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医生!感谢邵主任团队为我做手术,感谢省人民医院给了我重生的机会,谢谢你们!”8月31日,34岁的刘先生走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背着他的“新心脏”,准备回家。据悉,7月1日,刘先生因心力衰竭,在该院成功接受了江苏省首例人工心脏同时也是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刘先生带着“新心脏”准备出院。
年仅34岁,他被确诊为终末期心力衰竭
患者刘先生29岁起常常活动后胸闷气喘,双腿也有浮肿,严重时甚至不能躺着睡觉,睡着后打呼噜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家人说,刘先生五年间住过很多次医院,每次住十天左右浮肿情况就会消失,便又与常人无异。
今年3月份的几次发病,让他意识到身体已超负荷,胸闷气喘症状严重到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刘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求诊,心血管内科邹建刚主任医师接诊后,诊断其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四级,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且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于是联络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会诊,希望通过心脏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邵永丰主任给刘先生查体。
“当时,邵主任赶到我的诊室时还穿着手术服,他看到我第一眼也很惊讶,他没想到我体重这么大。”刘先生回忆。据了解,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确定刘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因为刘先生体重达112公斤、病情严重,及时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成为一大难题。
“一是供体紧缺,二是心脏移植采用供体心脏的重要标准是受体和供体的体重差要小于20%,对刘先生而言,就需要尽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体来提供心脏,不然就相当于把轿车的发动机装在卡车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邵永丰教授结合病人情况,联合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最终慎重决定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心室辅助装置。
江苏首例,国产人工心脏让他“重获心生”
入住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一段时间后,刘先生的症状稍有好转,但仍无法随意下床活动,心电监护也检测到刘先生有阵发性的心律失常,他迫切需要一个跳动有力的心脏。“怎么样也要搏一搏,他还这么年轻,我们不希望孩子走在爸妈的前面”,刘先生父亲介绍,此时,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人工心脏手术过程中。
据了解,心室辅助装置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单台产品的售价约在10万美金左右,并已纳入医保。“心室辅助装置的需求量在国内也非常大,考虑到经济、社会因素,即使按照国内心衰病人群每年仅千分之一的人可使用本产品,年需求量也超过1万套”,邵主任介绍,本次手术使用的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是国内首个原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人工心脏,植入人体内后能够有效为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它的植入相当于为患者自身心脏装了一个能动心脏‘泵’,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邵主任说。
术后,该院党委书记唐金海看望刘先生。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该院党委书记唐金海、院长赵俊、副院长刘云等亲自部署,各处室全面协调,全院上下通力合作,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患者术前准备、新技术伦理审核与准入许可工作,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手术室、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体外循环、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兄弟科室组成专家团队,多次开会,对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处置进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6月30日下午16点,专家团队召开术前最后一次病例讨论,并就各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7月1日上午10点,手术正式开始,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教授团队顺利为刘先生植入人工心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纯国产人工心脏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500例左右。“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等待供体的漫长时间里不幸去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普及推广,将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经调查,术后部分患者原有心脏功能还可能恢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再将人工心脏摘除。”邵永丰说。
国产人工心脏部分装置。
“出院后,我就要适应这位‘新朋友’,学会怎么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刘先生说,身前背包里装着的像小盒子一样的就是他的“心脏”体外控制器,这个控制器还配有两块电池,每块电池可以使用6小时左右。控制器上还有一根缆线连接体内,缆线的另一端,即为安装在心脏下方的血液泵,用以代替或辅助心脏泵血功能,重量只有180克。“将来,我只要确保电池不断电,缆线不断联,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刘先生说。
据了解,患者刘先生植入的是江苏省内第一例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其设备小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创下国内四个“唯一”——唯一纯国资企业生产、唯一自始至终医工结合、唯一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唯一全套产品国内研制。
通讯员 何雨田 万莉 李洁银
记者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