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工程匠心造:用“黑科技”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铁路建设报
《铁路建设报》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0 ,1951年8月1日成立。秉承服务企业,服务员工,宣传品牌,引导舆论的办报原则,以内容为王,深度报道为主,凸显新闻特性,传播正能量。
2019-12-25 21:26
关注

147
初冬的云南玉溪峨山县,碧空白云之下连绵起伏的群山翠绿欲滴,灿烂的阳光令人感觉温暖如春。

11月27日,位于此地的玉(溪)楚(雄)高速公路全线最长、最大、难度最高隧道——齐云隧道左幅安全顺利贯通,吸引了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卫视等媒体的关注。

ne2.jpg

庆祝隧道左洞贯通

承建齐云隧道的中铁一局五公司人,用1100多个日夜的奋战换来了这迈向胜利终点的一大步。

高水平起步——做标准化建设引领者

2016年6月,率队正在进行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项目施工的张启陵接到五公司通知,要求由他领衔,就地抽调人马组成玉楚高速公路施工筹备团队。

玉楚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和《云南省道网规划》中广昆高速联络线弥勒至楚雄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打通玉溪至楚雄的快速通道,实现玉溪、楚雄周边市县的互联互通,对推进滇中地区经济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五公司负责承建勘察试验段B1工区和TJ-5标两个标段,主要工程量为“三桥六隧”。

6月25日结束施工现场调查后,张启陵和团队随即着手前期策划、征拆数量预估、民爆用品审批手续办理及人员培训、临建及施组规划、临电及网络联系等各项准备工作。

就在当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开启全国品质工程创建工作。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响应,将玉楚高速公路列为全省品质工程创建示范线。

“铁二代”张启陵于施工一线摸爬滚打近三十载,自2010年开始独自掌舵项目。在他看来,干好一个项目,给企业创造良好经济和人才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是一个老工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以及业主中铁玉楚指挥部的要求,项目伊始班子成员就通过讨论,确定了“打造品质工程、争创鲁班奖”这一目标。

山脚下白墙红瓦的活动板房整齐划一,假山流水、凉亭长廊点缀其中,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双杠、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房等文体设施能够让员工在下班后放松身心——玉楚项目驻地虽然不大,细节却都透出精致。

在大临建设上,项目部同样“有想法”:前期策划时就通盘考虑、合理选定地址规模,集中建设和管理拌合站与钢筋加工场,向各协作队伍统一配送混凝土和钢筋产品,有效把控施工原材料质量。

钢筋加工场引进了包括智能套丝机器人、钢筋焊网机,自动剪板机,联合液压冲孔机,小导管钻孔和尖头设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在内的隧道施工用钢材成套自动化加工设备,在减少近三分之二人工投入的同时,还提升了质量和工效。以丝头加工为例,传统工艺完成60根至少要7、8个人花半天时间,如今使用自动化设备2人一小时就能搞定。

ne5.jpg

美观的齐云隧道进口

步入正在施工的下哨隧道,只见门禁系统、人机分离通道,装配式临边防护、相关标识标牌一应俱全,隧道内两管三线布设规范,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整齐停放在指定地点。

项目总工程师罗江介绍,项目及时开展整章建制工作,完成了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物资设备、试验等管理办法的制定并汇编成册。在制度落实上做到定人、定时间、定责任、定效果、明确奖罚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

“像我们这样的理念和规模,在云南公路建设行业前所未有。”对于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张启陵颇感自豪。

保安全质量——施工一线也有“黑科技”

齐云隧道全长4.53千米,双向六车道设计,隧道单幅开挖断面面积最大为168平方米,围岩软弱且具有大变形特质,地质专家对此形象称之为“见水就软、遇风就散”。

这简短的八个字,对项目却意味着巨大的施工难度和极高的安全质量风险——围岩不断变形沉降会导致隧道断面收缩,二衬由于初期支护侵入,厚度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而在承受力达到极限后,围岩将压溃初期支护,导致隧道出现坍塌。

2018年2月,根据国家交通部运输部办公厅印发的《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方案》,齐云隧道被确定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控能力提升攻关行动”在云南省的唯一试点。

以此为契机,项目成立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提升攻关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针对隧道施工中的通病问题、突出问题展开攻关行动。

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等专业院校联合开展《基于能量原理的软岩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这一科研攻关,项目部试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多次实验,摸索出以柔性支护理念降低大变形对隧道初支的危害。

“柔性支护理念的核心部件就是限阻器。”罗江掏出手机,点开一张图片说道。

记者看到,图片中是一摞摆放整齐,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格栅状铁盒。竟然是它们解决了隧道施工的大难题,这里面究竟有何玄机?

原来,限阻器这个安装在初支拱架上的“空心盒子”前期可以限制支护阻力,允许围岩和支护进行大的变形;当后期支护阻力上升,“盒子”被压实后不会对初支造成破坏。

好一个以柔克刚的“黑科技”!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采用了水压光面爆破、湿喷机械手、二衬带模注浆、衬砌钢筋卡具、水沟电缆槽移动模架等大量“四新”技术。就水沟电缆槽移动模架而言,有效克服了传统模板加固不到位,施工线形差,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ne4.jpg

湿喷机械手施工

项目部安装了隧道精准人员定位系统、VR安全体验系统、多媒体安全培训系统、隧道安全质量隐患排查系统、拌合站及试验室监控系统、隧道防坍塌监控系统、视频综合监控系统。这七大系统的后台均设置在驻地信息化室,由信息员进行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项目可及时掌握隧道施工的各项信息,利用互联网安装手机APP,推进大数据平台与项目管理系统深度融合。

其中的隧道防坍塌监控系统,以中铁物探专业人员在隧道内对沉降变形用仪器探测得出的数据作为依托,超过提前设定的警戒值后就会及时报警:如果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现场工人直接采取注浆等措施稳定围岩,等观测数据正常,预警解除后再进行施工;倘若风险过大,就迅速撤出人员和设备,并通过持续观测制定处理方案。

该套系统的应用让项目避免了不少事故的发生,其基础在于检测过程中数据通过蓝牙自动由仪器同步到检测人员手机,再通过3G或4G网络上传系统,无法在任何环节篡改。

担社会责任——以演练促成规范编写

“全体人员注意:隧道发生坍塌,立即停止作业,马上撤离!”

这是齐云隧道出口应急演练过程中的一幕。

云南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占比大,隧道地质复杂多变、风险高,且施工人员集中。2018年7月25日,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主办、中铁一局及其他相关单位承办的全省交通行业隧道坍塌先期自救演练活动应急演练在齐云隧道出口举行,以验证云南省公路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公路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以及相关部门协同作战能力,积累应急救援的实战经验。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及相关单位,全省各高速公路社会投资方,各在滇高速公路项目指挥长、中铁开投相关部门负责人、五公司相关领导等300余人参加观摩了本次演练活动,其规模堪称云南省隧道防坍塌应急演练活动历史之最。

为完成这次任务,项目将山谷间的隧道弃碴场平整,参照齐云隧道出口,按照1:1的比例修建了一段长约34米、高约7米、宽约17米的模拟隧道,并在各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提前两个月策划演练方案,聘请专业影视公司,录制和直播演练视频。

ne3.jpg

应急演练现场

演练历时1小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规定科目,取得了圆满成功。演练结束后项目部收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的表扬信,对本次演练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中铁一局展现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省厅要求项目部编写了《公路施工企业隧道坍塌救援作业技术指导手册》。目前该手册已于今年1月由交通出版社发行,并被省厅以红头发文推广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参考学习,成为云南省交通行业内的规范标准。

树核心理念——要干事“管好人”是前提

在张启陵看来,项目管理千头万绪,但一定要抓住“管人”这个核心。

项目部承担玉楚高速公路两个标段,造价加起来接近20亿元,施工和管理战线超过10千米。

如此大的体量,现场却只设置4个工点,实行技术人员负责制,由技术员对工点施工技术、生产进度、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等全面负责;项目领导班子也只有6人,只设1名生产副经理进行现场协调。

事实证明,推行“扁平化”,减少管理层级的同时让管理关口前移,较好解决了项目组织机构运转低下,对提高管理效率,乃至最终实现项目利润目标大有裨益。

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员工的学习自觉;强化导师带徒与业务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畅通项目领导与员工面对面沟通机制,让员工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生活……项目部不仅“管人”,更在育人。

开工3年来,项目培养出项目经理与后备项目经理各1人,中层后备干部8人,部门负责6人,技术主管2人,同时还向五公司机关及其他项目输送技术骨干若干。

外协队伍负责具体施工,更是落实“管人”理念的重点。

“项目部与队伍多沟通、多帮扶,平时多盯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他们干活顺畅,这样双方才能共赢。”张启陵深有体会。

拿外协队伍花费时间处理隧道内突泥涌水来说,不算产值的同时还要按窝工统计,队伍难免有怨言。项目从实际情况考虑,通过严格考核与成本测算理清队伍与项目部各自承担的费用,让队伍感受到“活没白干”。

针对隧道施工超欠挖问题,项目部及时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现场工人为节省时间,操作“少打眼,多装药”,与“多打眼,少装药”钻爆要求相违背。通过要求作业班组严格按照爆破设计用红油漆在岩面位置画出炮眼位置,同时加强装药过程监督控制,并与施工班组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进行考核奖罚,隧道超欠挖基本规避,喷射混凝土的消耗量明显减小。

ne1.jpg

隧道掌子面施工

开工三年来,项目先后获得“中国中铁安全标准化工地”“中国中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等数十项荣誉,各种奖励累计200余万元。

截至12月15日,项目已完成产值14.5亿,约占总任务量的77%。

(作者:黄斌 牛荣健 谢光德 张晓东;编辑:xl)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