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电视课堂”的开播,一个阵容超强的“名师天团”横空出世。尽管老师们已身经百战,但面向全市100多万中小学生在线授课还是头一遭。演播室与课室的教学条件和环境氛围截然不同,如何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隔空展示物理实验、如何做到20分钟的讲述字字珠玑……都是“名师天团”面临的新挑战。为了攻破这些难关,老师们想奇招、出妙招,亮出了各自的“独门绝技”。
广州市第六中学吴风:讲故事,编歌词,历史学习不是事儿!
说起学习历史,可让不少同学“头疼”。古今中外几千年的脉络,每个事件在历史中的影响和意义、对每个人物的评判,都需要老师细致地引导、归纳。为了让同学们快速掌握知识点,来自广州市第六中学的吴风老师就运用了“情景导入法”和“谐音记忆法”。
吴风老师备课
在讲“小农经济”的相关课程前,吴老师先给学生讲述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片段。“武松准备过景阳冈之前,吃了4斤牛肉。然而实际上,这只是文学创作。因为在古代,各朝政府都是立法禁止随意杀牛的。这种规定旨在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了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情景导入法,吴老师巧妙地引出了该节课的学习内容——小农经济,使同学们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吴风老师还编排了一些押韵的句子,比如“精耕细作,非常脆弱”、“资本主义要萌芽,商品经济要发达”。这种说唱式的谐音记忆法,使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重要的知识点。难怪有“广州电视课堂”的观众笑言,吴老师简直就是被教书“耽误”了的说唱高手!
▲吴风老师运用“情景导入法”引出课程内容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健仪:运作原理看得见,实验器材摸得着。
物理是一个尊重实验数据的基础学科。然而在网络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却无法给学生面对面展示实验。怎样才能突破器材设备和空间局限,启发学生思考、达到实验效果呢?来自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黄健仪老师有妙招!
黄健仪老师备课
在讲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时候,黄老师特意在课件中添加了许多视频、动画和透视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电器的内部运作原理,把看似复杂的电器结构拆解成简单的物理模型,方便学生理解。
同时,黄老师还把实验仪器替换成了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地铁安检处的金属探测器、家里的电磁炉等,指导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实验,探究出物理原理。这种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创新方式,使“隔空对话”式的科学实验课成为了可能。
▲黄健仪老师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讲解物理原理
广东广雅中学宋曼蕾:抑扬顿挫皆达意,轻重缓急总关情。
宋曼蕾老师是广东省特级音乐教师,在“广州电视课堂”教授音乐鉴赏课程,同时也担任学校的语言艺术辅导老师。她不仅要为自己的音乐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还要替其他老师在语言表达上严格“把关”。
宋曼蕾老师指导同事备课
宋老师说,精准和流畅是讲课的两大基本要求。老师们需要通过视听规律,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的综合展现,达到叙事、明理、传情、达意的意图。她建议老师们在录制前写好讲稿,平时多加练习,不多说一句废话;在碰到关键词句的时候,语速慢一点、语气重一点,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更加留意,将重点要点牢记于心。
经过宋老师的指导,广雅中学参加“广州电视课堂”录制的老师都能做到讲述自然流畅、知识点主次分明,在有限的录制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宋曼蕾老师帮助化学老师黄昆调整语调语速
▲经宋老师指导后,黄昆老师参加“广州电视课堂”录制
“教”与“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过程,老师教书育人,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一个人的课堂,驾驭起来并非易事。感谢“名师天团”的默默付出,使“广州电视课堂”的每一节课,浓缩的都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