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给我吧。”
“我愿意。”
“这儿太苦了,你要想清楚啊。”
“我愿意。”
“这儿不比城市里,
咱两连孩子,父母都见不到。”
“在你身边,我愿意。”
……
“老刘,叫大伙上来吃饭!”
“好嘞!”
清脆的声音在山林里格外地清晰,浓浓的东北口音在云南边境线上也格外突兀。这两个声音来自于一对守卫在怒江边境的东北夫妇——刘明佳、边玲玲。
刘明佳夫妇俩一同眺望远处的雪山
2018年,部队转隶,出于对云南天气的喜欢和对守边工作的义不容辞,刘明佳毅然离开家里人,踏上了到云南的路。“飞机转客车转小车,经历了三天的辗转,路上看到的村子一个比一个小,路也越来越烂,我的心也越走越凉.......”刘明佳回忆来时的路,还是真诚的笑着,到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扎根,随遇而安更加需要勇气。
清晨,亚坪警务室民警们举行升旗仪式
初来乍到,刘明佳四处碰壁。天气不如想象中亲切,早晚温差大,地域温差大,一天能穿出四季的衣服;无法和村民们正常沟通交流,常常在沟通中面面相觑不明所以;巡逻的路难走,白雪皑皑,氧气稀薄,偶发情况不多但每天都不得不往上爬,向下滑.......在这些工作难点面前,吃住不习惯已经变成小事情,日复一日,也就习惯了。“咱当兵的人嘛,身体扛造!”刘明佳自豪地说。
刘明佳夫妇一起前往31号界碑
“这边招辅警,你来不?”一句玩笑话,刘明佳成功把老婆“骗”到自己的身边,采访时两人都说不出个“爱”字,但细节处处都是道不完的在乎。“她来了之后身体一直出现小问题,湿疹啊,肚子痛啊,吃不惯啊,冷啊,女孩子身体弱,你要说心疼我当然是心疼的,但她在我身边,有啥我看得见、摸得着倒反是心安的。”
夫妇俩一同走访辖区群众
“他就是个老直男,你要想从他嘴里听到啥甜蜜的话,我跟你说,这辈子不可能!”边玲玲嘴上吐槽着,脸上却还是女孩般害羞的笑。上山巡逻的路不好走,边玲玲见惯了东北的雪却也还是经常栽在这悬崖峭壁上,每次巡逻回来鞋子袜子全湿了,刘明佳每晚都会煮好一盆热水,让边玲玲泡脚。“多喝热水。”成了一句百用无赖的话,是真有用。
刘明佳儿子写给他的信
跨越祖国的对角线,在云南的边境有了家,对于东北家里的担忧和愧疚在刘明佳夫妇心里并没有放大,孩子很乖,老人很健康,一切都是夫妇两驻守边境的动力。“我俩一直对他的教育,就是希望他做个小男子汉。他现在学习上没让我们太操心,平时还能照顾下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挺好的。”
刘明佳儿子与爷爷奶奶合影
问起孩子有没有责怪他们,夫妇两自豪的表情如出一辙,立刻翻出孩子写的作文,在作文里,孩子说出了没有当着爸爸妈妈面说出的一句话:“我的爸爸妈妈是警察,他们守卫着祖国的边境,他们是我的骄傲!”或许幸福不是非得在身边,而是互相信任、理解、引以为豪。孩子在放学的路上,会骄傲的指着遇见的警察和同学们说,我的爸爸妈妈也穿着这一身警服;爸爸妈妈在走访的时候也会自豪的告诉别人,我的孩子也上小学呢,成绩好也乖,从不让我俩操心。
工作,依然是走访为主伴着雷打不动的巡逻,用字句去描述巡逻路的难走太难了,陪他们身临其境走一遭,心里便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伟大。没过膝盖的积雪,陡峭的60度滑坡,时不时还能遇到豆粒大的雪粒子,随大风砸在脸上,生疼。上山、下山的路,每一步都得用鞋跟凿出深深的坑,后面的人顺着前一个的步子往上爬,才不会滑倒。刘明佳都是走在第一个,手紧紧牵着边玲玲,这是一个丈夫表达爱和心疼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个民警的责任。
有的感情,听不懂彼此说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你好,想对你好。当地村民见他们多了也如亲人般一直支持着他们,刘明佳一直记得他替一个年迈的老人办好了身份落户,老人家里人送来锦旗时的那种认可,边玲玲时不时也会到别的村民家里去,和大家伙儿聊聊天。
对比城市里的日子,这里是艰苦的,但精神上的质朴和纯净也才更加深入人心。说起未来的规划,夫妻两想把老人和孩子接到云南,不说多近,但抽空也能见上一面。
一家三口合影
从一人到两人到全家,跨越中国对角线,在一起,便是家。
从中朝边境到中缅边境
跨越4000公里
在寒冷国境线上“沸腾”的
不仅仅是夫妻二人的相随相守
更是他俩忠心卫国的一腔热血
资料:云南省公安厅
视频:苏兆阳 庄兴
撰文:陈乐瑾
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