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频|海洋科普:“紫气东来”的紫柳珊瑚新种惊艳亮相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人民号,青岛日报社(集团)旗下融媒体矩阵平台之一,致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账号。
2020-08-02 11:59
关注
青岛日报原创音频栏目《听风雨 见“世”面》
《海洋科普:“紫气东来”的紫柳珊瑚新种惊艳亮相》内容提要:中科院海洋所命名 5个深海新物种。
撰稿:李勋祥
播音:珊瑚博士
全文:
8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代表着我国在深海生物多样性探测与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五个新物种分别是:
1、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隶属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2、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888-980米的岩石底,隶属多毛纲、鳞沙蚕科、镖毛虫属,多毛类新种。长6-7厘米,闪亮的金色鱼叉状刚毛,令其看起来犹如“黄金战甲”。
3、海洋所三岐海牛(新种),该新种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隶属腹足纲、裸鳃目、三岐海牛科,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70-1262米水深的岩石底,体长达12厘米,前部呈粉红色,以红珊瑚为食。
4、海洋所异胸虾(新种),铠甲虾新种,隶属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异胸虾科,成体长约18厘米,螯足和步足细长,长有6或7列尖刺,该种于2017、2018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1246-1366米深,与柳珊瑚共生,寓意“合作共存”。
5、海洋所长颈海绵(新种),海绵新种,隶属六放海绵纲、松骨海绵目、花骨海绵科,于2017、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58-1054米深的岩石上,高达450厘米,长茎干上生有多个分支,顶端具蘑菇状的小海绵体,寓意“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