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可以“卖资产”救万达,为什么许家印不可以?已经有了答案
简易财经
通俗、易懂、简单就是我的财经特点。
2021-08-25 14:47
关注

作者:简易财经

没有什么行业可以经久不衰,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在房地产行业浩浩荡荡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资本和人才不断涌入,最早撤离且安全着陆的是李嘉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出售地产业务,转而大批量购买英国基建行业的公司,亲自践行“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商业原则。

随后是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债务压顶,银行断贷,差点喘不过气,军人出身的王健林也是非常果断,断臂自救,相继卖了万达广场等资产,最终换来了大量现金,成功挽救了万达。如今,恒大集团也面临着很大的债务问题,市场给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王健林“卖资产”救万达

恒大目前的处境像极了当年的万达,债务危机四伏,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继续给恒大借款,要知道这些大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多,都是通过资金通道的畅通无阻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如今金融机构不借钱,现金流一旦断链,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万达集团也是靠地产起家,最终成为全国知名地产商,巅峰时期的万达集团收购了全球多家院线运营商,进军全球娱乐产业,甚至王健林还曾放出豪言:只要有万达的地方,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外资,都没有成为行业老大的机会。

万达还在海外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和兼并,疯狂“买买买”,似乎一点也不差钱,王健林也因此三次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然而,转变来得太快,随后万达集团曝出了债务危机,负债一度高达6千亿,王健林瞬间从“首富”变成“首负”。

为了解决债务压顶的难题,王健林只能忍痛出售旗下的资产,万达文旅、万达商业、万达酒店等相继出售,富力、融创和苏宁成为“接盘侠”,王健林换来了真金白银,万达逐渐“瘦身”,负债率下滑,债务问题成功解决,而且还实现“轻资产”运营。

如今的万达集团已经顺利实现转型,债务危机消失,万达重新在全国买地,万达广场卷土重来,更重要的是万达已经摆脱了重资产运营模式,轻装上阵,王健林也重返中国富豪榜,成功实现蜕变。

为什么恒大不能效仿万达来自救?

资料显示,恒大集团的负债高达万亿规模,比当初万达的负债要高很多,而且短期内要还的债务还不少,资金周转比较困难,但是恒大也一直在积极应对和解决,而且许家印的“朋友圈”的能量不一般,不然为什么之前恒大每一次都可以安然无恙度过。

那么,为什么许家印没有通过卖资产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难题?仿效万达的做法不可行吗?已经有了答案。

首先,看一下万达和恒大的资产有什么不同,万达旗下的酒店、文旅和商业都称得上是较好的资产,大多位于市中心位置,估值很高,有市场前景。然而,恒大地产的资产大多是土地,不会轻易出售,恒大物业等资产即使出售,短期内也很难找到接盘者。

此外,恒大集团当初为了进军新能源领域,投资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上千亿的资金砸了进去,恒大还希望能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所以短期内恒大不太可能去出售恒大汽车,毕竟这一资产凝结了恒大大量的心血和资金。

目前,恒大表示要出售恒大在香港的大楼,已经和广州的国企进行了商谈,结果暂时还没有公布。所以,恒大即使要出售资产,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此时能够拿出钱的企业不多,很多大房企自身都比较困难,怎么可能拿出资金去接盘恒大。

总结

所以,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恒大不是不想出售资产,而是可以卖的资产不是很多,能卖的资产不甘心出售,而且在当前的大环境之下,能够拿得出钱来“接盘”的企业不多。恒大虽然和之前的万达处境相似,但已经不是同一个时期,两种环境下产生的结果也就不会相同。

所以,还是李嘉诚的那句话“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不得不佩服李嘉诚的商业眼光,而且专注于现金流稳定的行业,不搞多元化,拥有稳定现金流才是真正的王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