:
骆绮兰序曰:女子之诗,其工也,难于男子。闺秀之名,其传也,亦难于才士。何也?身在深闺,见闻绝少,既无朋友讲习,以沦其性灵;又无山川登览,以发其才藻。非有贤父兄为之溯源流,分正伪,不能卒其业也。迄于归后,操井臼,事舅姑,米盐琐屑,又往往无暇为之。才士取青紫,登科第,角逐词场,交游日广;又有当代名公巨卿,从而揄扬之,其名益赫然照入耳目。至闺秀幸而配风雅之士,相为倡和,自必爱惜而流传之,不至泯灭。或所遇非人,且不解咿唔为何事,将以诗稿覆酰瓮矣。闺秀之传,难乎不难。且难之中,又有不同者。兰自从先君学诗,垂发时,即解声律。及长,适龚氏。值家道中落,与夫子辍吟咏,谋生计;继又以孀居持门户,从扬州僦居丹徒之西。老屋数椽,秋灯课女,以笔墨代蚕织,固食贫者之常也。厥后索诗画者日益乘,或见兰之诗而疑之。谓听秋轩稿,皆倩代之作。兰赋性粗豪,谓于诗不能工,则诚歉然自惭。谓于诗不能为,则颇奋然不服。间出而舆大江南北名流宿学觌面分韵,以雪倩代之寃,以杜妄人之口。师事随园、兰泉、梦楼三先生,出旧稿求其指示差缪。颇为三先生所许可。世之以耳为目者,敢于不信兰,断不敢不信随园兰泉梦楼三先生也。于是疑之者息而议之者起矣!又谓妇人不宜作诗,佩香与三先生相往、还,尤非礼。兰思三百篇中,大半出乎妇人之什,葛覃卷耳,后妃所作;采蘩采苹,夫人命妇所作;鸡鸣昧旦,士妇所作。使大圣人拘拘焉以内言不出之义绳之,则早删而逸之矣。而仍存之于经者,何哉?随园兰泉梦楼三先生苍颜白发,品望之隆,与洛社诸公相伯仲,海内能诗之士,翕然以泰山北斗奉之,百世以后,犹有闻其风而私淑之者。兰深以亲炙门墙,得承训诲,为此生之幸。谓不宜于三先生追随赠答,是谓妇人不宜瞻泰山仰北斗也。为此说者,应亦哑然自笑矣。夫不知其人之才而疑之者私,明知其人之才而议之者刻,私与刻皆非醇厚君子之用心也。兰年四十有二矣!近日流览内典,游心虚无,作归道图以自勖。毁誉之来,颇淡然于胸中,深悔向者好名太过,适以自招口实。但结习未除,每当凉月浸帘,焚香默坐,时于远近闺秀投赠之什,犹记忆不能忘。披诵一遍,深情厚意,溢于声韵之外,宛然如对其人。因裒而辑之,以付梓人。使蚩蚩者知巾帼中未尝无才子,而其传则倍难焉。彼轻量人者,得无少所见多所怪也。兰编是集,既自伤福命不如同人,又窃幸附诸闺秀之后而显矣。嘉庆丁巳秋,句曲女史佩香骆绮兰识。
《随园女弟子诗选》第三卷骆绮兰43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七)有录,中摘墨林今话:中岁皈心净业深于禅理。
(1791)乾隆辛亥五十六年始列入门墙 江苏镇江 骆绮兰嫁士子龚世治 绮兰,
《湖楼请业图》有像:其飘带佩兰而立者,句曲女史骆绮兰也。
张玉珍,字蓝生,一字韫山,又字清河,江苏华亭人,张梦喈三女,太湖金瑚妻。九岁即工诗。撰《得树楼集》、《晚香居诗钞四卷词二卷》。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二六):秋霜初下,木叶未凋,而浮萍先悴。松江张梦喈之女玉珍有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虽眼前景,无人道过。又《赠归燕》云;“空巢为汝殷勤护,重到休迷故主楼。”真仁人之言。玉珍嫁太仓秀才金瑚,有孝子之称。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张玉珍35首
「湖楼请业图」有其画像:“把卷对坐者,太仓孝子金瑚之室张玉珍也;”(1794)乾隆甲寅五十九年三月,拜见袁枚,执弟子之礼。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一)有录。
廖云锦,字蕊珠,号织云,又号锦香居士,江苏青浦人,廖右檀次女,华亭马姬本妻,善丹青,工画山水,兼精花卉翎毛,撰《仙霞阁诗草》、《织云楼诗稿》。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三七):余第五女,嫁六合汪氏,家信来云:松江廖织云女史,汪氏戚也,索余{诗话},愿来受业。余问其门楣,方知是合肥令廖古檀之女,素以诗画擅长,嫁马氏而寡。古檀有《盥香轩诗话》。故是风雅门风。以画册见贻。题《白桃花》云;“五更风雨惜秾春,晓起看花为写真。双颊断红浑不语,可怜最是息夫人。”《杏花》云:“社后春将闹,风吹蕊欲肥。美人帘外立,初试水红衣。”织云札来云:其表姊徐磬山庄焘,亦工诗画,爱随园诗,有私淑之心。何松江闺秀之多,而老人佛缘之广耶?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廖云锦13首
「湖楼请业图」有其画像:“凭几拈毫,若有所思者,松江廖明府之女云锦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五)有录,中摘墨林今话:织云故一豪杰女公子,生平屡散千金不自为计,乃以贫老依其戚于闽南而没,是可叹也!
孙云鹤,字兰友,一字仙品,浙江钱塘人,观察孙春岩女,云凤妹,金玮妻。工诗善画。撰《听雨楼词二卷》。
《随园诗话》卷十(二三):碧梧即孙云凤,和余留别诗者。有妹兰友,名云鹤,亦才女也。咏指甲作沁园春云;“云母裁成,春冰碾就,裹住葱尖。忆绿窻人静,兰汤悄试;银屏风细,绛蜡轻弹。爱染仙葩,偶调香粉,点上些儿玳瑁斑。支颐久,有一痕钩影,斜映腮间。摘花清露微粘,剖绣线,双虹挂月边。把霓裳暗拍,代他象板;藕丝自雪,掐个连环。未断先愁,将修更惜,女伴灯前此并看。消魂处,向紫荆花上,故逞纤纤。”
《随园诗话》卷十四(一○一):仁和高氏女,与其邻何某私通。女已许配某家,迎娶有日,乃诱何外出,而自悬于梁。何归,见之大恸,即以其绳自缢。两家父母恶其子女之不肖,不肯收殓。邑宰唐公柘田,风雅士也,为捐赀买棺而双瘗之;作四六判词,哀其越礼之无知,取其从一之可悯。城中绅士,均为赋诗。余按此题着笔,褒贬两难。独女弟子孙云鹤诗最佳。词曰:“由来情种是情痴,匪石坚心两不移。倘使化鱼应比目,就令成树也连枝。红绡已结千秋恨,青史难教后代知。赖有神君解怜惜,为营鸳冢播风诗。”后四句,八面俱到,尤为得体。……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孙云鹤18首附杂作五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有录:中摘墨林今话:年未三十卒。
「湖楼请业图」有画像:其在柳下姊妹偕行者,湖楼主人孙令宜臬使之二女云凤、云鹤也;
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拜袁枚为师,时年二十三四岁。
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四月第一次湖楼会、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春第二次西湖诗会均到会。
陈长生,浙江杭州人,字秋谷,一字嫦笙,太仆寺陈兆仑之孙女,陈端生之三妹,嫁广西巡抚叶绍楏(字琴柯),其官至广西布政使擢广西巡抚。(是故陈文述在其《西泠闺咏》中谓长生“福慧双修之巡抚夫人”)。长生撰《绘声阁初稿一卷续稿一卷》,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刊本。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二一):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其长媳长生,吾乡陈句山先生之女孙也。《春晓》云:“翠幕沉沉不上钩,晓来怕看落花稠。纸窗一线横斜裂,又放春风入画楼。”《太真春睡图》云:“秘殿春寒倚绣茵,君前底事效横陈?马嵬更有长眠处,也傍梨花一树春。”《寄外》云:“弱岁成名志已违,看花人又阻春闱。两上春官;以回避不得与试。纵教裘敝黄金尽,敢道君来不下机?”“频年心事托冰纨,絮语烦君仔细看。莫道闺中儿女小,灯前也解忆长安。”《春日信笔》云:“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闻鹦鹉说,风筝吹落画檐西。”《春园偶赋》云:“卖饧声里日初长,春满闲庭花事忙。楼外软风莺梦暖,篱边疏雨蝶衣凉。碧桃重似垂头睡,红药残如半面妆。看尽韶光应不倦,题诗长倚小回廊。”其佳句,如:《硖石道中》云:“树远作人立,山深疑雨来。”《春夜》云:“湿云压树暝烟重,淡月入帘花气幽。”《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余旧咏《西施》,有云:“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自道得题之间,载入集中。今读陈夫人《题“捧心图”》云:“眉锁春山敛黛痕,君王犹是解温存。捧心别有伤心处,只恐承恩却负恩。”与余意不谋而合。
……
陈夫人之妹淡宜,亦工诗。《都中寄姊》云:“钨原分手隔天涯,风雨联床愿尚赊。两地空烦诗代简,三春只有梦还家。病多渐识君臣药,别久愁看姊妹花。他日相思劳远望,五云深处是京华。”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陈长生10首或说十六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一)有录。
严蕊珠,字绿华,江苏元和人,诸生严家绶女。撰《露香阁诗存》。嘉庆八年(1803)癸亥写刻本。蕊珠以其诗之博雅,被袁枚认作其闺中之三大知己之一。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五八):近时闺秀之多,十倍于古,而吴门为尤盛。兹又得松陵严禄华蕊珠女士《春日杂咏》云;“帘锁炉香尽日垂,曲栏低亚坐题诗。慈亲指点桃花笑,忆否当年酿面时?”“如烟小雨润苔衣,花坞风酣蛱蝶飞。最是无情堤畔柳,绾将春至放春归。”《新秋》云:“凉披薤簟卷帘迟,鹦鹉催成《白雪》诗。怪底凭栏鱼忽聚,鬓花倒影入清池。”……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四一)吴江严蕊珠女子,年才十八,而聪明绝世,典环簪为束惰,受业门下。余问:“曾读仓山诗否?”曰:“不读不来受业也。他人诗,或有句无篇,或有篇无句。惟先生能兼之。尤爱先生骈体文字。”因朗背《于忠肃庙碑》干余言。余问:“此中典故颇多,汝能知所出处乎?”曰:“能知十之四五。”随即引据某书某史,历历如指掌。且曰:“人但知先生之四六用典,而不知先生之诗用典乎?先生之诗,专主性灵,故运化成语,驱使百家,人习而不察。譬如盐在水中,食者但知盐味,不见有盐也。然非读破万卷、且细心者,不能指其出处。”因又历指数联为证。余为骇然。因思虞仲翔云:“得一知己,死可无恨。”余女弟子虽二十余人,而如蕊珠之博雅,金纤纤之领解,席佩兰之推尊本朝第一:皆闺中之三大知己也。蕊珠扶其母夫人出见,年六十二岁矣。白发飘萧,呼余为伯父。余愕然。夫人曰:“伯父抱我怀中,赐果,而忘记乎?”询之,乃李玉洲先生之女孙,余尝住其家故也。记抱时夫人才四岁耳。方知人果寿长,便有呼彭祖为小儿之意。满座为之冁然。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严蕊珠27首
「湖楼请业图」有其像:稚女倚其肩而立者,吴江李宁人臬使之外孙女严蕊珠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八)有录:摘西泠闺咏:年幼工诗世推国色未嫁而夭。
乾隆五十九年(1794),袁枚吴江看望李凤梧,其女蕊珠年约十八九岁,袁收为弟子。蕊珠两年后病逝。
钱林,浙江杭州,福建布政使钱琦之女,干嘉间杭州名画家钱杜之妹,字志枚,号东生,斋名蕙露杜烟兰风桂月轩,花笑轩,喜三福斋等,适仁和汪湖。从其兄杜习诗,又从钱东习花卉,颇得两兄之美,尝集武林闺秀组诗画会于西湖之宝石山庄,一时称盛。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四):钱林,字昙如,吾乡玛沙先生之幼女也,年未及笄。《偶成》云:“独坐西窗下,萧萧雨不成。芭蕉三两叶,多半作秋声。”《落花》云:“觅路乍迷三里雾,含情如怨五更风。”皆佳句也。昙如生时,家中梦有严大将军来,及坠地,娟好妍静,兆乃大奇。……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钱琳10首
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四月第一次湖楼会、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春第二次西湖诗会,均到会。
「湖楼请业图」有像:披红褕而若与之言者,福建方伯沙先生之季女钱林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九)有录。
王玉如(原籍云南),浙江杭州,孙嘉乐之妾,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王玉如5首
(1789)乾隆己酉五十四年拜袁枚为师,时年三十余岁。
参加第一次湖楼诗会。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九)有录。
陈淑兰,字蕙卿,江苏江宁人,诸生邓宗洛妻,撰《化凤轩诗稿》。乾隆癸卯四十八年冬(1783),时袁枚六十八岁,淑兰或即为袁枚第一位女弟子。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六十):余在桂林,淑兰女弟子偶过随园,题壁见怀云:“为访桃园偶驻车,仙云何处落天涯?喜看几笔籫花字,犹领春风护绛纱.”“几度蒙招未得过,居然人似隔天河.(偷公考句)非关学得嵇康懒,半为风多半病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七六):金陵闺秀陈淑兰,受业随园,绣诗见赠云:“侬作门生真有幸,碧桃种向彩云边.”
《随园诗话》卷六(一○六):邓英堂秀才偕妻陈淑兰,各画兰竹数枝,赠毛俟园广文。毛谢以诗,曰:“闺中清课剪冰纨,夫写筼筜妇写兰。料得图中爱双绝,水精帘下并肩看。”未几,英堂无故自沉于水。越三月,淑兰殉夫自缢。毛追忆诗中“双绝”二字、“水精帘”三字,早成诗谶,叹悔莫及。余作《陈烈妇传》,兼梓其诗。
《随园诗话》卷三(二○):江州进士崔念陵室许宜媖,七岁《玩月》云:“一种月团圆,照愁复照欢。欢愁两不着,清影上阑干。”其父叹曰:“是儿清贵,惜福薄耳!” 宜媖不得于姑,自缢死。其《春怀》云:“无穷事业了裙钗,不律闲拈小遣怀。按曲填词调玉笛,摘诗编谱入牙牌。凄凉夜雨谋生拙,零落春风信命乖。门外艳阳知几许,兼花杂柳鸟喈喈。”《寄外》云:“花缸对月相怜夜,恐是前身隔世人。”进士已早知其不祥,解环后,颜色如生。进士哭之云:“双鬟双绾娇模样,翻悔从前领略疏。”崔需次京师,又聘女鸾媖为妾。崔故贫士,归来省亲,媖之养父强售之于某千户,媖不从,诡呼千户为爷,而诉以原定崔郎之故。千户义之,不夺其志,仍以归崔。媖生时,母梦凤集于庭。崔赠云:“柳如旧皱眉,花比新啼颊。挑灯风雨窗,往事从头说。”崔有《灌园余事》一集,载宜媖事甚详。陈淑兰女子阅之,赋诗责崔云:“可惜江州进士家,灌园难护一枝花。若能才子情如海,争得佳人一念差?”“自说从前领略疏,阿谁牵绕好工夫?宜媖此后心宜淡,莫再人间挽鹿车。”呜呼!淑兰吟此诗后十余年,亦缢死,可哀也!然宜媖死于怨姑,淑兰死于殉夫:有泰山、鸿毛之别矣。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陈淑兰27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三)有录。
王碧珠字绀仙,苏州人,汪谷侧室。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录王碧珠诗八首或说7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二)有录。
朱意珠字宝才,苏州人,汪谷侧室。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录朱意珠诗六首。
鲍之蕙,字茴香,江苏丹徒人,征士鲍皋次女,同知张铉妻。撰《清娱阁诗钞六卷》,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刊本。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三九):鲍步江之女茴香居士,名之蕙,适丹徒张翊和,合刻《清娱阁集》,丐余为序。舸斋游广陵,鲍寄云:“秣陵僧院广陵船,几日游踪附彩笺。怀渴得梅浓较酒,诗狂乘兴乐于仙。二分新月扶残醉,四美佳辰媚少年。珍重宵深风露冷,征衫多半未装绵。”张和云:“卅载休言岁月虚,缥缃差拟茂先车。鬓丝理为茶烟湿,眉妩成从墨沈余。到处胜游常背汝,得来佳句转先余。何年始践诛茅愿?同向湖山赋遂初。”又,《即事》云;“夜雨催归直到明,草痕新与涨痕平。朝曦十里空潆路,双橹飞如小燕轻。”二人才调相匹,故知秦嘉、徐淑,不得擅美于前。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四鲍之蕙14 首
「湖楼请业图」有像:持钓竿而山遮其身者,京江鲍雅堂郎中之妹,名之蕙,字芷香,张可斋诗人之室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三)有录。
王倩,字雅三,一字梅卿,浙江山阴人,永定兵备道王谋文次女,吴县诸生陈基继妻。工文善画。撰《寄梅馆诗钞》、《问花楼诗钞七卷》、《洞箫楼诗词》等。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三七)山阴王梅卿女子,能诗,精音律。自伊父被议殁后,茕茕无依。余虑名门之女,竟至流落,故认为继女,而教陈竹士秀才聘为继室。合卺后,子固、叔姬双双归宁。梅卿献诗,情词悱侧。并云:“俟干阿奶百年之后,愿持三年之服。”余感其天良,为之泪下。诗曰:“等闲扶上碧云端,得遂依依膝下欢。风力尽催花絮堕,日光能破雪冰寒。回生法试慈悲大,入骨恩深报答难。愿化衔环双喜鹊,为爷百岁报平安。”梅卿有诗稿百余首,余选其尤佳者,交梓人刊入《闺秀集》中。竹士两娶才女,先纤纤,后梅卿,亦奇!梅卿初名雅三。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五○):梅卿与竹士别后寄余诗云:“一春邗上侍清游,赏尽名花扫尽愁。明月招人骑白鹤,轻风先我别红楼。无端小病孤清兴,寄父原约送至苏州,以病不果。独唱骊歌上钓舟。拟遣梦魂随膝下,奈他潮水不西流。金陵在江之东。”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录其诗六十九首,词一首或说42首
注:金逸、王倩,先后嫁秀才陈竹士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六)有录,摘正始集:梅卿与纤纤先后为竹士妇,倘同时角技正不知谁为胜负。
张绚霄,字霞城,一字望湖,江苏吴县人,湖广总督镇洋毕沅妾,撰《四福堂藁一卷》、《绿云楼诗编》。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有名无诗。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一)有录。
注:张绚霄、周月尊皆为尚书毕沅之妾,
毕慧,字智珠,号莲汀,江苏太仓人,宫保毕沅女,陈曝妻,撰《远香阁吟草》。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皆列名而未见其诗。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一)有录:中摘正始集:智珠踏青词有“一样春风弄颜色,桃花含笑柳含愁”句人争传诵。
卢元素,字鹤云,号静香居士,小字淑莲,福建侯官人,钱塘钱东妾。正始集作字净香,江苏江都人。撰《静香诗钞》。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卢元素22首
「湖楼请业图」之后,又有续图,女弟子卢元素附焉。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七)有录,中摘正始集:静香与骆佩香倡和齐名,一时有女卢骆之号,画亦相埒。
戴兰英,字瑶珍,浙江嘉兴人,嫁袁知,钱唐袁恩母。撰《瑶珍吟草》。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戴兰英20首
「湖楼请业图」有像:侍老人侧而携其儿者,吾家侄妇戴兰英也。儿名恩官。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二)有录。
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春,曾于阳羡官署谒见袁枚,其后十四年,乙卯六十年(1795)袁枚八十大寿,始再度拜谒,自称女弟子。
屈秉筠,字宛仙,江苏常熟人,赵同钰妻。撰《韫玉楼诗四卷词一卷》,嘉庆十六年刊本,首有小像及宛仙自赞。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有名无诗。
「湖楼请业图」有像:隅坐于几旁者,虞山屈宛仙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二)有录,曾有《蕊宫花史图》为谢翠霞、屈婉仙、言彩凤、鲍遵古、屈婉清、叶苕芳、李餐花、归佩珊、赵若冰、蒋蜀馨、陶菱卿、席佩兰作画。
许德馨里籍不详,有说是江苏江都人。待考。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五、卷六皆有名而无诗。
归懋仪,字佩珊,江苏常熟人,巡道归朝熙女上海李学璜妻。撰《绣余续草一卷》道光三年癸未(1823)刊本。另《绣余续草五卷》、《绣余再续草一卷》、《绣余三续草一卷》、《绣余四续草一卷》、《绣余五续草不分卷》、《听雪词一卷》、《绣余余草尺牍诗余不分卷》、《二余草》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三六):松江李砚会刻其亡姊一铭心敬及子妇归懋仪佩珊二人诗,号《二余集》,曹剑亭给谏为之作序。一铭嫁常熟归氏,早卒;懋仪乃一铭所生,仍归李氏。集中《晚眺》云:“垂柳斜阳外,如眉媚态生。因怜双黛薄,羞对远山横。”懋仪《赠玉亭四姑于归》云:“闻道云英下九天,翠蛾新扫倍生妍。定知茂苑无双士,始配瑶华第一仙。玉镜晓妆花并笑,金樽夜泛月同圆。征兰他日符佳梦,应见云芝茁玉田。”“咏絮清才拟谢家,神争秋水貌争花。鸡晨问寝常携手,雨夜联诗共品茶。君在潇湘吟水月,我归江海玩烟霞。萍踪重聚知何日?回首乡关感岁华。”《夜泊》云:“旷野秋清夜寂寥,明星几点望迢遥。双轮历碌才停响,又向江头听暮潮。”《送粮艘出海》云:“无事量沙成万斛,但闻挟纩遍三军。”雄伟绝不似闺阁语。……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亦列名而未见诗。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三)有录。
吴琼仙,字子佩,一字珊珊,江苏震泽人,吴义伦女,待诏徐达源妻。撰《写韵楼诗集五卷》,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另《双巢翡翠阁小扎二卷》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吴琼仙41首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五)有录,中摘苏州府志:少入家塾不烦讲解能书善临晋唐小楷善吟咏事翁及嫡姑克尽孝敬年三十六卒。
袁淑芳字丽卿,江苏吴江黎里人,征君袁景辂女,陈燮妻。撰《拾香楼稿》。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亦列名而未见诗。
王蕙卿、里籍不详,待考。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亦列名而未见诗。
汪玉珍,字宜秋,江苏吴江,陈昌言室。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七○):吴门多闺秀,近又得…汪宜秋玉轸《中秋无月》云:“拟向嫦娥诉幽恨,昏昏月又不分明。”《雪》云:“窗外竹梢三两个,压低渐近碧栏杆。”……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三三):吴江女史汪玉轸,有诗才,《偶成》云:“夜静更阑犹未眠,熏炉香烬不生烟。且推窗看中庭月,影过东墙第几砖?”“风飘柳絮雨飘花,多少新愁上碧纱。借问过墙双蛱蝶:春光今在阿谁家?”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二一):吴江闺秀汪宜秋《春夜》诗云:“坐愁换过烛三条,才向妆台卸翠翘。只恐眠迟难早起,明朝记得是花朝。”《扫墓》云:“略慰九原思子意,今朝弱息挈孙来。病躯只恐难重到,家事从头诉一回。”《夜坐》云:“贪凉自启绿窗纱,风细炉烟缕缕斜。急把残灯遮护好,方才结得一双花。”《病起》云;“手战愈增书格弱,目昏翻厌纸窗明。不知春是何时去,绿满帘栊夏景成。”《题玉函女士小照》云:“空阶策策堕梧桐,怨笛清砧断续风。只恐嫦娥也愁绝,良宵深闭广寒宫。”宜秋家赤贫,夫外出五年,撑拄家务,抚养五儿,俱以针黹供给,而有才如此。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亦列名而未见诗。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七)有录:中摘名媛诗话:宜秋工诗善画所适不偶乃卖文以自活。
鲍印,字尊古,安徽歙县人,邵匏风之妻。着有《绿筠亭草》,正始续集着录(未见)。另有藏翰楼诗稿一卷词一卷,苏州府志着录(未见)。
《随园女弟子诗选》卷六亦列名而未见诗。
金兑字说之,号湘芷,江苏长洲人,诸生金凤翔之女。《随园八十寿言》载其祝寿诗,自注云:二二月朔日,夫子诞辰前一日也,高轩枉过,得以拜祝椿龄」。可知其亦为女门生。着有《湘芷存稿》。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四四):苏州桃花坞有女子,姓金名兑字湘芷者,诸生金风翔女也,年甫十三。有人录其《秋日杂兴》云:“无事柴门识静机,初晴树上挂蓑衣。花间小燕随风去,也向云霄渐学飞。”“秋来只有睡工夫,水槛风凉近石湖。却笑溪边老渔父,垂竿终日一鱼无。”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五一):闺秀金兑诗,已采入《诗话》矣。今又寄其母毛仲瑛谷诗来,风格清老,足见渊源有自。《新晴》云:“雨歇干林后,晴开二月天。断霞明极浦,新绿上平田。野水失溪岸,远山横暮烟。忽闻高阁外,几树已鸣蝉。”又,《春深》云:“山窗残梦破,满树落花飘。”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二十)有录。
庄焘字盘山,江苏奉贤人,娄县训导徐祖鎏之妻,着有《剪水山房诗钞》。撰《剪水山房诗钞》,乾隆五十年乙己(1785)刊本,徐祖鎏序。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三七):……织云札来云:其表姊徐磬山庄焘,亦工诗画,爱随园诗,有私淑之心。何松江闺秀之多,而老人佛缘之广耶?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二八):松江女史庄焘,廖织云之戚也。《季春归家》云:“孤帆乍卸夕阳西,青粉墙边柳线低。正是内街新雨过,郁金裙上浣春泥。”《咏牡丹》云;“几番厄雨殿春开,艳影招摇洛浦回。昨夜月明人静候,舞风疑有佩声来。”
此外,随园八十大寿,女弟子纷纷呈诗以贺,《随园八十寿言》中除录诸闺秀诗外,尚有女弟子庄焘、王静宜二人。庄焘字盘山,江苏奉贤人,娄县训导徐祖鎏之妻,着有《剪水山房诗钞》。王静宜,满洲人。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二十六)有录。
王静宜,满洲人。待考。
孙廷桢字绣墨,浙江仁和人。“杭郡诗三辑”谓‘女子为随园弟子,所谓一时红粉,俱拜门墙’。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有录。
张瑶英,字巘舟,浙江仁和人。王健庵妻,撰《绣墨斋偶吟》,嘉庆刊本。有袁枚序。凡诗五十九首。瑶瑛有《喜晤随园夫子》诗,
《随园诗话》卷十(二五):国初逸老某《赠妾》云:“香能损肺熏宜少,露渐沾花采莫频。”王健庵妻张瑶英《示儿》云:“教儿宝鸭休添火,龙脑香多最损花。”瑶英有《绣墨诗集》,余已为刊刻矣,兹再录其佳句。《送健庵》云:“纵无多路情难别,须念衰亲游有方。”《病目》云:“岂为愁多清泪落,却缘烟重午炊迟。”《偶成》云:“无梦不愁鸡唱早,有书只望雁飞过。”“荒院草删三径阔,破窗风入一灯危。”“蛛知网湿添丝急,月待云开到槛迟。”
《随园诗话》卷十(二六):戊戌春,余在杭州。两姬置酒,招女眷游西湖。瑶英以诗辞云:“呼女窗前看刺凤,课儿灯下学涂鸦。韶光一刻难虚掷,那有闲看湖上花?”既而,遣人劫之,曰:“娘子不来,怕作诗耶?”果飞舆而至,到湖心亭,书二十八字云:“酿花天气雨新晴,一片清光两岸平。最好湖心亭上望,满堤人似水中行。”
《随园诗话》卷十二(二):人人共有之意,共见之景,一经说出,便妙。盛复初《独寐》云:“灯尽见窗影,酒醒闻笛声。”符之恒《湖上》云:“漏日松阴薄,摇风花影移。”女子张瑶英《偶成》云:“短垣延月早,病叶得秋先。”郑玑尺《雪后游吴山》云:“人来饥鸟散,日出冻云升。”顾文炜《立夏》云:“病骨先愁暑,残花尚恋春。”女子孙云凤《巫峡道中》云:“烟瘴寒云起,滩声骤雨来。”沈大成《登净慈寺》云:“花气随双屐,湖光纳一窗。”姜西溟《野行》云:“桥欹眠折苇,槛倒坐双凫。”
张秉彝、张钰,浙江杭州,为秀才张静山之女。有《蒙随园先生招集湖庄》诗,亦为随园女弟子。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五七):余与吾乡柴行之同庚。十八岁时,柴与其表兄张静山见访,珊珊玉貌,彼此酣嬉,致相得也。逾年,张侍其尊人官平陆署中,离桂林二百里。余虽到广西,竟不得见。从此永诀。今年在西湖,静山之女因余系父执,与女弟子孙碧梧姊妹到湖楼相访。谈论之余,方知故一诗人也。有《病起》一首云:“风逼帘栊睡起迟,春寒无计可支持。双眉慵扫因新病,一卷丛残剩旧诗。雪霁庭梅初破冻,日长堤柳暗抽丝。年来忧思凭谁诉?独有妆台明镜知。”
第一次湖楼诗会参加者,时年二十七八岁,拜袁枚为师。
马翠燕字添香,江苏扬州。本居维扬,后寄寓京都。翠燕上随园先生书,末云:“附以涂鸦,敢求点铁,先生乐育为怀,当不挥诸门墙之外”,亦当属随园女弟子。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六四):王孔翔秀才自都中归,有添香女史马翠燕者,托其带寄手札一函,诗词三种。不料三千里外,闺阁中犹燕随园一瓣香,尤足感也。来札云,“添香家本维扬,寄居京国。性耽文史,获事才人。虽三五年华,未工染翰,而四千乡路,时切依云。盖以女子尽识韩康,黄金宜铸贾岛,每恨不获撰杖捧履,列弟子班也。郎主小山,宁海查声山之裔。扫眉窗下,许捧盘匝,问字灯前,得窥点画。犹恨小仓山远,大雅堂高,执业有心,望尘无分。谨藉双鱼之便,用申积岁之忱。附以涂鸦,敢求点铁?先生乐育为怀,当不挥诸门墙之外。谨呈旧作《鹊桥仙·七夕》词云;‘银湾斜挂,金波徐展,天上人间今夕。黄姑渚畔路迢迢,何处问支机消息? 锦屏红烛,玉窗罗袜,剩喜鹊桥不隔。青鸾休促紫云车,且良夜倍相怜惜。”
吴柔之,浙江杭州,吴小谷明府之女,适狄小同居士。据吴柔之‘湖楼送别简斋先生’云“满城女士访名师,同赋临流赠别诗”,又,其诗自注云“杭城能诗闺秀悉至湖楼赋赠别诗,侄女以抱恙未果往”。当属随园女弟子。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五二):近日闺秀能诗者,往往嫁无佳偶,有天壤王郎之叹。惟吾乡吴小谷明府之女柔之,适狄小同居士;绍兴潘石舟刺史之女素心,适汪润之解元:皆彼此唱和,如笙磬之调。小同幕游在外,吴寄云:“伊人踪迹又天涯,小别无端感岁华。千里迢遥此寒夜,一般清瘦共梅花。孤桐入爨声难辨,美玉求沽愿久赊。不为封侯缘底事,纪游诗卷向谁夸?”小同答之,有“几行新句机中锦,一瓣幽香雪后花”之句。潘《寄外》云:“瘦影新痕杨柳枝,杏花十里送春时。须知吟咏无闲笔,那向妆台更画眉。”《哭姊》云:“彩笔长辞咏絮人,砚池妆阁久生尘。瑶阶明月空如水,更有何人立满身?”俱一时传诵。
吴蕙,《历代妇女著作考》(页码244)中有三人,一字兰质,江苏吴江人,吴汉槎女孙,诸生费定烈妻;二字静香,江苏吴县人,学正蒋锡琳妻;三字蕴芬,浙江钱塘人。监生吴震麟女,青浦陆我嵩妻。《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十四)也有对吴慧蕴芬的介绍。未见是袁枚女弟子之说。待考。
周月尊,江苏太仓,与张绚霄、皆为尚书毕沅之妾。
《随园诗话》卷二(二五):河南抚军毕秋帆先生篷室周月尊,字漪香,长洲人也。酷嗜文墨,礼贤下士。咏《水仙》云:“影疑浮夜月,香不隔帘栊。”《偶成》云:“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秋云散处多。”夫人还吴门,先生七夕寄诗云:“汴水吴山同怅望,今宵两地拜双星。”
《随园诗话》卷二(二九):余画《随园雅集图》,三十年来,当代名流题者满矣,惟少闺秀一门。慕漪香夫人之才,知在吴门,修札索题,自觉冒昧。乃寄未五日,而夫人亦书来,命题《采芝小照》。千里外,不谋而合,业已奇矣!余临《采芝图》副本,到苏州,告知夫人,而夫人亦将《雅集图》临本见示,彼此大笑。乃作诗以告秋帆先生曰:“白发朱颜路几重?英雄所见竟相同。不图刘尹衰颓日,得见夫人林下风。”
周星薇,浙江杭州。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二一):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方伯次媳周星薇,亦工吟咏,少年早夭,以故诗多失传。仅录其《悼鹦鹉》云:“羽毛才就惨奇霜,敲断银环恨渺茫。连日诵经知有意,昨宵说梦已非祥。绿衣原自藏金屋,丹诏何年下玉皇?应伴飞琼充鸟使,彩霞深处任回翔。”
陈淡宜,浙江杭州,亦工诗。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二一):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陈夫人(陈长生)之妹淡宜,亦工诗。《都中寄姊》云:“钨原分手隔天涯,风雨联床愿尚赊。两地空烦诗代简,三春只有梦还家。病多渐识君臣药,别久愁看姊妹花。他日相思劳远望,五云深处是京华。”
徐秀芳 江苏吴江黎里人,徐蟾女,秀水国学生李大成妻。秀芳早慧,承父教,与妹彩霞刺绣,暇日事吟咏。秀芳临没,悉以诗稿投炉中曰:薄命人无留此为后人笑也。今遗诗不及十之一云。撰《秀芳遗诗》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三五):吴江多闺秀。徐秀芳,彩霞,山民堂姊也,俱归李氏,以姊妹为妯娌,唱酬无虚日,惜皆早卒。山民仅记秀芳《重九》云;“满帘秋色正重阳,懒去登高倚绣床。旧日愁怀尽抛却,近时诗思已全荒。庭梧叶落寒初动,篱菊花开晚更香。一卷残书聊自遣,消闲此外别无方。”彩霞《读秀芳姊遗稿》云:“一卷丛残稿,蹉跎录未成。开缄双落泪,看杀不分明。”……
高淡仙待考。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高淡仙 〕《咏小青》云:‘多谢檀郎能瘗玉,芳魂流落圣湖边。’”
张玉梧,江苏松江。待考。
曹次卿,刘霞裳秀才之室, 《湖楼请业图》有像:其手折桃花者,刘霞裳秀才之室曹次卿也。
陈令嘉待考。
陶庆余,长洲,嫁大司马彭公孙希洛,年二十二而亡。有《琼楼吟》行世。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婢去》云;“院从汝去长青苔,小榻香消午梦回。不觉疏帘摇树影,风前误认摘花来。”---随园诗话 卷七 一一见注
黄桢待考。
叶令仪,字淑君,浙江临安人,叶佩荪长女,钱慎妻。卒年三十二。撰《花南吟榭草一卷》,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刊本。弟叶绍楏叶令仪,字淑君,归安人。佩荪长女,钱慎室。有《花南吟榭遗草》。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七(十八)有录:摘吴兴诗话:令仪诗笔深婉善于言情以羸疾卒。
葛秀英,字玉贞,江苏句容人,无锡秦鏊妾。撰《淡香楼诗词草三卷》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四六):吴下女子葛秀英,字玉贞,秦澹园鏊之篷室,母梦吞梅花而生,幼时有老尼见而惊,曰:“此青玄宫道贞女也。”劝其出家,父母不许。及长,适秦秀才,二年而卒,年才十九。秦为刻其《澹云楼诗》。《春夜》云:“碧罗衫子怯余寒,花向闲阶带月看。我与嫦娥原约定,不教辜负好阑干。”又有句曰:“人间尽是埋忧地,除却蓬莱莫寄身。”味其词,其超凡而去宜也。尤长于词,《咏杨花·减字木兰花》云:“柳棉如许,搅碎春魂飘泊去。风约萍开,一半相逢在水涯。漫天飞舞,帘外斜阳粘忽住。咏絮无才,孤负东风为送来。”《听雨桂殿秋》云:“衣袂冷,上高楼,繁云遮断碧山头。小窗独坐听秋雨,荷叶芭蕉各自愁。”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三十三)有录。
钱孟钿,字冠之,号浣青,江苏武进人,尚书钱维城女,巡道崔龙见妻,撰《浣青诗草八卷》,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写刻本。另《鸣秋合籁集》。
《随园诗话》卷五(五五):钱稼轩司寇之女,名孟钿。嫁崔进士龙见,为富平令。岩侍读从长安归,夫人厚赠之。严问:“至江南,带何物奉酬?”曰:“无他求。只望寄袁太史诗集一部。”其风雅如此。因诵其五言云:“啼鸟空绕树.残梦只随钟。”有浣青集行世.其号浣青者,欲兼浣花、青莲而一之也。夫人通音律,常在秋帆中丞座上,听客鼓琴,曰:“角声多,宫声少,且多杀伐之音。何也?”问客,果从塞外军中来.余庚申夏,乘舟北上,遇稼轩南归,---时未中状元也.---见其手抱幼女,才周晬。今四十八年矣,在杭州见夫人,谈及此事。夫人笑云:“所抱者,即年侄女也。”余故题其诗册有云:“而翁南下赋归欤,值我新婚北上初。水面勿勿通数语,怀中正抱女相如.”
《随园诗话》卷十(二三):闺秀少工七古者:近惟浣青、碧梧两夫人耳。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五(十四)有录:赞其诗品,并注:嘉庆十一年十月卒,六十有八。
袁机,字素文,浙江仁和人,袁枚女弟,如阜绎祖妻。撰《素文女子遗藁一卷》,袁枚三妹.由父亲做主嫁给江苏如皋高八之子,此人乃无赖,百般折磨袁机.还不许她作诗,后袁机由父亲接回杭州。袁枚隐居随园,袁机依之。
《随园诗话》卷十(三六):余三妹皆能诗,不愧孝绰门风;而皆多坎坷,少福泽。余已刻三妹合稿行世矣,兹又抄三人佳句,以广流传。三妹名机,字素文。《秋夜》云:“不见深秋月影寒,只闻风信响阑干。闲庭落叶知多少,记取朝来着意看。”《闲情》云:“欲卷湘帘问岁华,不知春在几人家?一双燕子殷勤甚,衔到窗前尽落花。”他如:“女娇频索果,婢小嫩梳头。”“怕引游蜂至,不栽香色花。”皆可诵也。遇人不淑,卒于随园。香亭弟哭之云:“若为男子真名士,使配参军信可人。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豫庭甥哭之云:“谁信有才偏命薄,生教无计奈夫狂.”“白雪裁诗陪道韫,青灯诠史侍班姑。”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十八)中录其忠孝闲雅事。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十八)有录。
袁裳,字云扶,一字秋卿,浙江仁和人,袁枚女弟,仪征汪楷亭妻,撰《盈书阁遗稿一卷》。
《随园诗话》卷十(三八):堂妹棠,字秋卿,嫁扬州汪楷亭。家颇温饱,伉俪甚笃。《咏燕》云:“春风燕子今年早,岁岁梁间补旧草。华堂叮嘱主人翁,珍重香泥莫轻扫。吁嗟乎!千年田土尚沧桑,那得雕梁常汝保?”余读之不乐,曰:“诗虽佳,何言之不祥也!”已而竟以娩难亡。又二年,楷亭亦卒。妹寄二兄香亭云:“鹏程人与白云齐,君独年年借一枝。闻道故交多及第,更怜归客尚无期。琴书别后遥相忆,雪月窗前寄所思。常对芙蓉染衣镜,堪嗟侬不是男儿。”于归扬州云:“不堪回忆武林春,娇养会为膝下身。未解姑嫜深意处,偏郎爱作远游人。”“绿杨堤畔行游子,红粉楼中冷翠帷。为问秦淮江上月,今宵照得几人归?”亡后,香亭哭以诗云:“最苦高堂念,怀中小女儿。至今传死信,未敢与亲知。书远摹多误,人稠语屡岐。调停两边意,暗泣泪如丝。”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二四):七夕诗最多。家四妹棠云:“匆匆下顾尘寰处,如此夫妻有几家?”……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五五):余四妹嫁扬州汪氏,以娩难亡。妹夫楷亭为梓《绣余吟稿》。丙辰春,见女士程友鹤云着《绿窗遗稿》,有硗岩老人序云;“其诗不在家楷亭室人之下。”余读之怃然。《咏蝴蝶》云:“东风为剪五铢衣,觅叶寻香伴亦稀。未必邻家春独好,如何偏欲过墙飞?”《冬夜》云;“帘垂小阁夜生寒,睡鸭香消漏已残。独有梅花心耐冷,一枝和月上阑干。”断句如:“柳飞三径雪,花落一庭烟。”一湾流水下孤鹜,几点远峰横落霞。”俱佳。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十八)有录。
袁杼,字静宜,号绮文,浙江仁和人,袁枚女弟,松江韩思永妻。撰《楼居小草一卷》。
《随园诗话》卷十(三七):四妹名杼,字静宜。《游鸡鸣寺》云:“苍苍烟树带斜晖,石塔层峦傍翠微.无复萧梁宫殿在,台城犹见纸鸢飞。”秋园踏月云:“蔼蔼山光映碧空,参差树影乱西风。芦花几朵明如雪,吹在横桥曲撊中。”他可诵者,如:“描花嫌纸窄,学字借书抄。”“宾鸿云作路,蟋蟀草为城。”“画阁偏闻雏燕语,乱书常被懒猫眠。”课女云:“花簪一朵休嫌少,字课三张莫厌多。”《挽葛姬》云:“断线几条犹委地,南楼一榻已生尘。”
《随园诗话》卷十(三九):余在苏州,四妹《寄怀》云:“长路迢迢江水寒,萧萧梅雨客身单.无言但劝归期速,有泪多从别处弹.新暑乍来应保重,高堂虽老幸平安.青山寂寞烟树里,偶倚阑干忍独看?”余读之凄然.当即买舟还山.四女琴姑,从妹受业.妹赠以诗云:“有女依依唤阿姑,忝为女傅教之无.欲将古典从容说,失却当年事珠。”妹嫁韩氏,生一儿,名执玉,十四岁、咏夏雨云:“润回青簟色,凉逼采莲人。”学使窦束阜先生爱之,拔入县学。未一年,得暴疾亡。目将瞑矣,忽坐起问阿母曰:“唐诗「举头望明月,」下句若何?”曰:“低头思故乡。”叹曰:“果然!”遂点头而仆。故妹哭之云:“伤心欲拍灵床问,儿往何乡是故乡?”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四(十八)有录:早寡依随园。
潘素心,字虚白,浙江会稽人,知州潘汝炯女,少詹事汪润之妻,卒年八十余。撰《不栉吟》三卷,嘉庆五年庚申(1800)刊本,另《不栉吟续刻一卷》,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刊本。又道光二年壬午(1822)重刊本,凡诗三卷,卷一卷二题滇闽存稿,卷三题劫余吟草
《历代妇女著作考》附录74页:《国朝闺秀正始集》《国朝闺秀正始续集》有其序、诗。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四四):近得鄂筠亭敏守杭州《修楔西湖诗》,首唱云:“修楔三春好,风花二月天。黄堂无底事,白发有诸贤。笔濯西湖水,花摇鹫岭烟。风光征往事,不减永和年。”一时作者如云。四十年来,风流歇绝。今年,余在湖楼,招女弟子七人作诗会。太守明希哲先生保从清波门打桨见访,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大家闺秀,与公皆有世谊,乃留所坐玻璃画船、绣褥珠帘,为群女游山之用。而独自骑马还衙。少顷,遣人送华筵二席、玉如意七枝,及纸笔香珠等物,分赠香闺为润笔。一时绅士艳传韵事,以为昔日筠亭太守所未有也。汪解元润之夫人潘素心赋排律三十韵,其曰:“欲话天台胜,西湖折简忙。传经来绣谷,设帐指山庄。云母先生座,金钗弟子行。词宗新染翰,郡伯远贻筐。白璧光如许,红裙礼未将。天当桐叶闰,闰四月。人岂竹林狂?来者七人。画舫玻璃嵌,轻簪翡翠妆。逍遥孤屿外,容与断桥旁。送别凭圆月,催归带夕阳。千秋传韵事,佳话在钱塘。”孙臬使女云凤,亦有“羲之虚左推前辈,坡老留船泛夕晖”之句。太守有十二金钗,能琴者名悟桐,能诗者名袖香,最小者名月心:会前一日,皆执贽余门。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四五):潘石舟明府,素心女子之父也,作官有惠政,诗亦清逸。摘其《市居》云:“人声春社散,月色夜航开。”《镇远》云:“头缠白布苗人语,马踏黄花使者来。”《贵阳》云:“十五洞蛮依阿画,八千里路召奢香。”《吴山》云:“江上风帆湖上酒,总输高顶坐观人。”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五二):近日闺秀能诗者,往往嫁无佳偶,有天壤王郎之叹。惟吾乡吴小谷明府之女柔之,适狄小同居士;绍兴潘石舟刺史之女素心,适汪润之解元:皆彼此唱和,如笙磬之调。小同幕游在外,吴寄云:“伊人踪迹又天涯,小别无端感岁华。千里迢遥此寒夜,一般清瘦共梅花。孤桐入爨声难辨,美玉求沽愿久赊。不为封侯缘底事,纪游诗卷向谁夸?”小同答之,有“几行新句机中锦,一瓣幽香雪后花”之句。潘《寄外》云:“瘦影新痕杨柳枝,杏花十里送春时。须知吟咏无闲笔,那向妆台更画眉。”《哭姊》云:“彩笔长辞咏絮人,砚池妆阁久生尘。瑶阶明月空如水,更有何人立满身?”俱一时传诵。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七(四)有录。
乾隆五十七年(1792)第二次湖楼会,潘素心应袁枚相招,连夜赶往杭州参加。时年二十七八岁。诗会上先生论诗以孙碧梧为首,以素心为次。
蒋心宝字宛仪。戸部侍郎蒋赐棨(戟门)孙女、秀才何大庚妻。
《湖楼请业图》有像:倚竹而立者,蒋少司农戟门公之女孙心宝也。
吴清浣,《清代女诗人研究》提到:此外,参加诗会的女弟子尚有吴清浣,清浣曾致书袁枚论诗用叠字和方法,其前称“简斋吾师宗匠文席”,后自署“女弟子吴清浣盥手谨笺”,其信函内容有涉及杭州聚会之事,其云:“西湖别后,又自夏徂秋矣。杭州酒痕,未知尚留襟上否?清浣作诗最不喜用叠字,芸窗无事,书呈吾师,以博一笑。”从此信中可知吴清浣似乎也为湖楼座上之一。但因资料有限,难以断定是否两次皆列席,吴清浣信札中并向袁枚求索诗话,其字号家世待考。可见属女弟子无疑。(参见《闺墨萃珍》吴清浣女士与随园老人论用叠字法)
汪妽,字巽为,号顺哉,秋御先生之女也。浙江杭州。
《随园诗话》卷十二(二五):杭州汪秋御夫人程慰良,咏《秧针》云:“陌旁柳线穿难定,水面罗纹刺不禁。”可谓巧而不纤。又有句云:“事从悟后言皆物,诗到工时心更虚。”真学者之言。有二女,皆能诗。长女妽,和母句云:“松留石下千年药,雨引池中二寸鱼。”次女妕云:“皓日穿窗飞野马,平池贮水数浮鱼。”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二O):汪妽,字巽为,号顺哉,秋御先生之女也。《春日山居》云:“山居无事起常迟,不断溪声雨过时。最爱学飞新燕子,帘钩低拂影差池。”《闻虫》云;“四壁乱虫鸣,闻声暗自惊。独怜秋一色,可奈月三更。叹息余如助,丁宁梦未成。可知为客者,缘尔倍关情。”《秋月》云:“古戍鸣寒柝,孤城急暮砧。”俱饶有唐音。
第一次湖楼会参加,时年二十余岁
「湖楼请业图」有像:执笔题芭蕉者,汪秋御明经之女妽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九)有录。
汪妕,浙江杭州,汪妽妹。
《随园诗话》卷十二(二五):杭州汪秋御夫人程慰良,咏《秧针》云:“陌旁柳线穿难定,水面罗纹刺不禁。”可谓巧而不纤。又有句云:“事从悟后言皆物,诗到工时心更虚。”真学者之言。有二女,皆能诗。长女妽,和母句云:“松留石下千年药,雨引池中二寸鱼。”次女妕云:“皓日穿窗飞野马,平池贮水数浮鱼。”
第一次湖楼会时年二十余岁
汪缵祖,字嗣徽,浙江仁和人,湖北巡抚汪新之女,汤燧妻。撰《侍萱吟》、《蕉雨轩吟稿》。
「湖楼请业图」有像:手折兰者,皖江巡抚汪又新之女缵祖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九)有录。
悟桐,浙江杭州, 悟桐、袖香、月心,皆为杭州太守明希哲之妾,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参加第二次湖楼诗会。梧桐时年二十出头。
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第二次湖楼诗会
袖香,浙江杭州,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参加第二次湖楼诗会。袖香时年十七八。
顾琨,江苏苏州,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何玉仙,江苏苏州,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江碧珠,江苏苏州,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尤澹仙,字素兰,号寄 湘女史,江苏长洲人。撰《晓春阁诗集》,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刊本,凡诗五十六首,词十阕
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五)有录:摘闺阁诗钞: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
张滋兰,江苏苏州,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周澧兰,字素芳,江苏长洲人,知县周兆熊女,李大桢妻。撰《浣云楼诗草》,绣谷园聚会参加人。
徐裕馨,字兰蕴,浙江钱塘人,大学士谥文穆徐本女孙,诸生程焕妻,生于乾隆三十年,卒于乾隆五十六年?,年二十七。撰《兰韫诗草四卷》。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一九):闺秀吾浙为盛。庚戌春,扫墓杭州,女弟子孙碧梧邀女士十三人,大会于湖楼,各以诗画为贽。余设二席以待之。徐裕馨,相国文穆公之孙女也,画法南田,诗吟中、晚。《即景》云:“读罢《黄庭》卷懒开,静中消息费推裁。吹灯欲禁花留影,刚卷珠帘月又来。”《暮秋》云:“寒蝶低飞月满枝,海棠红冷桂凋时。笑侬竞比黄花瘦,青女多情知未知?”《画眉》云:“柳梢枝上晓风柔,梦醒雕栏语未休。莫向碧纱窗畔唤,美人犹是未梳头。”《暮春》云:“残红片片卸檐前,树有余香蝶尚怜。士女不来芳草外,秋千犹系绿杨边。中庭风静游丝落,绣户帘垂紫燕穿。恰好送春诗未就,瑶台有妹赠云笺。”《夜雨》云:“夜雨小窗多少,春唤子规去了。起来收拾余花,又把五更风恼。”
《湖楼请业图》有像:其旁侧坐者,相国徐文穆公之女孙裕馨也。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八)有录:中摘杭郡诗续集:夜闻风声瑟瑟起,坐而叹曰:尘缘尽矣,喃喃诵辞世诗二章而逝。
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四月第一次湖楼会、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春第二次西湖诗会均到会。
蒋宛仪,江苏常熟人,文恪公女孙,诸生山阴人何大庚室。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六(十二):从随园老人学诗,称女弟子,有酬和集行世。
文/雾雾
参考书目: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袁枚《随园诗话》上、下
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钟慧玲《清代女诗人研究》
王英志《袁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