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她应母校召唤,毅然选择离开舞台,回母校任教,培养黄梅戏新人。2013年,她被安庆师范大学作为人才引进,在音乐黄梅剧艺术学院黄梅戏表演专业任教。任教十余年间,她结合学生优势,因材施教,言传身授,主动舍弃休息时间,课后无偿为学生指导,把学生当做家人。她就是安庆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最美教师郭霄珍。
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郭霄珍是国家一级演员、省“十佳”演员、省“德艺双馨名家”,她主演的代表作品多次获“飞天奖”、“金鹰奖”、“安徽五个一工程奖”等,这些荣誉无不见证了她作为优秀艺人所取得的成绩。从台前到幕后,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态度。作为黄梅戏表演专业教师,她先后指导学生在省“戏曲小梅花”大赛、“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黄梅之星”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等诸多艺术大赛上获极高的奖项……
“支撑我坚持在黄梅戏艺术领域工作,很大一部分源于我对这个行业深深的热爱,我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呵护它”。从艺人走向杏坛园丁,郭霄珍直言,当时离开舞台带有许多不舍,但如今能够“润物育人”同样也非常有意义,学生对于自己而言,不仅是亲人,更是黄梅精神的传承。
在实际教学中,仅仅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还不够。因材施教是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如同一块璞玉,教师当如工匠一样,体物查貌,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将其打磨成高品质的艺术品。郭霄珍表示,除了因材施教之外,如果想要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更要“静下心来千锤百炼”,用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鲜艳的艺术之花。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爱上艺术,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在日后“千锤百炼”中甘之如饴。
由于艺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天赋的差异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后无偿为学生加课、补课成了她的常态。“郭老师是一个让人没有距离感的老师,我们的相处方式就像朋友一样,她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并以身作则。”黄梅戏表演专业2017级学生周地说。对于学生而言,她既是严格的教师又是知心的好友。
幼功作为戏曲演员的根基,最好的学龄是十二三岁。然而她面对的学生大多已经成年,甚至有很多学生是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黄梅戏的。这些客观情况给她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要尽自己所能激发学生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教导学生: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职业,也是打开人生幸福生活的一扇窗户。
“在舞台上实践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更需要有足够的热爱”。郭霄珍希望学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在大学四年里能学有所获。作为黄梅戏表演专业教师,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不忘为传统戏曲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艺术、喜欢黄梅戏。在她的公选课上,每学期都有很多学生慕名而来,这既肯定了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作为教师的深深责任感。
如今,黄梅戏已成为郭霄珍生命里的一部分,她将这份热爱付诸于行动之中。郭霄珍说:“我认为,教书育人就是上好每一节课,对学生负责,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和黄梅戏传承人。”或许,这就是她对“教书育人”最好的诠释。
记者程榕娟,通讯员邓宇、胡惠、刘露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