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见2020年07月23日新华日报 A11版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发源地、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及拥有6000年文明史、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登上教学主楼极目远眺,2000余亩的美丽校园,树木葱茏,鲜花盛开,风景秀丽。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错落有致,环绕着波光粼粼的龙湖,还有现代感十足的摘星亭、古香古色的揽月桥,定格成一幅和谐、奋进、向上的新时代美丽画卷,谱写着徐州工程学院的光荣与梦想。
城南校区全貌
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留学生2.3万人,形成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践行使命 躬耕育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徐州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取得高级职称者600余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44人次。7名教师和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层次结构不断优化,为创新人才培养夯实了关键基础。学校注重内培外引,年均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学校持续推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为师者,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学校老师们对“师德”和“育人”最好的诠释。管理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曹杰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等。他关爱学生,甘为人梯,严谨笃学,给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成为学校一大批70后、80后教授、博士的优秀代表。
大学生活动中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徐州工程学院有一大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教研室5位女教师组成“五朵金花”教学团队,她们把三尺讲台当成人生出彩的“舞台”,致力于引导学生“志于学、乐于学”。在她们的指导下,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中屡获佳绩。近3年,学校在国家级、省级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得各级奖项近300项,其中国家二等奖2项。
年轻教师刘览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18年第二届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理科组特等奖,并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
毕业典礼
“发明达人”梁峙教授是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家,曾获首届“徐州市专利优秀发明人奖”。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潜心研究,发明申请达4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3项。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很多大学生喜欢上了发明创造。
“2018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武林老师,在学生眼中,既是严格、认真的优秀教师,又是活泼、风趣的知心朋友。她始终怀着一颗对学生的关爱之心,把希望的种子传播给每位学生。
学校还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打造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大力吸引校外高层次专家资源和区域产业优质人才资源,聘请238名院士、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走进课堂、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行业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氛围。
格物致知 笃学尚行
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始终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入践行“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理念,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五大战略,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这里有可供学子们遨游的知识海洋。学校把人才培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人才培养特色。该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国家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家级教学项目17项,江苏省品牌专业、省重点专业(类)、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项目26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多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2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城南秋色
这里有鼓励学子们创新的高端平台。学校拥有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与12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建有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拥有省级以上优秀创新团队5个;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5项、成果奖125项,新增各类授权专利1506项;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大力推进学业导师制,在教师带领下,每年300余名学生发表论文、获批专利(著作权)授权。徐州市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设在该校,近年来学校积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大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与实践先进单位”。
这里有培育学子们能力的优质资源。学校设有37个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理念最先进、规模最宏大、设计最系统、功能最齐全、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现代”思路建设的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校对接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发展,围绕徐州市六大千亿元产业建设六大专业集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匹配,在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的同时,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化和适切性。该校与包括徐工集团、维维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共建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机会。
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徐州工程学院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优质特色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启动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强化培养学院。在全校新生中遴选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学生,组建“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采取“1+3”分段培养的模式,实施小班化、混合式教学,打造学生持久的专业发展后劲和突出的开拓创新能力。另外,学校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选择权,学生大一大二时有两次专业调整机会。
健美操
学校实施大学生素养提升“五个一”工程,倡导以阅读增长知识、以音乐陶冶情操、以运动强健体魄、以实践融入社会、以创新锻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马凯贤、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自强不息之星”戚鹤亭、“创业之星”蒋才伟,以及获央视报道的孝亲典范潘正江等一批先进典型。
俯瞰校园
近年来,该校学生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83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06项、省部级奖项1507项,包括“创青春”全国金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高层次奖项;5名学生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校园青春榜样。学校连年位居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综合排名300强,优质就业率持续提升。该校2020届毕业生中,近千人考取研究生,将赴清华大学等高校深造。此外,学校还是全国大学生桥牌协会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副主席单位,桥牌、舞龙舞狮等特色项目在全国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力。
立德树人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积极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深入挖掘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专业文化,让文化育人工程多姿多彩。
一个宿舍的学霸
学校着力挖掘体现区域特色的红色育人资源,把“红色元素”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探索形成了“红色文学、红色话剧、红色馆藏”三大育人品牌。学校两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原创话剧《苍茫大地》作为江苏高校唯一作品入选教育部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在全省巡演并产生重要影响,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相继报道,将其誉为一堂生动的“舞台思政课”。
实验操作
创新构建专业文化建设体系,在校内建设发动机博物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博物馆、汉语言文学博物馆等15个专业文化展示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涵养心灵。学校淮海地区革命文化博物馆人气爆棚,每年均有大批周边中小学校师生、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这里已成为“红色文化情境教学”的重要基地。
龙湖里的黑天鹅
学生社团是学校最有活力、最富青春色彩的图章。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中,大学生科协、街舞协会、东隅话剧社、食品青年志愿者协会……113个学生社团各展风采、精彩纷呈。在这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想要展示自己,各处都是绽放光芒的舞台。学校注重资助育人,关注关爱家庭困难学生,除国家和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外,3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置奖学金、助学金。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并通过邮箱、QQ、热线等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图书馆前
在学校的逸夫图书馆里,还有一家“文艺范”的书店——“博库书城徐工院店”,它曾获评“2019江苏最美书店”,已成为校园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大家的心灵家园。校园书店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文化沙龙、师生活动、专题培训、学术体验为一体,设计简约而不落俗套,香浓的咖啡香气四溢,沁人心扉。
理想之地 未来可期
徐州工程学院拥有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独特的校园文化,积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专业精神,以建设智慧校园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师生营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校园环境。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
实习实训
学校积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打造完备的数字化平台,真正做到校园智慧管理、教师智慧教学、学生智慧学习。实现校园无线系统全覆盖,建有自助式微课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等;深度开发微信企业号、订阅号,方便师生手机端查看处理各种信息。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邻近徐州观音国际机场、高铁徐州东站和徐州长途汽车南站,距连霍(连徐)高速出口仅5分钟车程。校园门口行驶多路公交车,加之即将建成通车的地铁2号线,学校师生出行有着便利和多元的交通方式,可以快速到达徐州各个区域。
纵观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布局合理,流露着现代化校园的气息。教室宽敞明亮,宿舍舒适温馨;每间宿舍均配备暖气、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徐州是江苏省唯一有暖气的城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南门
清新雅致的装修,明亮温暖的灯光,西式甜点、中式简餐,徐州工程学院食堂不仅颜值高,菜品更丰富新颖、营养可口。各种风味餐厅温馨、时尚,从南到北的风味大餐令学生们大快朵颐、流连忘返。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先进单位、领跑单位。
龙湖全貌
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的学校东校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将新典雅主义和中国悠久的两汉文化相结合。拟建大学生科技园、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等,届时学校将开启“一校区集中办学”的新模式,一座美丽大气的现代化校园即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新华日报特约记者 涂宝军
校园夕照
学校南门
逸夫图书馆 彩虹
逸夫图书馆
审核:李 静
主编:张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