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起来,做起来,画出来,聪明父母不妨这样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湖汐育儿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育儿先育己。
2021-06-16 22:12
关注

【导读】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家千与姐姐喜欢一边对着毛绒玩具念古诗,一边给小黑板敲重点。我们家即将五岁的女儿词汇量、语言逻辑思维方式让我感到欣慰之余,我也感慨亲子关系真的需要持续经营。我是湖汐育儿,职场妈妈谈育儿心得。

有能力的父母会将生活中的道理做给孩子看,带着孩子成长。能力不够的父母比较将各种负面情绪抱怨或唠叨给孩子听,熟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成长,知道父母的成功是靠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积累而来的。

在陪伴的过程中,我们家经常让组词造句游戏玩起来。

1.亲子散步,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自然世界就是组词造句的素材

在千与姐姐和千寻妹妹刚开始学讲话时,我都习惯推着婴儿车去散步,一边散步一边尝试利用身边看到的、听到的去造句。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狗,白色的小狗,调皮的小狗,一只白色的调皮的小狗在草地上散步。再讲一个很丰富的画面例子,鹦鹉,色彩鲜艳的鹦鹉,爱唱歌的鹦鹉,一只色彩鲜艳的鹦鹉在开心地说话,它最爱唱歌……

日积月累,尽管孩子一开始学讲话会有点慢,不过,当孩子开口说话时,我都能从两个孩子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家俩娃会说话后就能熟练地使用语言,运用词句。每个孩子发育有差异,千与姐姐比千寻妹妹说话早一些,不过俩孩子都很善于用一些语气词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感受她们所观察的世界万物。尽管1岁半的千寻妹妹咬字不清楚,不过她爱表达的习惯雏形也出来了。

2.生活处处有美好事物值得父母带着孩子运用五感观察

我们家养了一个金鱼缸。借此机会,我们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运用“五感”观察。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肢体触摸。

千与姐姐喜欢围着鱼缸看小金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千寻妹妹则喜欢看看妈妈在阳台栽的花花草草。小孩子稚嫩地说一些她感受到的世界印象,孩子们看看花花草草,摸摸叶子,闻闻花香,敲敲鱼缸逗一逗鱼缸的小金鱼,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说到亲子共读,每位家长可以想一个问题:宝宝从出生到长大,和谁的相处时间最久?

答案是:孩子跟父母的相处时间按道理是最久的!

因此,我们的宝宝很多语言是跟父母学来的。当爸爸妈妈与宝宝的相处中使用的是高质量的语言,那么,宝宝相应也会使用高质量的语言!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自小讲粤语,深知广东人讲普通话的确很欢乐,发音不标准是常态。在给孩子们亲子阅读时,我们家会和孩子一起挑选绘本,阅读的时候大声用普通话朗读。如果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去读,大人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也就无法实现共读的美好亲子时光。

1.画一画,你会收获更多惊喜,孩子实现自编绘本不会太遥远。

千与两岁开始就跟着我一起画彩铅画,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去写“画”,让妈妈可以短暂拥有一段安静的写画时光。如今,快5岁的千与姐姐拿起彩铅笔有模有样,小手画一幅画,其实就是一些线条和一些圈圈点点。

不过,孩子可以告诉我,她画了什么。刚开始孩子只会一句话去描述这幅画,久而久之,孩子竟然会从一句话慢慢变成讲十句话,讲一百句话,甚至可以自编一个逻辑还算清楚的小故事。

作为一个妈妈,我原本并没有想给孩子条条框框,而孩子因为我们父母的涂涂画画而带动起来,有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2.拍一拍,孩子的故事用相机定格,父母不妨拍照说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孩子出生后,拍照就是拍自己的生活,和画画一样,从点滴开始,随着孩子能力提高而慢慢提升。

父母不埋怨,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孩子长大以后写文章写得好,离不开孩童时的语言词汇积累。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亲子关系的有心家长,在分享里找到孩子的兴趣,愿更多父母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喜欢听和喜欢表达。

面对孩子情绪,共情、接纳、复盘、引导,剩下的请交给孩子成长

孩子发脾气时,爸妈一定要警惕,帮助孩子圈出来、慢下来、说出来

生气暴露了需要被爱的秘密:你越会高级地爱,孩子越喜欢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湖汐育儿写画时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