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虹君说,漫画是她生命里的一部分。她画了十多年,受过杂志漫画的浸淫,现在一头扎进网络漫画时代。
时代的变迁在她心中未起波澜,她一如既往地画着自己想讲的故事,同很多作者一样。一屋一笔,一整个宇宙。
她说不出意外,会一直画下去。
第一笔稿费是“巨款”
山城重庆,虹君一直生活的地方。她在重庆长大, 在重庆念大学,现在也在重庆画漫画。
虹君很早就想当一名漫画家。小时候,她看完动画片,喜欢在纸上临摹一些卡通形象。家人也支持,初中时虹君就开始学素描。2006年,她如愿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向着自己的漫画家梦一步步靠近。
那时,网络漫画在国内尚未面世,杂志漫画依然流行。立志想走上职业漫画道路的人,需通过邮件向杂志社投稿。很多作品就此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被读者看到的机会。
虹君最初尝试投稿的作品,也没有摆脱被编辑毙掉的命运。前后尝试了三四次,2009年,她的第一部短篇漫画刊载出来。
“第一个出来之后,后面就比较顺利了。”等2010年毕业时,虹君已经是一名职业漫画作者,除了原创系列作品,她还接到杂志社约稿的长篇漫改。
虹君依然记得第一次拿到稿费时的欣喜:“感觉像是得到了一笔巨款!”靠画笔养活自己这件事让虹君骄傲,但其实一开始虹君的收入和普通工薪族差不多,一个月挣四五千块钱。
历经漫画时代变革
2017年,虹君决意转战阵地,将主要精力放在创作网络漫画上。
纸漫到网漫,变化的不只是漫画阅读的载体。传统漫画以黑白页漫为主,线条细节更加细腻,分镜适应翻页的阅读体验。网络漫画则以彩色条漫为主,注重色彩运用,分镜需考虑手机滑动阅读的习惯。
对积累多年页漫创作经验的漫画家来说,条漫无疑打破了他们以往的创作习惯。但杂志式微,移动互联网轰隆隆碾过,上车还是固守传统是时代留给创作者的选择题。
虹君倒没多想,她平时就看很多条漫作品,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形式。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色彩:“色彩不是我的强项,也没有画过,会有点信心不足。”
方法总比困难多。虹君重拾学习的心态,多看多学习多尝试。2016年10月,她的长篇条漫作品《我男票是锦衣卫》在快看漫画上线,那时她还保持着杂志的连载。
·虹君代表作《我男票是锦衣卫》
《我男票是锦衣卫》更新至二三十话时,获得了虹君始料未及的关注度。每话点赞好几万,读者的好评源源不断地涌来。收入也在几年后水涨船高,获得了几倍的增长。
双更的局面已然维持不了多久,虹君觉得有些分身乏术了。于是,结束了杂志的更新后,她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我男票是锦衣卫》上。
创作里的小纠结
和《我男票是锦衣卫》一样,虹君的大部分漫画都是少女漫。
少女漫的读者以年轻女性居多,讲述一些纯真美好的故事,主人公一般都是俊男美女。虹君也是一名资深的少女漫读者。
创作“锦衣卫”前期,虹君刻画了不少轻松美好的情节。但随着这个长篇故事剧情展开,人物关系不再简单,故事也逐渐沉重起来。有些人喜欢发糖、轻松的剧情,不喜欢“被虐”,一些读者开始流失。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纠结的地方。但我不能因为读者喜欢看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故事的主线剧情就会垮掉。”对虹君来说,这种纠结时刻时不时会碰到。她深知读者爱看什么,但又不愿背离故事的大纲主题,她在纠结中渴望着达到某种平衡。
去年,结束了《我男票是锦衣卫》的连载后,虹君在快看漫画开启了新连载《又见面了,楼小姐》。与前作相比,新作的基调要更显沉重一些。“锦衣卫整体还是比较轻快的,楼小姐里还是想表现一些深刻的东西。”虹君介绍道。
·虹君最新连载《又见面了,楼小姐》
显然,虹君希望在创作上更进一步,即使需要承受短暂的读者数据的波动。但虹君同时认为,“好漫画”首先是有商业性,有读者群体愿意消费的漫画。“如果没有人为之买单,那这个‘好’又是谁封的呢?”
现在,虹君大部分生活都在围着漫画转。她一个人在重庆,每天画到深夜一两点,偶尔也觉得孤独。画完锦衣卫那天,她长舒一口气,给自己放了长长一个假,“一笔都没画”。这是她连载以来最开心的时刻。
“上学的时候巴不得一有时间就画画,现在巴不得一有时间就休息。”虹君哈哈一笑,话锋转道:“每天都为楼小姐的脚本头疼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