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宇宁:打造制造业跨界融合发展的 “宁波样本”
审计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主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主办
2020-06-05 11:05
关注

作者:记者 曹伟

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0年第6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搞实体经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我国现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在接受《审计观察》杂志专访时表示,制造业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个门类可以独善其身,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制造业同气连枝,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注重统筹兼顾,调动各类资源,通过建链、强链、补链,推进制造业跨界融合发展,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拥有 39 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居全国城市首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地区。“开展产业之间跨界合作、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宁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徐宇宁表示。

据了解,去年 5 月,宁波为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谋划布局“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即到 2025 年,要打造 2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4 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 2 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分别为绿色石化、汽车产业。以石化产业为例,2019年总产值超过 3600 亿元,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80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达 846 亿元。在区域内已经形成 1000 万立方米原油储备、3100万吨原油加工、120 万吨乙烯、240 万吨丙烯、700 万吨 PTA 等重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多种石化产品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随着镇海炼化扩建项目等一批新的大乙烯和大炼油工程的建设,宁波将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最环保的原油加工基地、基础化工原料基地和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徐宇宁指出,石化产业和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均为我国支柱产业,同时也应该是两个相互依托、支撑的行业。汽车制造需要大量高性能的化工材料,但我国的车用化工材料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汽车制造的塑料用量约 100Kg /辆, 与德 国 300-365 Kg /辆、美国 220-250Kg /辆等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整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汽车轻量化新材料供不应求,PA、ABS、POM、PMMA、PPO 等工程塑料自给率仅为 50%、65%、53%、64%、19%,本土的车用化工材料‘没有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现象仍十分突出。”

“这次疫情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央强调的‘六保’,其中之一就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徐宇宁表示,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在这个特殊时期,车用化工材料国产化迫在眉睫,要善于在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汽车制造的关键性原材料要扭转受制于人的局面,加快石化产业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当前,我们要千方百计为产业融合发展疏堵点、架桥梁,要建立健全石化与汽车制造产业间跨界联通合作的机制平台,加强不同产业间的信息沟通,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引导形成跨界协作的基础产业。要布局一批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成立有实质性合作的产业联盟,促进石化、汽车上下游的跨界合作,建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

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呼声很高,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步履维艰,这归根到底还是缺少能够融起来的“黏合剂”,难以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徐宇宁在采访中认为,在宁波绿色石化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以“新”取胜,以新材料为媒,让两大制造业抱团发展。要加快推动中石化集团联合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吉利汽车宁波杭州湾分公司等企业成立新材料综合研究院,共同研发车用合成材料、车用特殊化学品等材料,共同制订汽车新材料,特别是车用复合材料和工程塑料的使用标准。同时,也需借助外脑,加大与北欧化学、利安德巴赛尔等国际一流公司的交流力度,开展技术引进、投资项目等合作,利用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集中优势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据悉,宁波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起步,正在抓紧推进一批高性能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先进化工材料项目和高端专用化学品项目,但能耗指标始终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为此,徐宇宁建议,希望国家积极推进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制度改革,给予项目政策支持,可以将符合产业链延伸、各项指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重大石化类项目实施能耗、煤耗和排放指标单列,在计算石油化工、煤化工项目能耗时,剔除其中用作原料的能源消耗,只计入动力能耗,使石化项目能耗计算方法更加合理。

“制造业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徐宇宁表示,宁波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出力助推,近期将以加快绿色石化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为主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强化要素支撑等问题开展协商议政,为加快推进宁波两个万亿级产业做大做强、融合发展建诤言、献良策。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省委部署的“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为宁波打造绿色石化、汽车、集成电路、高端模具、工业互联网等具有特色优势的标志性产业链牵好线搭好桥。

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0年第6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