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锁芳教授在抗疫岗位上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9岁
交汇点客户端
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2021-10-13 15:37
关注

记者从江苏省中医院获悉,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长江学者、著名中医呼吸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史锁芳同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岗位上因突发疾病救治无效,于2021年10月13日凌晨1时6分在南京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9岁。

史锁芳教授治学严谨、笃志中医、医术精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史锁芳教授多次临危受命,作为国家中医抗疫专家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不惧艰险、甘于奉献、舍生忘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伟大的抗疫精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大医风范仍将激励着每一位奋战在岗位上的医疗工作者。

时刻冲在抗疫一线

“相信江苏中医!”史锁芳把这六个字写在了自己的白色防护服上,也写进了江夏方舱医院住院患者的心里。

去年2月10日,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史锁芳带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11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4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紧急驰援武汉,参与武汉第一家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江夏大花山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

“刚进舱,好多患者焦虑、紧张、悲观,我们一边用统方、中药饮片颗粒给他们治疗,一边教他们太极拳、八段锦,鼓励他们战胜病魔。”作为业务副院长和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长的史锁芳,除了承担“苏六病区”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也要参与方舱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方舱里有些患者此前没有接触过中医,担忧中医能否治疗急症,史锁芳带着被患者亲切地称为中医“苏大强”的团队用实实在在的疗效让患者卸下心防。

“中医不是慢郎中!”史锁芳的态度坚定。在他看来,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在传染病防治中大有可为。舱内多名发热患者经史锁芳的辨证施治,往往一服药就退烧。独特的“1+4+N”中医治疗方案,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养生功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一系列中医药特色疗法很好地改善了患者咳嗽、气喘、失眠、焦虑等症状。或亲眼见证或亲身体验,心有疑虑的患者从“拒绝”到信任,心甘情愿竖起大拇指,“中医,我服了!”

“只有一人一方,才能够解决每个患者的特殊状况。”年近60岁的史锁芳在隔离病区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往往一趟查房下来浑身就已被汗水湿透,坚持对病区每一个收治的患者亲自问诊,为每名患者手写病历处方。他说,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统方’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特点辨证施治,才能有效干预轻症、降低重症转化率。

回到驻地,史锁芳还要参与同仁们的远程会诊、病案讨论,随时回复病区微信群里的患者提问,同时还要接受全国各地患者的网络问诊。这样废寝忘食“连轴转”的劲头让一些“90后”队员们都很感动,“我们和病人一样,看见他就觉得安心。他是值得患者和同事信赖的‘苏医生’的榜样。”

史锁芳也时刻惦记着自己的队员们,“我是队长,为患者解除病痛、让患者得到安慰的同时,我也要把队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要保护好我的队员们,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帮助队员们强身健体扶正祛邪抵御病毒,史锁芳带着队员们练习自创的“苏功”;看到队员们因为长期佩戴口罩引起咽痒、咽干等症状,史锁芳又专门配制了中药润喉颗粒剂分发给大家,有效改善了医护人员的咽喉不适感。

数上“战场”心系患者

“从开舱到休舱,江夏‘中医之舱’圆满完成了以中医主导救治轻症患者的使命任务: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收治的全部564名轻症患者未有一例转成重症。”从武汉回来后,史锁芳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起到了重要作用,荣获这个奖项,代表了国家对中医药的肯定和重视。“这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江苏省中医院的一名中医医生,一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将中医药的精髓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祖国医学的瑰宝福泽于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国家中医抗疫专家,这两年史锁芳几乎没有能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今年初,1月26日,史锁芳又离开南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派专家赴吉林长春指导临床一线新冠肺炎中医诊疗工作。“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党员,在抗疫最前方,我将继续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绝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嘱托,坚决圆满完成任务。”史锁芳表示。

今年7月,南京突发疫情,史锁芳又赶赴防控救治一线开展医疗工作。三上战场的老兵一次都没有迟疑,工作之余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南京地区有着非常特殊的地域气候条件,再加上眼下正处于三伏天,天气炎热,暑湿蒸腾,又面临台风下雨,在这种特殊气候条件下,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一旦患病,就会产生相应的发病特征,因此,当下的防疫治疫,在遵照国家八版防治方案的同时,亦需要结合本地区时令气候特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史锁芳说。

救治病人之外,他还心系所有的百姓。“结合南京当下的气候时令等特点,可以选用益气扶正、温脾养肺、清暑化湿、解毒防疫的中药熬汤服用,具体方药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运用。”史锁芳认为,当下群众在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注意不要恐慌、保持心情平和,少去人口密集的区域,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八段锦或太极拳锻炼身体,对提高机体免疫防感能力也有益处。

史锁芳从来都对中医充满信心,面对南京的轻症患者,只要能够真正及早做到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措施,就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领域的优势,这场防疫抗疫攻坚战一定能快速打赢。

薪火相传甘为人梯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学医后,史锁芳深知中医之广博、学海之无涯,学习中医,需要为之奋斗终身。对他来说,每一张处方都是积累,每一次诊疗都是学习。

他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教过的学生们。2020年3月,仍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史锁芳教授曾手写一封信送给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们。他在信中写道:应当踏实善学,务实勤奋,老实做人,认真做事,传承仁心仁术,珍惜机会,不虚度年华。

哪怕在抗疫一线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他也不忘给学生们上一堂抗疫思政课。“云课堂”上,史锁芳教授为同学们开出了学好中医、传承中医的“四味一方”:“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一定要有信心、兴趣、实践、担当。中医在治疗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代代中医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你们一定要有专业自信,建立不断探索医学知识的兴趣,珍惜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肩负起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使命和担当。”

学生回忆,平日里史老师也经常和大家谈论志向,兴趣的重要性,他说,志向和兴趣不是空谈、妄想,而是在充分了解中医的基础上,深切感受到中医的疗效与优势后,有所立志。医乃仁术,作为医生,要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对史老师来说,患者的每一次痊愈都是一次鼓励,治病救人是他时刻向前的不竭动力。在一次次帮助患者战胜病魔、重获健康之后,他立志将中医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惊闻史锁芳教授因公殉职的噩耗,学生们纷纷表示,“前辈对我们寄予了深切的期盼,我们医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把握临床学习的机会,更要牢记自己的学医初心,勇担使命,不负祖国期望。”“未来,我们也将和史老师一样,以战士的身份走向战场,为国家尽力,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争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拓 叶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