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聆听文物背后故事,用知识丰富精彩人生。大家好,欢迎收听第三期“国博好课”。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中,《红楼梦》是最璀璨的一颗珍珠。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也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从它问世以来,无数的文人热衷于品读它、分析它,由此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
今天的“国博好课”,请到了著名作家、红学家王蒙先生为您讲述《对红楼梦的不断发现》,听听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的感悟和理解。
“国博好课”云端听【第三期】
主讲人: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曹雪芹学会名誉会长 王蒙
主 题:对《红楼梦》的不断发现
时 长:约42分钟
相关文物欣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园图》《怡红夜宴图》
主讲人 | 王 蒙
开篇&结语配音 | 梅松松
文案&互动设置 | 刘 硕、张爽爽
音频剪辑 | 石静涛、仇 正、王 扬
听完这一课,来试试回答以下问题吧!
答题互动:
1、贾母为何不喝六安茶?
2、宝玉为什么拒绝走科举之路?
3、贾家的败落,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谢谢大家聆听,下期“国博好课”我们再会。
继续向下浏览,精彩内容在等您~
【课上“金句”】
《红楼梦》永远读不完、永远分析不完、永远发现不完。
贾宝玉拒绝科举,表现了一个宿命的悲哀、一个宿命的矛盾和一个宿命的失落。
文化危机在《红楼梦》中的表现,是非常深刻的。
【相关链接】
专家简介
摄影 | 余冠辰
王蒙先生是著名红学家,著有《红楼启示录》《王蒙活说红楼梦》《王蒙谈红说事》《王蒙陪读红楼梦》《王蒙评点红楼梦》,以及《王蒙续红楼梦》《王蒙的红楼梦》等,敢于立说,自成一家之言,被誉为新时期红学领域别具一格的评论家。
王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曹雪芹学会名誉会长。
课程内容提要
资料图
《红楼梦》诞生,即有评红和研红。清光绪年间,始有“红学”一词。20世纪20年代以后,围绕作者曹雪芹的家世考证又在知识界形成风潮,谓之“新红学”。后历经五六十年代“评红运动”、八九十年代“回归文学”的反思,21世纪之初“草根红学”也日渐繁荣。
嘉庆年间,《红楼梦》即流传海外。目前,《红楼梦》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34种语言,在152个不同篇幅的译本中,有18种语言的36个全译本。世界各地拥有上千万《红楼梦》读者。《红楼梦》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红楼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自《红楼梦》诞生,对《红楼梦》的探索和研究就呈现出发现和不断发现的文化特征。
【延伸阅读】
走近大观园,赏怡红夜宴图
《大观园图》横披,清,佚名绘,纵137厘米 横362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观园图》(局部)
《大观园图》(局部)
这幅《大观园图》取材于小说《红楼梦》的内容。作者不详。大观园是《红楼梦》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全图展现了蘅芜院、凸碧山庄、蓼风轩、凹晶馆和牡丹亭五处不同形式的建筑及以此为背景的不同人物活动场景,有“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占旺相四美钓游鱼”、“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以及“凸碧堂中秋赏月”,共绘173人。
《怡红夜宴图》,清,纵87厘米 横233.5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幅《怡红夜宴图》即是根据《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描绘的情景创作而成的。
话说到了宝玉生日那天,怡红院的丫鬟们凑份为宝玉祝寿,并请来了黛玉、宝钗、探春、李纨、宝琴、湘云,宝玉与众姐妹及袭人、晴雯、麝月、芳官、香菱,大家掷骰抽签,饮酒作乐。由宝钗开始,根据骰子掷出的数字,分别有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袭人抽签,各自签上均有一种花卉图案,题四字,下面镌刻一行小字,分别是:
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探春: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李纨:老梅,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
湘云: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麝月:荼蘼,韶华胜极,开到荼蘼花事了
香菱:并蒂,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袭人: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线上云观展】
(想要了解更多展览信息,欢迎您登陆国博官网展览专题页浏览)
【语音导览邀您听“红楼”】
开启语音导览之门:关注“国家博物馆公共教育”微信公众号,点击导航栏“语音导览”。
【相关展览】
展览: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
展期:2019/12/20启幕
(温馨提示:国家博物馆目前处于闭馆状态,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2、北3展厅
(更多展览详情以国博官网为准)【相关阅读】
登陆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在首页点击“云端国博”即可浏览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