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铁1号线“开门迎客”,同样路程节省17分钟
河南商报洛阳新闻
专注洛阳都市圈的省级主流财经全媒体平台
2021-03-28 21:50
关注

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3月28日上午10点,洛阳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千年古都迈步地铁时代。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获批建设地铁、第一个完成单条地铁建设的城市,地铁的开通,对洛阳乃至整个中原城市群建设都影响深远。

同样路程坐地铁节省17分钟

11时,在洛阳地铁1号线应天门站,来乘坐地铁的洛阳市民,纷纷在地铁站厅内设置的“盛世隋唐洛阳城”壁画前合影留念。

“趁着周末,我带孩子来应天门感受下洛阳悠久的文化,同时也体验下新开通的地铁。”进站、购票、安检、乘车,家住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附近的洛阳市民李宇飞,在体验了一番地铁后说,感觉很新鲜,也很有洛阳文化特色,收获很大。

地铁开通第1天,家住洛阳市涧西区的耿女士,乘坐地铁回了一趟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父母家里。“往常开车至少40分钟,今天坐地铁全程只用了23分钟。”对于乘坐地铁的感受,耿女士说,“就一个字,快!”

今年85岁的洛阳市民耿银荣,一大早就和老伴来排队乘坐地铁。“我是第一个买到今天地铁票的!”耿银荣说。

耿银荣是“一五”期间,从北京来到洛阳支援洛阳建设的。如今他已在洛阳生活了近七十年,这七十年间他见证了洛阳的发展。

“我想让北京的家人朋友们知道,洛阳也有地铁了。”耿银荣说,他要拍些照片,让北京的亲人朋友们都看看洛阳的新变化。

据了解,洛阳地铁1号线覆盖了洛北地区东西向主要客流,工程总投资180.28亿元,2017年6月28日开工建设,设车站19座,全长为25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约为43分钟,沿途将牡丹广场、周王城广场、应天门、丽景门、青年宫等洛阳主要客流集散点和文化景点串联在了一起。

地铁成洛阳城市新名片

洛阳地铁开通的时间,正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区域经济学专家、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说,洛阳地铁的开通,为洛阳打造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提升洛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在城市发展迈入高速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地铁的开通,对于提升人们的出行效能,加快沿线商圈发展,解决城市拥堵,拓宽城市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完善洛阳城市功能等多方面,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同时,对于全省来说,我省发展的主副引领郑州和洛阳都有了地铁,这必将增强“双引擎”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对中原城市群发展将产生助推作用。

洛阳地铁1号线19座车站,一站一风格、一站一文韵。其中,有8座车站融入了传统文化和洛阳特色元素,形成了现代快车“飞驰而过”,古典元素点缀其间的古典与时尚融合效果。

“地铁的开通,将成为洛阳新的城市名片。”梁留科说,到千年古都洛阳乘地铁看美景也将成为一种新时尚。同时,洛阳的文化景观资源基本处于洛阳市区,地铁1号线、2号线经过的区域,基本把这些文化资源串联了起来,而地铁的快速高效通行,为来洛阳的游客构建了更加舒适交通网络,也有助于洛阳打造“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据了解,在整个洛阳地铁建设运营中,从设计到建设,都采用了相当多的洛阳本地产品和设备。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经济学博士祖恩厚说,地铁的开通,还推动了洛阳相关产业的延链补链,拉长了产业链条,对洛阳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将发挥作用。

从细节入手提升品质回应群众关切

洛阳地铁的建设,不仅刷新了行业标准,也创造了洛阳速度。洛阳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全国各城市首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年限一般在5年左右,洛阳地铁从开工到运营仅用时3年9个月。

高效的建设速度值得肯定,但比效率更重要的是安全。呼啸而来的“地铁时代”,给洛阳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地铁所串联起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把城市的空间和产业格局大大拓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管理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对于洛阳这样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来说,地铁已成为新的城市窗口。”祖恩厚说,地铁的开通前,洛阳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应急演练工作,地铁运营也有自身的管理标准,但是在地铁投入运营后,面临的情况会更复杂,比如在安全管理上,在应急处突上,在文明乘车习惯的养成上,在历史遗址保护上,都可能遇到新的情况,必须实时追踪,在服务上做精做细。

同时,地铁建设投入较大,在后期运营中,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收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也需要相关方面考虑。

不久前,河南省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同意洛阳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偃师市,设立洛阳市偃师区;撤销孟津县、洛阳市吉利区,设立洛阳市孟津区。洛阳市区面积扩大到2229.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49.15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2018] 52号)》,地铁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据洛阳市官方发布的数据,2020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2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383.9亿元。

洛阳区划调整的消息发布后,不少洛阳市民也发表看法,认为洛阳区划的调整,将为洛阳地铁3、4号线建设铺平道路。

“应该说市民对地铁建设充满了期待。”梁留科说,随着区划的调整,洛阳市下一步在地铁建设中,还需要考虑新纳入城市区域人们的出行问题,回应人民关切,让地铁建设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洛阳高速发展春天的到来。

洛阳地铁1号线大事记

2016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洛阳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地铁的非省会城市

2016年12月底,地铁1号线史家湾试验段开工

2017年6月16日,地铁1号线定制首台盾构机“牡丹1号”下线

2017年6月28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12月26日,地铁1号线首台盾构机“牡丹1号”始发

2018年8月16日,新开发银行提供3亿美元支持洛阳地铁1号线建设,这是该行在金砖国家范围内支持的首个地铁项目

2019年6月18日,地铁1号线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2019年6月26日,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洞通”

2019年12月23日,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轨通”

2020年7月20日,地铁1号线首列车下线交接

2020年8月10日,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电通”

2020年11月25日,地铁1号线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20年12月1日,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空载试运行

2021年3月20日,经过专家组综合考评,地铁1号线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3月28日,洛阳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