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不隔爱 温暖一直在 ——看莆田市各隔离点全力保障隔离人员生活
莆田发布
嗨!这里是莆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发布平台,欢迎围观,欢迎关注,同心同德加快建设美丽莆田,群策群力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
2021-09-23 09:17
关注

自此轮疫情发生以来,不少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分散在莆田市各集中观察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点里的情况怎么样?隔离人员的生活如何保障?9月22日,多路记者实地探访,采撷一组画面,请看隔离点的温馨服务。

党员“楼长”精准服务

“今天午餐已配送,有什么其他需求请提前告知,晚餐配送时,我们一起配送。” 9月22日11时30分,莆田市荔城区一集中医学观察点,“楼长”何书杰在微信群贴心提示。

何书杰负责的这一栋楼有88名留观人员,其中小孩20多名,最小8个月,他通过微信群 24小时为他们服务。

何书杰告诉记者,每天他都会主动询问留观人员有什么需求,并分门别类提供精准服务。为婴幼童提供矿泉水泡奶粉,给儿童和老人提供牛奶,为小朋友提供益智玩具、书籍等。对婴儿纸尿布、女性生活用品、药品等紧急需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尽量满足。特别是留观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如皮肤发炎、开水烫伤等,他即刻与驻楼医护人员联系,确保群众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

该医学观察点于9月17日启用,目前已启用5栋楼,接收隔离人员400多名。由5名党员分别担任各栋楼楼长,每名楼长建立微信群,第一时间解决问题,24小时为留观人员答疑解惑。

隔离病毒并不隔离爱。医学观察点工作组还邀请荔城区麟峰小学木兰分校志愿者服务队等进群,开展语数英等学科在线辅导,组织线上音乐、舞蹈、体育活动以及猜灯谜等,陪伴留观人员度过特别的隔离时期。(记者:傅梅香)


24小时“有呼必应”

集中隔离点既是“外防输入”的重要驿站,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仙游的一个隔离点已接收108名枫亭籍隔离人员,年龄最小的才9个月,最大的82岁。该隔离点工作组共45人,三班轮流,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值守,将隔离人员的所需及时送达。

据仙游华侨中学校长凌建华介绍,学校成立了由党员和教师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小分队,并组建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及时反馈并解决隔离人员反映的大小事。每餐饭由学校志愿者通过专用通道送到隔离点每层楼梯口,然后通过医务人员配送。送餐过程中,会特别关注隔离对象的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日常通过微官网和电话形式,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准备物品、清点数量、分配安置……一个工作流程下来,将近两个小时。凌建华说,隔离点物资供应充足,还有爱心人士给隔离人员送来水果、月饼、牛奶、面包等。隔离点的工作事无巨细。老奶奶不习惯吃盒饭,就专门做些她喜欢的饭菜,给她准备芝麻糊和营养品;给孩子们分发玩具、彩色笔、画册等,丰富孩子们的隔离生活。此外,还储备了充电器、血压计、高血压药等,只要隔离人员有需求,都马上配送。(记者:刘燕钦)


热饭热汤群众优先

9月22日,正值午餐时,莆田市秀屿区一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吃的是简单的泡面。

“自秀屿区发现疫情后,医学观察点2号楼紧急启用,但用餐数量和配送力量还未匹配,所以先将工作餐优先提供给入住的群众和增援的医务人员,确保他们吃上热饭热汤。”驻点临时党总支书记、秀屿区副区长王浪告诉记者,为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保障,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为做好服务保障,该医学观察点以党建为引领,设临时党总支和3个临时党支部。9月18日深夜,居住在1号楼的群众在微信群中紧急求助,说孩子被虫蚁咬伤,出现皮肤过敏、红疹等症状,哭闹不止。临时党总支立即线上联系医生进行“云”诊断,并根据医嘱迅速联系药房进行药品配送。

驻点临时第一党支部书记、市委组织部两新办主任郑国洪说,水果需求量大,临时党总支专题协调,保证群众每天都有一份水果。一名接受医学观察的群众动情地说:“虽然在异地接受集中医学观察,但是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仍然让大家感到温暖和安心。”(记者:蔡蕊 通讯员:徐捷 陈国柱)


“宾馆式”贴心保障

9月22日,莆田市城厢区一集中隔离点,爱丁堡友好医院副院长刘欢忙着和工作人员一起,将一批平板电脑分装、标号,转交医务人员通过缓冲区送达隔离区。

该集中隔离点,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划定“四区三线两通道”空间布局,成立8个工作小组,在严格落实医学隔离观察措施的同时,持续细化入住隔离人员管理服务、医务人员配备、物资储备及后勤保障等工作,打造“宾馆式”隔离点。目前,该隔离点启用隔离房100间,入住隔离群众131人。

隔离人员中有10名学生。入住当天,学生们随身携带物品较少,医院立即调配被褥、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部分学生缺少电子设备,无法上网课,医院主动向爱心企业募集到10部平板电脑,确保学生们在隔离点也能正常上网课。

“我们是按需按人按时进行物资分配,保证2小时内到位。”刘欢也是该隔离点临时党支部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隔离人员的生活、防疫物资的供应保障。

记者在该隔离点二层办公区看到,有一间屋子堆满各种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资,工作人员正对储备物资进行库存盘点、登记。“我们每天盘点两次,及时采购补充,保障物资供应‘不断链’。”刘欢说道。

中秋节送月饼、生日时送蛋糕……该隔离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隔离区16名医护人员每天利用送餐上门、核酸检测的时间,为老年人体检,对儿童进行安抚。通过设计“丁小爱”卡通形象、发放温馨提示卡、设置话题留言板等方式,及时了解隔离人员需求。定期组织视频连线、电话回访,适时进行心理引导疏导,保证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记者:林英 杨怡玲 文/图)

(来源:湄洲日报 编辑:周晨)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