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别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罗振宇在新媒体领域做得风声水起,出书,参加电视节目,一年一度年度演讲,妥妥地站在风口浪漫之巅。一年以后会不会遇到创业瓶颈?这个十有八九不会,因为他有好的团队。除非遇到人不可为的不可抗力。
他的得到公司CEO兼合伙人脱不花给人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仿佛室外高人一般。
现在脱不花奉献出《沟通的办法》一书,多少揭开神秘莫测的面纱。
罗振宇在推荐序中,顺便回答了一个很多朋友都好奇的问题:罗胖,你是怎么找到脱不花这样的创业伙伴的?要知道,这句问话中,半是请教,半是艳羡。罗胖写道:其实很简单。2013年,我和她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小组里相识。小组的成员大概有10人,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每月聚会一次,凑份子请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前后大概持续了一年多。在这样的深度交流氛围中,识别出一个能干的人当然不难。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我想创业,要不一起干?她说:好。如此干脆而平静的态度,让我当时小小地受了一次惊吓。于是,两年后,就有了得到App。
罗振宇评价脱不花所有沟通技巧中最珍贵的部分:直白且果决。
要知道,脱不花在封一上介绍:19岁创业,没上过大学,现在是一家终身教育公司的CEO,推出逻辑思维、得到App、时间的朋友等知识服务品牌。
再看《奇葩说》沟通的达人们:刘擎教授,薛兆丰教授;
投资大神、作家李笑来,硅谷奇侠吴军等等。
都与罗振宇和脱不花的得到App隆重推出有关,这些大咖们无一不与他们的沟通技能有关。
脱不花气定神闲地说:别怕!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投资人徐小平说,每次有创业者找他融资时,他都会问对方:你的“脱不花”在哪里?
脱不花已然成为沟通高手,能将想法战略瞬间翻译落地。
而脱不花自己却说:我只是一名职业的沟通者。
这丫!促使我好好写写她,写写这本《沟通的办法》。
02先听再说:画好三个框,沟通不用慌
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
开篇第一章,脱不花就引用老爷子的经典语录。
这和“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一个道理。
脱不花认为,我们应该像侦探一样倾听,全神贯注,把所有隐藏线索都挖掘出来,攥在手里。
那就是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面画三个框,分别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作者脱不花解释说,别被“结构化倾听”这个概念吓住了,她已经帮你把这个大词儿翻译成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画三个框,把信息往里装,然后你就能看清楚,想明白,做正确。
这和我的简历介绍差不多:穿过军装扛过枪,掌声鲜花一箩筐。几许风雨不觉长,归来耕读写文章。
心有戚戚焉。
一句话概括结构化倾听,就是全面听,重点记。
脱不花继续跟进:
第一个框:情绪。
情绪和事实怎么区分;
情绪隐藏在话语里面;
遇到情绪路标词出现,不是辩论事实真相,而是安抚对方的情绪,只有把恶劣的情绪降下来,双方才能沟通的基础。
第二个框:事实。
不受主观判断影响,可考证、可追溯的内容,才是事实。
如果判断,新闻联播的短新闻就是事实的表现。好理解。不掺杂感觉和其它因素。
不是我觉得,我以为,我判断的主观推论。
第三个框:期待。
花姐解释说,期待就是找出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了解情绪和事实,我们需要结合二者来判断对方的期待。
花姐举个例子,大家一看就懂。
假如我是客服,接到一个用户的电话投诉,说收到的商品有破损,很生气。
我该怎么反馈?是不断跟客户道歉,说“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吗?显然不是。
如果被对方暴跳如雷的情绪带着走,就没法听懂他真正的意思。越跟他说别生气,就越是在火上 浇油,把一起针对公司的投诉变成了私人恩怨。
画三个框,轻松解决问题。
事实:对方收到了一件破损的商品。情绪:他很生气,也很着急。期待:赶紧换货,最好还能补偿他的损失。
所以,不要跟他在情绪上纠缠。首先我承认他不应该有这样的遭遇,然后承认错误,道歉,紧接着跟上一句“我马上给您补发新的商品,并且同步发您一个小礼品,希望能弥补一点点您的损失。”
发现对方真实的期待以后,我们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
夫妻,朋友,客户都是如此。
情绪化,会使问题变糟。
公司前两天,保安负责人打了不该停错位置、态度蛮横、同在一个场区的另一家公司司机,结果报警,住院,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03如何通过沟通,在社会上解决问题、求得帮助、整合资源、洞察人心
会沟通等于会说话吗?
如果做不到八面玲珑、滔滔不绝,是不是无法成为沟通高手呢?
脱不花认为:沟通是心理学课题,是领导力课题,甚至是设计行为学课题,但它唯独不是说话本身的课题。
沟通等于成功。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的一半。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总结道:“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
作为一名职业沟通者,脱不花在书中捧出了自己的沟通心法,倾力传授和示范。
读完这本书,回到现实中,你会发现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化解别人复杂的诉求,都不是难事;
你会发现原本那些无法破解、下意识躲避的难题,都有了解决方案。
比如:掌握沟通三大原则,不犯低级错误。
开放性:学会说“我们”,你就能团结任何人。
目标感:你更有目标感,你就掌握主动权。
建设性:从“我要”到“我来”是你的一次质变。
比如:这样沟通,你能让人“如沐春风”。
比如:这样沟通,你能让人按照你的期待去做。
比如:这样沟通,你能变被动为主动。
比如:这样沟通,你能让自己发光。
最后,我们用《沟通的办法》引用了彼得德鲁克说的话:
一个人必须时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是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