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又香又浓,的确好喝。有人酷爱咖啡,有人却对咖啡不感冒。喝咖啡好不好,我们要不要喝呢?
咖啡是不错的饮品,咖啡让人上瘾。虽然中国人传统以来不喝咖啡,但世界上每天饮用咖啡的人非常多。那么,咖啡对健康到底好不好呢?
我之前发表过两篇关于咖啡的文章:《咖啡的利与弊》、《从中医看咖啡》,请者可自己思考。当然,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建议最好自己亲自饮上几杯咖啡,这样更有助于体验咖啡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健康。
一、喝咖啡的目的
美国咖啡协会2020年咖啡消费数据趋势报告显示,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每天要喝三杯咖啡。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喜欢喝咖啡?
一般来说,这些人将咖啡作为晨间的一种能量饮料,可以对抗疲劳,可以让一上午都精神旺盛。我也曾饮过咖啡,我的体会是,咖啡的确有兴奋作用,喝上一杯能让人一天都不感觉疲倦。
但咖啡也会影响我的睡眠,即使是白天饮了咖啡,晚上也容易睡不安稳。所以,我平时不喝咖啡。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喝咖啡后反而感觉更困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喝咖啡却更困的原因分析
The Healthy网站发文指出,以下几种原因可能让你越喝咖啡越困:
一则,咖啡因干扰了睡眠-清醒周期
人体内有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学物质,白天不断积累,到了晚上这些积累的腺苷使人产生困意。睡眠过程中,腺苷不断消耗,直到第二天早上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咖啡中的咖啡因成分是一种天然的兴奋剂,它可以干扰腺苷受体位点,一定时间内让人不会感到疲劳。直到腺苷积累量超过了咖啡因的作用范围,才会产生困意。那么,摄入的咖啡因越多,产生的腺苷越多。我们为了保持清醒狂饮咖啡,咖啡的作用导致熬夜失眠,甚至到了早上腺苷还有残留,又需要咖啡减轻疲劳,即“咖啡循环”。疲劳的状态周而复始,让人越来越困。
从中医来分析,这其实是因为咖啡过度兴奋了阳气,导致阳气被消耗太过,而无力再升发了。结果就是人体阳气圆运动变小变弱,这意味着人的生命活力也变弱了,而不仅仅是发困。
二则,对咖啡产生了耐受性
若早上喝一杯咖啡无法感到活力充沛,可能是人体对咖啡因已产生了耐受性。此时,人们会觉得咖啡没有产生效果,心理上感到不习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更多的疲劳。也就是说,虽然咖啡没有直接导致困意,但已经感受不到原有的活力。这种咖啡耐受性的持续时间不长,一段时间后可以缓解。
从中医来分析,所谓耐受性,其实就是阳气变虚。咖啡有兴阳之效,的确能让人阳气升发,让人精神旺盛,让人体的精气神都兴奋起来。天地有白天黑夜,生命的阳气也要顺应这个规律,若依赖咖啡而兴奋阳气,就会扰乱生命的活动周期。这样做有两个恶果,一方面,这种兴奋也会消耗阳气,导致人体阳气变弱;另一方面,这种兴奋导致人体逆反了天地规律,会遭受天地的惩罚,代价就是生命活力减弱,并且容易患病。
三则,咖啡让人感到放松
咖啡本身不会促人进入梦乡,但热饮可以。热的咖啡、茶、牛奶可以让人感到放松、舒适,有助于入睡。
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骨科医生Ryan Greene说,一个人可能在心理上将喝咖啡和放松建立联系,让喝咖啡成为一种“仪式”。有些人有晚上喝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的习惯,对他来说,这标志着一天的结束。
从中医来分析,这纯粹是上瘾的表现,估计只有部分人才会用咖啡来自我安慰。多年前我曾多次带教葡萄牙的学生,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即是咖啡上瘾,到了稍累就要喝咖啡的程度。即使是在行走的路上感觉累了,也要先找咖啡喝。她说,咖啡让她很放松。
四则,咖啡中的糖放得太多了
一杯浇上了焦糖、鲜奶油和巧克力碎的摩卡咖啡也许让人昏昏欲睡,这份困意的来源不是咖啡,而是糖。
2019年一项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学研究显示,吃大量含糖零食会导致疲劳,整个过程可能持续一个小时。Greene说,摄入大量的糖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增高,随之而来的是低血糖症,让人想通过更多的咖啡因和糖来抵消这种感受,形成新的一轮循环。
从中医来分析,糖味甘,甘入脾。而脾主思,主意。甘味能缓,可以缓解脾因思虑过度所导致的疲劳。生活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思考过多时,或感觉紧张时,或焦虑时,吃点甜味的食物,即觉非常放松。这即是甘能缓急之意。
五则,可能脱水了
咖啡是一种利尿剂,让人排尿增多,导致人体缺水、脱水,而疲劳正是脱水的表现之一。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从中医来分析,利尿过度会伤正。只有经过阳气的气化功能,才会把体内的津液变成尿液,并通过尿道排出。若过度利尿有两个弊端,一方面,伤津,导致津液不足;另一方面,耗阳,导致阳气不足。二者都会让人感觉疲惫无力。
六则,咖啡中的奶制品导致疲劳
热牛奶是一种常见的助眠饮料,它可以带来舒适和放松感。疲劳感也有可能源于牛奶中的色氨酸,这种氨基酸有增加睡意的作用。当然,牛奶中的色氨酸比例含量一般达不到引发困意的剂量,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
从中医来分析,牛奶性偏寒凉,有伤阳之弊。或素体阳气偏虚,更兼长期喝牛奶,就可能导致阳虚。生活中所见,阳气旺盛则精神旺盛,阳虚之人往往精神不足。
三、如何喝咖啡不犯困?
2018年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对咖啡因的耐受性受遗传影响,有些人喝咖啡感觉到活力充沛,同样的量就让其他人精神高度紧张。不管对咖啡因的耐受性如何,我们都有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咖啡的提神效果,减少疲劳等副作用。
一则,咖啡要少喝。
每天咖啡因不要超过50-100毫克(一两杯黑咖啡),打破“咖啡循环”。
从中医来分析,咖啡虽有兴阳之功,但也有耗阳之弊。阳气代表着生命活力,而人体的阳气有限,不要过度消耗。因此,少饮咖啡即有助于少耗阳气。
二则,少加糖和调味糖浆
这样可以避免因糖量过高导致疲劳。还可以试试将奶油换成植物性,确定是不是奶制品带来的疲劳。
从中医来分析,甘味养脾,但过甘伤脾。脾虚之人不但会出现精神不济、容易疲劳,还会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肿瘤等。今时我们的饮食普遍偏甜了,有些人不但做菜要放糖,平时吃各种超加工食品,也都含有糖,由此说,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糖。
三则,改成喝茶
若喝咖啡只是一种习惯或“仪式感”,而不是为了获取能量,可以试试不含咖啡因的爪哇咖啡或是茶。
从中医来分析,茶与咖啡不同。茶为植物的芽或味,其有生发之性,经过加工制作之后,饮之能养五脏,特别能和畅肝气,调和阴阳。体质偏热者可饮以绿茶,远比饮咖啡更健康;体质偏寒者可饮以红茶或黑茶,亦有养生之效。
四、咖啡让午睡效率更高
“睡前喝咖啡”听上去与常理相悖,但在午睡之前喝一杯咖啡,可以有效减轻下午的困意。《心理生理学》杂志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12名出租车司机分为3组,分别为喝含200毫克咖啡因的咖啡组,喝无咖啡因咖啡组,这两组午睡15分钟,还有一组喝含咖啡因咖啡后不午睡。结果显示,咖啡因可以提高警觉性,减少开车时的事故隐患,而咖啡因和午睡结合后,在三个组中警觉性最高。
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体内的腺苷含量,缓解睡意,而咖啡因摄入后体内的腺苷含量会进一步减少。因此,咖啡因与午睡结合之后可以更有效地对抗困意。
从中医来分析,午休能使过浮的阳气收藏一下,从而在下午重新升发,能让人下午不感觉疲惫。尤其是春天和夏天。春天阳气升发,夏天阳气外浮,都容易升浮过度而导致阳根下拔。而中午休息一下,即能有效地调节阳气的升浮平衡,有助于健康。
小结:
作为饮品,我们当然可以喝咖啡。有些研究称每天一杯咖啡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但如果喝得太多,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并发症。《临床营养学杂志》2021年3月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超过六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有人喝咖啡的习惯是喝一整壶后再喝一壶,就该考虑一下是否要换成喝茶更健康一点。(董洪涛)#喝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