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好多广味在这里,在我们成都的小馆子里
YOU成都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
2021-04-21 20:17
关注

不久前,我们聊了让成都人一面吃一面麻到舌尖发抖的“潮汕毒药”——生腌。吃过广东的“美味毒药”,这盘想贴近生活,吃点更合成都胃的广式日常味道。

谈到广东好味,你能想到什么?

从早吃到晚的广式早茶,剔透的肠粉,爽滑的牛肉粉,热腾的煲仔饭……好的,就在成都,即看即食,通通安排上!

广式早茶

在广州,小编正儿八经吃了两顿早茶,但由于吃得太多,直接一次性解决了早午饭,吃成了早午茶

广州早茶的阵势,和成都人下茶馆相差无几,一面吃喝,一面扯龙门阵,将堂子扯得热闹非凡。入门那汹涌而来的热闹,像煮开的沸水一样不止翻腾,接着一辆辆小推车出现,用一碟碟好食好味短暂地按下静音键。

人群分布极为均衡,不过老年人桌前多茶少食,年轻人乃至小孩子面前都是层层叠叠的盘子或小蒸笼,只偶尔停下进食时,呷一口茶。

早茶讲个慢食,但当你真走进早茶店里,就生怕面前的肠粉凉过了或酥皮塌软了,举起筷子不停往嘴里送。但也许放不掉筷子的理由,也只一句“好吃”就足够。

成都好吃的早茶店,我也寻到一家。曾在广州待了两三年的@牙尖儿收下安利去尝了,说总算解了早茶瘾

开在宽窄巷子周边,地铁往返方便。赶上晚餐时间去,大堂坐满一半。选了点心套餐,可在40道点心里任选10道,有粥有肠粉有各式糕点,遇上喜欢的还可重复选择。过分丰富的点心单,无疑让选择困难人群抠破了脑壳。

@牙尖儿一口找到扎实广味的,是干炒牛河

牛肉片大且有厚度,口感滑嫩得紧。河粉干身,上色均匀,入口不油不腻,吃到光盘,只余薄薄一层油在盘底——厨师显然深谙干炒奥义。

只可惜不知是河粉的质地,还是烹制手法使然,河粉不成完整的段状,夹起来有些费劲,少了大口嗦粉的快感。

点心一笼笼、一盘盘上来时,吃出了争先恐后的意味,不仅指向数量,也指向滋味。

表皮剔透,柔软糯口,内里饱满鲜香的虾饺皇:

一口咬下去,蒸腾的热气与鲜气一同往嘴里钻的鲜虾蒸烧卖:

唇齿稍稍配合,骨肉即脱离的百搭酱蒸蹄花:

肠衣弹糯,内里酥脆可口的广蜀红米肠:

外皮酥到掉渣,内里果香丰厚的榴莲酥:

奶香十足且不腻口的烤蛋挞:

另需特别提及酱香蒸凤爪,先炸再蒸,入味深、厚,口感软烂但皮骨完整,据@牙尖儿所述,比她在广州尝过的更好味。

挑上两碗粥同食,三人吃到互相推让;吃罢结账,人均不过30来元

人均两位数吃趟广州,太值得。

广蜀餐馆

青羊区西安中路41号

广式煲仔饭

在广州游玩时,没吃上煲仔饭。每天吃程实在太满,不想让主食太早填饱了胃,只得留有遗憾。

这遗憾,也在肖家河得以消解。

去了名为“肠乐坊”的肠粉店,来自朋友圈的安利,关键词是足够正宗,顺带也能试试曾让我在汕头,接连两个夜晚排队去吃的肠粉。

一家无需排队,全靠自己抢位的馆子,找位置讲个眼疾手快,看哪桌人快结束用餐了,赶紧站一旁等待。转了两圈,总算捉到了角落一桌,等待大哥放下筷子起身,我赶紧坐下。

点了腊味排骨饭、牛肉肠粉、虾饺皇、烧鹅,等菜上桌。

点心总是最快抵达饭桌的,不多时就等到了长得浑圆的虾饺皇。一笼四只,比普通的配置多上一只,外皮不似广州吃过的那般剔透,稍厚一些,好在内里的虾肉依然鲜香饱满。

而后煲仔饭上桌,盛装的砂锅已烤得炭黑,一看便知身经百战。米饭干爽,粒粒分明,上桌有分明的炭火香气,经眼与鼻检测,是份优秀的煲仔饭。

持勺拌开,让酱汁均匀地贴在米饭上,就可动勺开吃。

腊肠一如想象的爆出了油脂,与米饭大口同食,幸福感油然而生,排骨肉倒是嫩气,滋味就相对薄了些。

听闻广东人吃煲仔饭,拌饭时会小心呵护碗底的饭焦,定要留到最后刮。学着这老练的架势,如开盲盒一般把惊喜留在最后,慢慢吃到碗底,掀开看,只见浅浅一层饭焦,火候还是差了些。

吃煲仔饭期间,烧鹅肠粉接连上桌,可惜再没吃到惊喜。烧鹅吃得油汪汪的,第一口刚尝出滋味,第二口就直接闷上头。

肠粉也不尽如意,一只只包裹得倒齐整,进嘴全是米皮,只零星尝到些肉味。比起在汕头小馆子吃到的,外形毫无章法,鸡蛋、蔬菜外泄,肉末袒露在外的肠粉,差距不少。

想吃正统的肠粉那味,还得另找时间,再上街头探探。

肠乐坊广州肠粉

武侯区肖家河西一巷23号

广式牛腩汤河粉

祥和里的宝藏总探不完。

前些日子,被会吃的同事@莉莉丝带去,大中午散了个远步到祥和里,走到了蚂蚁猪脚姜。但事实上,一行四人没人对猪脚姜这口,专程去,是为那份广式焖牛腩

说是焖,其实制法与四川的烧牛肉无异,都先焯水、炒料、后入锅炖煮,差异在调味。

广式的调味,妙在一口咸鲜,带些回甜;无辣味作伴,但一口气吃到尾,也不觉腻。在顺德吃过一回,汤粉爽滑,汤头浓郁,配了一碗五香牛杂,吃得回味无穷。桌上还贴心放了小碗的辣酱,可适当调和口味。

祥和里的这碗牛腩粉,显然更懂成都人对于辣味的偏好,提供了好几种辣酱,挑了选了,就替你放进碗里。端上来的汤碗上,飘了层红亮的辣椒油,带着少许芝麻,一上桌就开始攻克鼻腔,香、辣、甜。

按体量来判断,牛腩以“坨”计数再合适不过,寻常面馆子的牛肉臊子,最多称得上“小块”。

每一坨都不是纯粹的瘦肉,连筋带油,且分布均匀——这才是一份合格的牛腩肉,但这已不是大多馆子的择肉标准。

包裹着牛腩的,是丰厚的广式风味:呈红亮酱色,口味咸香。

一整坨扔嘴里,稍稍咀嚼,肉、筋化开,在嘴里发出愉悦的信号。下一秒大脑发出指令:赶紧嗦粉!嘴就自动往汤碗边探,大口大口将滑嫩的河粉赶进嘴里,这才算短暂地解了嘴瘾。

一面感叹吃肉罪恶,一面连下几口牛腩,才看到汤里还有白萝卜块,捞起,入口,即刻被丰厚的汁水俘获。

想起顺德的牛杂也是这样的吃法,白萝卜块、面筋垫底,几乎将汤汁全数吸透了。这碗牛腩汤粉,如有面筋,该是何等美味;但是若有面筋,肚皮又该如何消化得了。

蚂蚁猪脚姜

成华区祥和里241号

你在成都还吃过哪些广式好味?

来留言区和我们唠唠吧

● ● ●

编辑丨李厘 摄影丨李厘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微信公众号丨新浪微博丨今日头条丨一直播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