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一提校园暴力就胆颤心惊的窈窕妈妈。
昨天刚刚看了一个新闻,四川广元一位14岁的男孩,在校外的奶茶店,被几个读高中的大孩子勒索400块钱,不给就要挨打。
男孩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没有办法,只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男孩爸爸很气愤,在电话里质问对方:
“为什么欺负孩子,不怕我们报警吗?”
谁知那几个孩子非常嚣张,根本不把警察当回事:
“那你报警好了,我是未成年,警察也拿我没办法。”
爸爸一看情况紧急,立刻联系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师。
虽然学校离事发地点不过200米,但老师并没有去现场,只是让家长想办法把孩子接回家,第二天再处理。
男孩的爸妈更着急了,担心孩子出问题,赶紧把钱先打了过去。
谁知钱打过去了,孩子的手机却关机了。
半个小时后,孩子终于开机打来了电话。
他哭着跟爸妈说了一句“对不起”,转身就跳进了身后的江里。
据男孩爸爸反应,孩子被勒索,应该不是第一次了。
最近一段时间花销异常,经常以各种理由要钱,每月生活费高达1000多。
如果不是多次被勒索走投无路,小小年纪怎么会想不开跳江?
新闻的后面,网友也议论纷纷:
有人说学校监管不严,重视不够,纵容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有人说家长不够负责任,没有及时想办法保护孩子。
还有人呼吁,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和成年人刑罚同步。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应该是弱者,而不是施暴者。
无独有偶,前不久,广西南宁也爆出了一起“女孩遭多人暴力侵害”的新闻。
据报道称,这起霸凌事件非常残忍,女孩被脱光衣服、扇耳光,被逼跪着吃垃圾,甚至下体还被塞矿泉水瓶……施暴过程长达7小时。
女孩一直在惨叫,施暴者却在起哄、大笑……
据受害者家属称,女孩才十几岁,被霸凌后患上了重度抑郁,多次想跳楼。
然而,事情曝光以后,涉案的三名未成年主犯,每人只赔偿了6000元,就重获自由了。
看完这两个新闻,作为一个妈妈,我自闭了。
好好的孩子,就这样被勒索、被施暴,甚至被逼死……施暴者却逍遥法外,怎能不让人心寒?
我相信没有哪一对父母,不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可在那些见不到光的隐秘角落里,我们又该如何教孩子保护自己呢?
02
有一份调查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高达97%的校园霸凌,没有被看到,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孩子在学校被施暴后,没有被曝光,甚至都没有跟父母说。
河南濮阳的一位爸爸,讲述了自己读高一的儿子被校园霸凌的经过。
几个施暴者因为生活琐事,在男生宿舍多次扇男孩耳光,用脚踹他,用棍棒打他,并要求男孩下跪道歉。
短短10分钟里,男孩被扇了23个耳光,踢了40脚,还打断了一根拇指粗的棍子……
然而,这么严重的暴力事件,爸爸也是在网上看到视频后才知道的。
孩子被打这件事发生在3月27日,爸爸一直到4月14日才发现。
近20天里,儿子什么都没说,班主任和学校什么也没说。
期间爸爸曾经发现过儿子脸上有伤,问他说是“打篮球不小心磕倒了”。
看到视频后,爸爸非常生气,立刻去质问儿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却回答“没来及说”。
他又去找校长,校长回复说:自己也是刚知道,一切以“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为准”。
事情过去半个多月了,打人者家属没有出面与受害者家属沟通,一个也没有。
直到4月16日,公安部门才发布通报,对施暴者进行了处罚。分管副校长也被停职。
看了这个新闻,相信大家也跟我一样心惊:
如果视频没有被传到网上,那孩子被打的事情,岂不是就这样淹没了?
是的,校园暴力的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孩子不敢说,学校管不住,大部分孩子是未成年,公安部门也只能轻微惩戒。
很多成年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被霸凌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在隐秘的角落里被打、被欺负,没有监控,也没有人能帮忙。那份恐惧和无助,一辈子都忘不掉。
甚至有的孩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就遇到了勒索,简直不可思议。
03
一位律师朋友告诉我说,他接触过不少校园霸凌的案件,发现认定和惩戒霸凌者,的确有一定难度。
不少学校法制教育缺失,导致一些学生拉帮结派,有恃无恐,甚至把《未成年保护法》当成自己的保护伞。
这些校霸和班霸,就是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学校和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
那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只能忍气吞声吗?
当然不。
儿童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公开讨论过校园暴力的话题:
校园暴力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学校有责任,老师有责任,家长更有责任。
青春期是孩子暴力行为的一个高发期,很容易就会有冲突。
如果孩子无缘无故被打了,一定要教会他反击,千万不能忍。
李玫瑾教育坦言,自己的外孙女在幼儿园也遇到过被打的情况。
小男孩把她抱起来扔到了地上,头磕了一个大包。
我就教她,下次他再抱你,你就揪他耳朵,你使劲拽,他一疼就放手了。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曾经坦言,自己的儿子也遇到过校园霸凌。
一次爷爷给孩子买了一只他最爱吃的雪糕,孩子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吃,而是献给了一个同学。
后来在妈妈的再三询问下,孩子才说了实话:
我很害怕他,班里很多同学都怕他……
那当孩子遇到校园霸凌,我们该如何教他保护自己呢?
亲子教育专家张敏提出了一个“四步走”建议:
明确态度。告诉孩子,不要怕,你越害怕对方越嚣张,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尽快脱离环境。教孩子想办法先离开被霸凌的场景,遇到危险,先想办法逃走,才可能有别的出路。
寻求大人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没有独立面对危险的能力,一定要教会孩子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多交朋友。性格孤僻、没有朋友的落单孩子,最容易遇到校园霸凌,告诉孩子一定要多交朋友。
相信父母,不要隐瞒。平时多跟孩子沟通交流,赢取信任,教孩子遇到危险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不要隐瞒和欺骗。
有人做过调查,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者“精神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即使在身边,也不关心孩子,跟孩子没有任何精神上的交流。这些缺爱的孩子,内心孤独,最容易出问题。
还有的父母,管教孩子不是讲道理,而是打骂。即使孩子被欺负了,也认为是他惹的祸,不问青红皂白,先劈头盖脸骂一顿。
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最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校园暴力的参与者和受害者。
有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家不敢说,也不敢寻求帮助,这时就需要父母多观察。
无缘无故受伤,个人物品经常被损坏,闷闷不乐有心事,不愿意去学校,甚至莫名其妙哭……
发现孩子有以上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一定要及时想办法沟通。
如果孩子已经被霸凌,一定要认真倾听孩子,与孩子共情,还要评估他受到的伤害,看看是不是需要心理医生的疏导,日常生活中,要尽最大能力去关爱孩子受伤的心灵。
如果说校园霸凌是一种病,那么社会、学校、家庭保护的缺失,就是让这种病走向恶化的最大诱因。
孩子的成长,容不得半点马虎,童年的伤害,往往需要一生去治愈。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既不要让孩子欺负别人,也不能让他被欺负”。
反对暴力,拒绝冷漠,一起抵制校园霸凌,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